《連云港市“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政策解讀
為全面貫徹落實交通強國建設部署要求,加快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由市交通運輸局牽頭編制,市政府辦公室印發了《連云港市“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一、編制背景和依據
《規劃》是連云港市“十四五”市級重點專項規劃之一?!兑巹潯芬浴哆B云港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和國省相關規劃為指導,緊緊圍繞江蘇積極打造交通運輸現代化示范區的總綱領,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突出連云港的特色和優勢,明確“十四五”期連云港交通運輸的發展思路、目標、重點任務和政策取向,是政府部門履行職責和引導市場主體的重要依據,是指導今后五年連云港交通運輸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二、制定意義和總體考慮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是連云港加快建設“強富美高”新港城,奮力實現連云港在新時代“后發先至”的關鍵五年。連云港交通運輸工作堅持圍繞“一帶一路”倡議的戰略支點城市、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交通強國以及市委市政府新時代后發先至的總體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立足亞歐重要國際交通樞紐和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定位,充分發揮綜合交通融合發展和陸海聯運特色優勢,統籌對內、對外兩個大局,加快構建“面向國際、承東啟西、輻射南北、便捷高效”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力爭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和交通強省建設中走在全省前列。
總體考慮《規劃》分為序言(含編制背景與目標)、“十三五”發展基礎、“十四五”發展的總體要求、“十四五”發展的重點任務、規劃實施保障措施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為序言,主要闡述了規劃的編制背景,明確了編制《規劃》的必要性。
第二部分為發展基礎,包括發展回顧、形勢要求、需求特征三小節。發展回顧部分,系統評估連云港“十三五”期間綜合交通發展情況,總結發展成績和存在問題。形勢分析部分,從國省市以及行業自身發展等視角,深入分析連云港綜合交通在“十四五”時期的發展要求。需求特征部分,預測出至2025年,連云港客貨運輸的相關特征值。
第三部分為總體要求,提出“十四五”時期綜合交通運輸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提出至2025年,基本建成“東西雙向、海陸互換”的亞歐重要國際交通樞紐,形成“大樞紐、大通道、大路網、大運輸”的海陸空多式聯運綜合交通運輸格局的發展目標,并圍繞標桿示范成效凸顯、樞紐功能顯著提升、交通網絡立體互聯、運輸服務便捷經濟、智慧綠色安全發展、交通運輸治理能力現代化等交通運輸發展重點領域提出24項指標。
第四部分為重點任務,統籌提出“建設“一帶一路”強支點、構建陸海綜合運輸通道、完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提升客貨運輸服務品質、提升智慧綠色安全發展水平、推進行業治理能力現代化”六項任務。
第五部分為保障措施,分別從加強組織領導、加強黨的領導、加大要素保障、完善實施機制、加強監測評估等方面提出保障措施。
三、研判和起草過程
為做好《規劃》編制工作,市交通運輸局一是精心組織推動規劃編制,2020年1月,市交通局組織召開“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編制工作推進會議,對規劃編制工作進行了專題動員和工作部署,多次對接各區縣交通部門、各業務部門以及事業單位,編制《規劃》成果。二是主動做好溝通匯報,2020年9月,向省交通運輸廳匯報“十四五”發展思路和重點任務,2020年11月底,省交通運輸廳與市委市政府專題對接,市交通運輸局積極爭取將重大項目、重大政策納入省級層面規劃。三是廣泛征求各方意見,堅持問計于民、開門規劃,2020年11月在連云港市級門戶網站開展為期一個月的公眾網絡問卷調查,廣泛聽取公眾意見;2021年3月~2021年11月,《規劃》書面征求各區政府、市各有關部門意見,結合連云港市第十三次代表大會意見,貫徹落實許昆林省長在連調研期間提出的要求,修改并完善規劃成果。規劃過程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多次聽取并指導《規劃》編制工作。2022年6月,連云港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規劃》。
總體看來,《規劃》編制過程是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的過程,是統一認識、凝心聚力的過程,也是集中民智、反映民意的過程。
四、工作目標
