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作為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和重要資源,是人們生存發展的生態保障。通過數智力量助力森林防火,是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林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
今年以來,我市持續推進森林火災智能監測預警平臺建設,以數字技術賦能森林防滅火工作,針對火險預警、火情識別等場景提升防火能力,實現火情“打早、打小、打了”目標,為綠水青山構筑“智慧屏障”。通過科學謀劃,強化科技賦能,全力踐行新發展理念,高標準推進森林防火現代化體系建設,用實際行動守護好綠水青山。
精準定位,感知全覆蓋。目前,在101個智能遠程視頻監測云臺初步布點基礎上,全市各地已完成系統運行,并統一接入市森林防火智能監測預警平臺,進一步實現省、市監測預警互聯互通。
海州區緊緊圍繞“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年”主題,全面推進智能監測預警等重點工作,實施“天、空、地”一體化預警監測系統,通過修建提檔預警監控點位、開發無人機巡護系統,結合林區無線對講基站和自動語音播報桿等設施建設,實現自動預警監測和語音通信全覆蓋。林區的地理和氣象情況復雜,當山火發生時,能否第一時間察覺險情、確定起火點和火勢蔓延方向,對于成功滅火至關重要。在錦屏林場辦公區的3樓,建有海州區森林防火的“千里眼”——海州區森林火災監測預警指揮中心。該指揮中心里的1塊監測大屏由15塊小屏幕組成,每個屏幕可以清晰地看到山上的實時場景。“監控會通過圖像或溫度變化,自動識別煙霧,及時捕捉異常狀況,并推送給林場工作人員和省市區相關部門。”錦屏林場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系統通過與省市互聯互通,自建成以來,成效顯著并多次提前預警火情,為海州區森林防火工作發揮了重要預警作用。”海州區森林防火監測預警系統突破了傳統的林火監測模式,實現了森林火情智能預警。同時,巡護監管方面人員還可以通過佩戴智能化穿戴設備進行巡護軌跡的上傳,實時掌握護林員的健康狀態。
贛榆區通過加密熱成像攝像頭建設,對預警平臺各項功能進行檢查完善,對存在的盲區進行全覆蓋。連日來,工作人員使用無人機對贛榆班莊鎮夾谷山、馬山等重點山頭進行巡航,將實時巡航影像回傳到預警平臺,通過平臺進行科學分析,快速調度,有效縮短林區巡查巡護時間,提升森林防火巡查效率和監測效果。搭載的煙火識別AI系統,可快速發現火點、煙點隱患,獲取分析火情態勢,為災情研判提供有力支持,負載的搭配喊話器、照明器等,與防火監控、護林員巡山等結合,構建“人防+技防”“人工+智能”一體化森林防火智能監測體系。“為提高墳地區域火災的預警能力,實現火災隱患早發現、早處置,有效防控野外用火引發的火災風險,計劃在全區各有林鎮防火卡口及山林周邊的墳地區域需安裝攝像頭。”贛榆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目前,全維度的“天、空、地”森林火災預警體系建設正在全市各縣區持續推進。結合森林防火期的巡防機制,我市依托森防專業隊力量,護林員、防火隊員全天全員在崗在位,實現林區巡查“全覆蓋”,森防隊員始終備勤林區最前線,防滅火裝備隨車一體,人車不分離,發生火情時靈活機動、快速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