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城高標準農田讓豐產有“秘訣”
農田建設是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的關鍵舉措,建好管好高標準農田,才能讓每一寸耕地都成為豐收沃土。今年來,我市強力推動高標準農田項目落地生根,讓“糧田”變“良田”,“良田”變“糧倉”,不斷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為糧食增產、農民增收打下堅實基礎。
近日,在東海縣房山鎮芝麻片區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一標段項目區,新修建的U形防滲渠道不僅堅固結實,更具有輸水快、節水等特點,一改農田往日水渠破舊形象。由于水渠年久失修,農作物灌溉、排水不暢,嚴重影響了當地的農業生產。該標段項目建成投用后可覆蓋8000多畝耕地,受益人口4500多人。
“我們一標段涉及的項目包括渠道9.4千米,生產路面9.5千米,節制閘3個,涵洞64座。”房山鎮芝麻片區一標段施工隊隊長賈興才介紹,目前,通過搶抓三四月施工黃金期,工程施工項目已經全部竣工,水稻栽插季節完全能用得上。
高標準農田建設不僅改變了基礎設施,更為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與好處。在已經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房山鎮臨潼村,村民劉廣齊告訴我們,田里的排水系統做得很到位,以前遇到連雨天氣,地里的莊稼很容易受淹,但是現在好了,有了這些配套設施,基本上雨停了,水也就干了,莊稼一點不會受淹。
贛榆區沙河鎮大嶺片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采取基礎設施建設、秸稈還田和耕地質量監測站建設等方式,推動項目區灌排更加合理,減少水土水肥流失,不斷提高土壤有機質。同時,在殷莊村建設自動監測功能區,增加智能蟲情測報燈、墑情監測站等田間監測及顯示設備,對耕地質量進行長期定位監測,構建了耕地質量建設、保護與提升的長效機制。
高標準農田建設是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的關鍵舉措。我市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按照“統籌規劃、集中連片、規模開發”的原則,圍繞優質糧食產業發展需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綜合開發,力爭把農田建成“灌溉設施配套、農田平整肥沃、田間道路暢通”的高產穩產田。
今年,全市將完成2023年度共38個項目的建設及驗收工作,涉及項目面積達25.05萬畝,各級財政資金投入共55990萬元,覆蓋全市5個縣區,31個鄉鎮(街道),144個行政村。第一批增發國債項目3個,建設面積0.8萬畝,投資2400萬元,于今年4月開工,年內完成建設。除此以外,2024年度項目和第二批中長期國債項目的相關建設工作預計也將于年內開展。
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樹立“建管并重”的新理念,不僅切實做到高標準農田“建一塊成一塊”,更要“成一塊護一塊”,確保良田數量不減、質量不降,保障糧食安全。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