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聚力讓防疫藥品保供加速轉起來
隨著疫情防控政策的優化調整,退熱、止咳、抗病毒等“四類藥品”市場需求量增大。連日來,我市相關職能部門積極協調藥品生產、經營及物流企業,多措并舉讓防疫藥品保供加速轉起來。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工作目標是保健康、防重癥,當務之急是保障好群眾的就醫用藥。我市各部門進一步加大對相關藥品生產企業生產要素的保障,千方百計推動企業迅速穩產達產,擴能擴產。在康緣藥業,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與仝小林院士團隊共同研發的抗疫藥品近日正式獲批上市,并作為首個嚴格按照中藥3.2類新藥審評標準獲批的中藥新品,納入國家新冠肺炎最新版診療方案。“我們新藥一上市,就處于供不應求狀態,目前正在擴大產能,滿足市場需求。”江蘇康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永春介紹,目前企業擁有50個新藥,在手研發的新藥還有45個,其中處于臨床階段21個,技術創新形成梯度效應,正在打造“研發一批、上市一批、儲備一批”品種梯隊,保障企業穩定快速發展。
發揮醫藥龍頭企業眾多的優勢,連日來我市深挖本土企業生產潛能,組建保障專班,將新冠肺炎防治的相關藥品、原材料等保供企業納入“白名單”,進行重點服務保障,并配備駐廠員每日跟蹤調度重要品種生產情況,及時協調解決企業生產經營中可能出現的原材料緊缺、運輸不暢等問題,確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市工信局消費品工業處副處長張東梅說:“我們在要素保障、防疫服務、交通運輸、產品采購等各方面實行一企一策,第一時間解決企業的后顧之憂,保障企業開足馬力生產。同時,加大產銷對接,企業防控組、醫療物資保障組密切配合,加強生產需求信息的摸底和銜接。確保原材料供應、生產、銷售各個環節高效對接,提高運轉效率。”
在督促藥品生產企業繼續滿負荷生產的同時,我市還緊盯防疫藥品供銷情況,進一步督促藥品零售企業拓寬供貨渠道,組建藥品醫療器械和價格監管聯合檢查組,聚焦“保供、保價、保質”,加大對“四類藥品”價格監督。
昨日,記者前往幾家藥店探訪發現,市民購買“四類藥品”均已不需要實名登記,也不再查驗核酸檢測證明。正在康濟大藥房買藥的市民李女士說,“主要是來買點感冒、消炎、止咳、退熱的家庭常備藥。看價格幾乎沒有變動,還是比較放心的。”
康濟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藥品超市店經理夏美霞介紹,針對藥品需求量增加的現狀,藥房積極調動各種渠道進貨,確保老百姓能夠購買到需要的藥品。
根據疫情防控工作的新部署新形勢,目前聯合檢查組以各零售藥店“四類藥品”、醫療器械、消毒產品等為重點開展巡查工作,嚴禁哄抬物價行為,并要求藥店妥善做好科普宣傳,科學指導群眾適量備藥,最大限度滿足市民疫情防控和日常用藥所需。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