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榆打造“榆您護苗”新模式 共建共治護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贛榆區“掃黃打非”部門聚焦“育新人”使命,大膽創新,先行先試,探索“榆您護苗”品牌工作法,堅持“AB面”逆向思維,組織各方力量共同“護苗”,執法與引導相結合,推動涉未成年人有害出版物及信息等專項整治,用心用情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護苗”工作新格局。
構建司法立體保護屏障,一著不讓掃除文化垃圾。贛榆區緊緊圍繞構建集政府監管、企業自律、社會參與、學校引導、家庭教育為一體的“護苗”綜合安全體系工作目標,用好兩個聯盟、著力構建三個體系、健全三項機制。用好聯合整治涉“黃”涉“非”有害出版物傳播活動聯盟和蘇魯邊界“掃黃打非”聯盟;建立區“護苗”總站+分站、上下聯動的區、鎮、村(社區)網絡、“司法+家校+社會力量”三個工作運行體系;健全“法治教育保障、凈網清朗行動、創新護苗載體”機制體制常態長效。司法、檢察、文化等部門同向發力,打造“紅榆傘·護未來”護苗品牌,深入開展市場清查,嚴抓案件查辦,積極開展教育引導,加大出版物市場執法檢查力度,針對中小學生開學季、寒暑假,組織開展全區出版物市場專項整治行動,特別是校園周邊的書店、商店進行“拉網式”排查檢查。共出動執法人員795人次,開展專項檢查行動19次,檢查經營單位230家。集中銷毀非法侵權出版物4萬余冊,嚴厲打擊銷售非法出版物、音像制品和含低俗淫穢等有害內容的小說、繪本、漫畫和文化用品等行為,切實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
開展“清朗2024”系列專項行動,持續凈化網絡護苗環境。贛榆區委網信辦組織開展“清朗網絡伴我行”網絡公益課堂,讓未成年人了解掌握防范網絡平臺不良信息風險的知識。同時嚴格落實7×24小時值班制度,會同各鎮、贛榆區公安局、贛榆區教育局、贛榆區市監局等,開展春節網絡環境整治、整治無底線蹭流量自媒體、打擊違法信息外鏈、流量造假、網絡水軍等專項行動,清理網上低俗、色情等有害信息700余條。
統籌各鎮、重點單位聯合開展開學第一課、網絡誠信、網信普法宣傳活動30余場;加大對違規賬號的處置力度,約談違規自媒體和重點人士11人,刪除鏈接150余條;開展自媒體排查梳理和備案工作,召開自媒體座談會2場。開展重點網站檢查2次,督促落實三審三校制度,整改不當表述2次。全力營造風清氣朗的網絡文化環境,進一步增強未成年人網絡安全意識,提升網絡文明素養。
“護苗研學+”,創新活動載體,豐富少年兒童精神文化生活。贛榆區用好“工作站+學校+融媒”陣地聯盟,串聯檢察院未檢工作室、教育局非遺版權工作室、團區委青年學習社、贛榆區中小學素質教育實踐基地“護苗”工作站、贛榆融媒小記者站、花田姐姐讀書會、青少年發展支持中心、農家書屋等站點和融媒線上平臺,打造集法治教育、版權展示、課堂教學、沉浸體驗為一體的“護苗”研學路線。
鼓勵青少年讀者打卡閱讀陣地、參加閱讀活動兌換文創獎品、提升閱讀水平。以獎代補撬動1000余萬元新建城市書房2處和職工書屋3處、提升基層閱讀陣地300余處,組織圖書館、城市書房、實體書店、小鎮書房和農家(社區)書屋等力量,在區鎮村三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和全區各幼兒園、中小學校發放12萬張個性化明信片、全民閱讀圖書展銷優惠券,串聯“主題讀物展”“好書推薦”“名家講座”“繪本故事會”及游山品海贛榆行閱讀研學等拓展閱讀服務項目,開設《跟著書本看贛榆》《正是讀書時》《悅聽》《書香贛榆》等視聽欄目,推出節目及報紙40余期,被中央、省市主流媒體宣傳報道300余條次。
辦好“全民閱讀春風行動”“新時代鄉村閱讀季”“七彩的夏日”“護苗·綠書簽”“愛國主義電影進校園”品牌活動,成功舉行“書香贛榆代言人”年度總決賽、“書中的家鄉”閱讀研學、贛榆區第五屆書展全民閱讀推廣活動暨惠民售書等活動800余場次,發放綠書簽等各類文創宣傳品2萬余份。承辦全市2024年“最美四‘閱’天 護苗·綠書簽——4·26世界知識產權日”版權宣傳周暨“掃黃打非”集中宣傳活動,近萬名觀眾現場參與,通過央視網、贛榆發布微信公眾號、贛榆發布APP、贛榆融媒抖音號等平臺進行了同步直播,網絡點擊量超10萬人次。形成強大宣傳陣勢和社會氛圍,為青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筑牢枝繁葉茂的“文化防護林”。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