《規劃》明確,目標到2025年,基本建成“東西雙向、海陸互換”的亞歐重要國際交通樞紐,形成“大樞紐、大通道、大路網、大運輸”的海陸空多式聯運綜合交通運輸格局。屆時,服務“一帶一路”和交通強國的標桿示范打造成效凸顯,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地位顯著提升,融入長三角一體化、蘇北物流“金三角”等區域協同發展取得突破,支撐引領港、產、城協調發展的市域綜合交通體系更加完善,力爭交通基礎設施與全省同步基本實現現代化。著力實現標桿示范成效凸顯、樞紐功能顯著提升、交通網絡立體互聯、運輸服務便捷經濟、智慧綠色安全發展、交通運輸治理能力現代化。
到2035年,全面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實現交通運輸現代化。國際樞紐海港功能全面發揮,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全面提升,“東西雙向、海陸互換”的亞歐重要國際交通樞紐全面建成。建成高品質出行圈和高效快貨物流圈。交通運輸的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與亞太、歐洲聯系的國際海陸聯運網絡服務效率和品質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有力支撐連云港“一帶一路”倡議的戰略支點建設。
五、主要任務
《規劃》的主要任務扁平化處理,分為建設“一帶一路”強支點、構建陸海綜合運輸通道、完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提升客貨運輸服務品質、提升智慧綠色安全發展水平、推進行業治理能力現代化6個章節。
(1)建設“一帶一路”強支點
一是打造國際樞紐海港,實現連云港港由運輸港向“國際樞紐港、產業集聚港、綜合物流港、高效貿易港”轉型。加快連云港區升級改造,實施15萬噸級集裝箱泊位和20萬噸級智能化集裝箱碼頭改造,加快旗臺作業區40萬噸礦石碼頭升級改造等建設。到2025年,新增港口綜合通過能力0.4億噸,港口綜合通過能力達到2.2億噸,新增萬噸級以上泊位10個左右達到84個,實現30萬噸級航道通達連云港區和徐圩港區,10萬噸級航道通達贛榆港區,5萬噸級航道通達灌河港區,港口吞吐量達到3.5億噸,集裝箱吞吐量力爭達到1000萬標箱。
二是打造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標桿示范,不斷提升連云港“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層次,強化連云港的亞歐重要國際交通樞紐地位。重點打造二連通道、中吉烏通道等過境運輸通道,推動中歐班列提質增效。到2025年,連霍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服務效率和品質不斷提高,連云港核心節點功能逐步顯現,發展成為中亞國家集裝箱指定出海口、日韓面向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首選中轉樞紐。國際班列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輻射能力更強,中歐班列力爭突破2000列,全港海鐵聯運量達到100萬標箱以上。
三是打造區域性空港樞紐,建成支撐“一帶一路”、服務東西雙向開放和國家重大戰略的區域性樞紐機場。加快推進連云港花果山機場二期擴建工程,到2025年,機場旅客吞吐量預計達到25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達到2.4萬噸。推進東??h、灌南縣通用機場規劃建設。
(2)構建陸海綜合運輸通道
一是強化國家綜合運輸通道能級。提升陸橋通道(西向)。提升以新亞歐大陸橋為主軸的跨境物流通道功能,暢通沿海通道(南向、北向)。二是完善區域聯絡通道設施布局。提升連寧黃通道(南向),構筑連臨通道(西北向),建設連宿通道(西南向)。三是暢通東向海上航運貿易通道。東亞及美西方向強化國際樞紐海港輻射能力,東南亞、中東、歐洲地中海、西非、南非方向加強中東線、新開西非線、恢復歐地線等遠洋干線,全面連通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的主要國家和地區。
(3)完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
一是打造多層次一體化軌道交通網。打造“軌道上的連云港”,加快連云港“五向扇形”高鐵網規劃建設,打通鐵路進港區、園區“最后一公里”。到2025年,“多向放射”高鐵網全面建成,實現市域縣級節點半小時全覆蓋,2~3小時通達省內其他設區市和長三角主要城市。市域郊鐵路網絡加快完善,實現主城區與東部城區、東??h城等周邊縣區半小時通達。貨運鐵路服務產業能力強化提升,沿海港區鐵路進港率達75%。
二是構建互聯互通市域干線公路網。加快完善高速公路、國省干線公路網絡,推動農村公路轉型發展,爭取“四好農村路”建設走在全省前列。到2025年,廣覆深達、結構優化、銜接順暢、服務優質的公路網絡基本建成,新改建高速公路115公里,總里程達395公里,實現縣級節點15分鐘、鄉鎮節點30分鐘上高速公路;新改建普通國省干線公路200公里,總里程達891公里,全市重要經濟節點、交通樞紐、城鎮節點覆蓋率達到90%以上。
三是打造內暢外達城市快速道路網。加快中心城區組團之間的快速通道建設,促進形成同城化生活圈。構建由“長深高速-沈海高速-連霍高速-北疏港高速”形成的城市高速公路中環,由“沈海高速-連宿高速”形成的高速公路外環和由“204國道-311國道”形成的干線公路外環,實現疏港交通與城市交通的“客貨分離”。
四是建設通江入海內河干線航道網。重點優化骨干航道通航條件,加快發展海河聯運,實現港口、物流、產業、城市高質量協同發展。到2025年,通江入海內河航道網更加完善,省干線航道建設規模達到70公里以上,力爭未達標省干線航道開工率100%;新增內河港泊位5個以上。
