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出生5件事變成“一件事”
新生命的到來,是許多家庭最幸福的瞬間,然而辦理新生兒出生醫學證明、戶口登記、醫保參保、兒童預防接種證簽發等事項過程中,事情繁、材料多、跑腿頻,令許多家長十分頭疼。
為優化生育服務,推動政務服務向群眾需求導向轉變,去年6月,新生兒出生“一件事”一次辦在我市推行,通過線上多渠道全程網辦、線下多觸點一窗受理的一體化服務新模式,進一步提升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截至目前,我市新生兒出生“一件事”線上已成功辦理2300余件。
“網上辦、掌上辦”5件事一次搞定
“手機下載‘蘇服辦’APP,首頁下拉,點擊新生兒出生‘一件事’辦理選項進入應用。”在市婦幼保健院一樓出生證辦理窗口,工作人員孫麗正詳細地為張先生介紹新生兒出生“一件事”手機端辦理流程。
張先生的孩子前幾日在該院出生,他對新生兒需要辦理哪些證件、去哪辦、找誰辦等問題并不了解,便來到窗口咨詢。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十幾分鐘,張先生就完成了孩子相關證件的線上申辦。“本來以為要跑多個部門、提交多份材料,沒想到這么方便。”張先生高興地說。
以往,辦理新生兒出生醫學證明、戶口登記、醫保參保、社保卡申領、預防接種證簽發5件事,通常要到醫院、派出所、醫保、社保等多部門分別辦理。如今,新生兒父母可通過“蘇服辦”APP、支付寶“蘇服辦”小程序或登錄“江蘇政務服務網”網上辦事大廳在線申報。在線上辦理完成后,最終的實體證件,可在線下完成領取或選擇郵寄送達(到付)。
市衛健委法規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為簡化新生兒家長辦事流程,市衛健委會同市公安、人社、醫保、數據局、稅務、民政等部門聯合推進新生兒出生“一件事”,突破行業藩籬,實現數據互通,解決群眾辦證材料多、跑腿多等實際問題,實現新生兒出生“一件事”全覆蓋、零材料、全流程、線上辦、一次辦的目標。
“減時間、減負擔”有速度更有溫度
嵇女士的丈夫是海員,他們的寶寶出生的時候,爸爸正出海在外,身份證不在家,人短期內也回不了家。為了讓寶寶盡快辦好各類證件,市婦幼保健院出生證辦理工作人員給嵇女士介紹了新生兒出生“一件事”辦理流程。經過了解,嵇女士完全符合線上辦理條件,于是通過線上提交了材料和申請,丈夫有網絡信號的時候,登錄網站完成人臉核對。信息通過審核后,很快他們就收到了寶寶的各項證件。嵇女士非常開心,再次撥通了醫院電話,對工作人員表示感謝。
新生兒出生“一件事”通過多部門協同審批聯動監管、多業務系統支持、多平臺支撐的機制,實現了新生兒出生“一件事”一次辦,將原來最長需要80天的辦理時長壓縮為7個工作日。
辦證時間的壓縮,帶來的不僅僅是便捷。一些治療費用較高的新生兒家長,通過參保就能實時報銷,極大減輕了醫療費用的墊付負擔。
新生兒小寶(化名)出生后患了新生兒肺炎,在醫院治療期間共花費16000元,由于通過新生兒出生“一件事”辦理,次日就拿到醫保卡,參保繳費后便享受醫保待遇。“醫保報銷1萬多元,個人只支付了4000多元,給我們減輕不少壓力。”小寶父親王先生在辦理孩子出院收費結賬時感慨。
線上辦理還有這些事項需注意
“市婦幼保健院作為新生兒出生‘一件事’省級試點單位和市級管理單位,堅持群眾需求導向,通過床旁指導、發放折頁、拍攝操作視頻、設立窗口、開通咨詢電話等工作,積極推進實施新生兒出生‘一件事’服務。”市婦幼保健院該項工作負責人張義濤說。今年1至11月,市婦幼保健院已為278位新生兒開展出生“一件事”線上辦理業務。
線上辦理有哪些事項需注意?張義濤介紹,新生兒需在我市設有產科的醫療機構出生且為一年以內出生的婚生子,父母為同一民族且戶籍均在江蘇省內,同時,新生兒需落戶在我市,且落戶跟隨的父母一方需有我市家庭戶籍(不包括集體戶)。
特別注意的是,非婚生子、不在我市助產機構出生、集體戶口、父母民族不同、父母均為無地方戶籍的現役軍人、已領取過出生證明副頁等情形,由于需到公安窗口當面簽署有關材料,暫不支持線上“一件事”辦理。
曾經,新手父母們為新生兒各種證件辦理而奔波勞碌;如今,新生兒出生“一件事”一次辦服務讓這一情況得到極大改善。在采訪中,筆者看到,工作人員耐心地向新父母們講解流程,原本需要在多個部門、跑多次才能完成的出生醫學證明辦理、戶口登記、醫保參保、社保卡申領等事項,如今通過線上就能一次性搞定。這項服務整合了資源,優化了流程,真正做到了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是政府職能轉變、提升公共服務質量的生動體現,它讓新生兒家庭在迎接新生命的喜悅中,感受到政務服務的便捷與高效。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