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百姓幸福新生活
產業興則縣域興。
推動硅產業向中高端邁進,只是東海縣爭做東隴海產業帶上發展標桿的縮影。不僅是硅產業,在《打造東隴海產業帶上的發展標桿三年行動計劃》中,東海縣還提出,將積極打造新循環經濟產業、新材料產業、礦業產業多個百億級產業,加快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做優電商、旅游、康養等現代服務業品牌。
縣域富則百姓富。打造東隴海產業帶上的發展標桿,不光是經濟強,還要百姓富。在石梁河鎮南辰社區東側的工業集中區,各類工廠鱗次櫛比。依托產業發展,這里的大部分村民過上了白天上班、晚上休閑的“城市生活”。截至去年底,東海縣私家車保有量超過16萬輛,在連云港市各縣區中排名第一。一個藏富于民、活力迸發的城市正加速奔跑。
“我種植了2畝大棚的百合花,現在的銷售主要通過電商平臺,俺們坐在棚里就能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訂單,一茬百合花的盈利接近4萬元。”談及百合花的行情,雙店鎮三鋪村村民李桂安喜上眉梢。
在東海,像李桂安這樣的花農有2萬多名,種植百合、非洲菊、郁金香等20多個種類、300多個品種花卉,產品廣銷上海、南京、蘇州、西安、蘭州等地。東海縣擁有鮮切花種植面積2.3萬畝,其中百合品種達168個,是國內品種最多、品種最新、品種最全、規模最大的百合生產基地,年銷售各類花卉帶來的經濟收入超過10億元。
富民,尤其是共同富裕,是東海縣委縣政府和市民的共同目標,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東海不僅引導、鼓勵全民創業,還在機構機制、平臺建設等方面積極作為,把政府與民間兩股力量擰成一股繩。
為了給年輕人創業、電商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東海縣使出各種“招數”,聘請京東、淘寶講師和網絡創業成功人士等,對返鄉大學生、品牌經營店主、企業家、社會青年等八大創業主體實行“普及培訓”和“專業培訓”,建立“縣、鄉、村”三級電商人才培養體系。
“藏富于民”也“用之于民”。打開東海縣2022年財政賬本,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民生支出占到八成。
近日,東海縣戰備路桃林鎮區至石埠村路段改建工程路面標線作業施劃完成,標志著該條公路養護大修工程全面完工。“改建后的公路煥然一新、平整清爽,開車行駛在上面踏實舒適,出行便捷度和安全度大幅提升,我們出門心情也更加舒暢了。”該路完工后,家住附近的居民張先生連連稱贊。
交通工程的建設僅僅是東海縣加快民生項目建設的一個縮影。今年,東海縣通過人大代表票決出年內要實施的十大項28小項民生實事項目,涉及人居環境、醫療衛生、公共教育、城區道路等,累計投入50.2億元。
家門口的公園變多了,道路兩側的綠化更美了,長期存在的違建拆除了,多年的斷頭路打通了……近2年來,通過民生實事的辦結,東海縣市民看到發生在身邊的可喜變化越來越多,獲得感也越來越強。
當下,東海正努力繪就城鄉幸福生活新圖景。聚焦“世界水晶之都、中國溫泉之鄉、生態宜居福地”城市定位,統籌美麗宜居城市和美麗鄉村建設,以江蘇省美麗宜居城市試點城市建設為抓手,東海正優化城市“一軸兩翼七區”布局,持續提升城市品質,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扮靚全域鄉村新形象,構建統籌協調、融合并進的城鄉發展格局。
溫泉鎮尹灣村四組46歲的村民尹營房做夢都想不到,自己能住進300多平方米的8居室別墅,還用上了天然氣、暖氣和現代化衛浴,組里家家戶戶都過上了城里人也羨慕的生活。
“以前住的是4間老瓦房,外墻從不粉刷,屋里也不怎么裝修,用的是露天旱廁,一股子臭味老遠就能聞到。村里都是泥路,下雨天出門回來泥水都能濺到膝蓋以上。”從前惡劣的居住環境尹營房記憶猶新,“外面的大姑娘不愿意嫁進來,村里的老光棍是真不少。”
如今,行走在寬闊整潔的水泥路上,鱗次櫛比的帶院3層別墅映入眼簾,每家別墅前都有一個繞著院墻的花壇,幾位婦女正蹲在花壇里擺弄著種植的蔬菜。“拆舊房、蓋新房、鋪修路設備的資金大多數是政府出的,街道、房屋都是統一規劃建設、統一設計外觀,與從前的臟亂差相比變化真是翻天覆地。”尹營房自豪地說,“現在提起自己是尹灣村四組的人,臉上可有面子了。”
作為我市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縣,東海縣力爭到2025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900億元、沖刺千億元大關,穩定躋身全國百強縣。
高質量發展的成果在東海澆灌出絢麗之花。面向未來,全縣干群正在以當表率、做示范、走在前的果敢擔當,進一步擦亮“強富美高”的時代標識。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