五是建設一體集約客貨運樞紐場站。推動形成廣泛覆蓋、高度可達的客運樞紐布局,進一步完善以多式聯運型貨運樞紐為骨干、通用集散型貨運樞紐為支撐的貨運樞紐場站體系。到2025年,綜合客運樞紐實現對縣級以上節點全覆蓋,鐵路客運量在營業性客運量中的比例提升至20%以上。新建成多式聯運型綜合貨運樞紐數量達到4個及以上,沿海港區多式聯運綜合貨運樞紐覆蓋率75%。
(4)提升客貨運輸服務品質
一是加快發展便捷多樣化客運服務。切實提升公共客運服務水平,加快發展國際郵輪,深入落實公交優先發展戰略,優化旅客聯程運輸服務品質,實現“人悅其行”。到2025年,客運服務品質和效率趕超全省平均水平,國際客運服務體系持續拓展,民航國際(地區)客運航線達到6條,融入國際海上客運網絡。以高鐵、民航為主體的城際客運更加便捷高效,新開國內航線20條左右。以城市動車、BRT為主體,常規公交為基礎、其他公交方式為補充的城市公共交通網絡加快完善,中心城區建成區城市公共交通站點500米覆蓋率達到98%,省公交優先示范城市創建成功。
二是加快發展高效集約化貨運服務。提升物流運行效率和水平,打造更具競爭力的多式聯運體系,創新綠色高效城市貨運配送體系,實現“貨享其流”。到2025年,現代化物流運行體系基本形成,“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全覆蓋的國際物流服務體系逐步構建。輻射淮河生態經濟帶、長三角和中西部地區的海河聯運、海鐵聯運、江海直達的多式聯運體系更加完善,集裝箱多式聯運量年均增長率超10%。運輸結構不斷優化,港口鐵路和水運大宗貨物運輸量占比達到80%。物流競爭力不斷提升,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下降至13%左右。
(5)推進智慧綠色平安發展
一是強化科技創新智慧引領。加快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建設,推動公眾出行和貨運物流智能化應用,推動行業治理數字化應用。二是推動交通運輸綠色發展。全面建設綠色交通基礎設施,強化污染防治工作,推進交通運輸節能降碳。三是提升安全應急保障能力。提升交通設施裝備安全保障能力,加強安全監管水平和防控體系建設,強化交通應急救援能力。到2025年,交通運輸綠色智慧化水平大幅提升,交通運輸對外部資源環境更加友好,交通運行更加安全可靠。規劃發展村莊農村公路地圖精準導航覆蓋率達到99%。新增或更新的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車輛中新能源汽車占比不低于80%,城市中心城區綠色出行比例達到70%以上。道路運輸事故死亡人數下降20%以上。
(6)推進治理能力現代化
一是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深化綜合交通運輸行業監管體制機制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交通運輸規劃跨部門間協調對接水平。二是加強法治交通建設。完善綜合交通運輸法規制度體系,健全交通運輸行政執法“四基四化”建設標準和制度體系。三是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健全行業信用制度標準,推動交通信用綜合監管。四是加快人才隊伍建設。五是推動行業文化建設,提升交通運輸“軟實力”。到2025年,交通運輸體制機制更加完善,形成法治交通和信用交通的示范,交通執法更加公開公平公正,“四基四化”達標率力爭達100%,信用監管基本實現重點領域全覆蓋。高級以上職稱專業技術人才占專業技術人才總量比例達到15%。
六、創新舉措
(1)領會“綜合立體”關鍵要義推進交通網絡布局
《規劃》深入領會《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關鍵要義,在“十四五”時期,更加注重加強各運輸方式間的立體互聯、綜合發展,注重交通與空間要素的融合發展,注重交通對經濟產業上層建筑的支撐引領。交通系統內,強調方式綜合,注重加強通道資源的綜合統籌,實現通道內多種運輸方式資源的最優配置;突出國際樞紐海港、連云港站鐵路綜合客運樞紐、花果山國際機場等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強化交通樞紐空間的多方式共享;關注區域一體,統籌謀劃與長三角地區、淮海經濟區、環渤海地區等區域交通一體化,追求面向服務區域的統一交通供給。
(2)強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與國土空間規劃銜接,保障了規劃的實施性
《規劃》明確了公路、鐵路、水運、航空等各種基礎設施的建設利用,研究過程中為確保項目有序落地實施,建立了與省市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等相關部門多層次、常態化溝通機制,并緊抓省市縣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的契機,推動了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納入相關國土空間規劃,強化了通道線位資源預控,實現了交通基礎設施空間資源有效儲備、嚴格管控和高效利用。
關聯閱讀: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連云港市“十四五”開放型經濟規劃等專項規劃的通知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