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港建成25處應急避難場所
5月12日是第16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今年的主題是:“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著力提升基層防災避險能力”。為做好防震減災工作,我市除開展防災減災宣傳周活動、做好房屋設施抗震設防信息工程以外,還持續強化應急避難場所建設。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應急避難場所25處,包含中心避難場所7處,固定避難場所18處,有效避難面積共計125.61萬平方米,其中市區已建成避難場所位置信息圖已通過相關網站、公眾號向社會公布。
近年來,我市持續實施自然災害防治重點工程,全面推進區域性地震安全性評價,目前全市12家省級以上開發區均已完成區域性地震安全性評價,并通過省地震局審批。房屋設施加固是防震減災的重要環節,此前我市已編制全市地震易發區房屋設施加固工程工作方案及城鎮居民住宅加固工作方案等10類行業實施方案,統籌各縣區、功能板塊和相關部門,全面開展10類行業房屋設施加固工程,并在全省率先完成加固工程自評估報告。同時,還做好房屋設施抗震設防信息采集及動態更新、協調推進房屋設施抗震設防信息線下采集和線上上傳等各項工作。
市縣兩級抗震防災規劃已編制完成,其中市級層面完成編制全市城市抗震防災規劃(2013-2030)、全市防災避難場所布局規劃(2020-2035),各縣抗震防災規劃均已完成編制并付諸實施,全市正逐步建立起完善的防災避難規劃體系。我市高度重視防災避難場所建設,相關場所防災避難功能更加完善,防災設施及相關設備基本完成配備。市及各縣區住建部門依托公園、綠地、學校和場館等重要公共場地,先后建成近25處應急避難場所,各縣區中心避難場所已全部建成。中心避難場所主要包括海州景觀大道、蒼梧綠園、徐圩新區中心避難場所、灌云縣市民廣場、灌南縣高級中學、贛榆區青口生態公園和東海縣市民廣場等。固定避難場所主要包括郁洲公園、連云區橋頭堡公園、東海縣西雙湖公園、海州區朐陽門廣場、新浦公園、星海湖公園和市開發區創智綠園等。其中,海州景觀大道是全市最大的避難場所,其面積約為10.2公頃,由城市道路劃分3處避難宿住區和6個宿住組團。去年,全市新開工應急避難場所建設8處,增加有效避難面積19.97萬平方米。
今年,我市持續統籌公園、廣場等場地空間,積極建設應急避難場所。目前在建應急避難場包括連云區新絲路公園固定避難場所、文體中心(中心)避難場所、新城商務公園固定避難場所,建成后將增加有效避難面積9.18萬平方米、可增加避難人數2萬人。市住建部門還將持續加強公園、廣場應急避難場所維護使用工作,督促相關責任單位完善管理制度、應急轉換制度等,落實管養資金和人員力量,確保避難場所設備設施處于隨時可用、轉換順暢的狀態。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