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嚴格把關保障“舌尖上的水產安全”
“這個塘養殖的鰱魚、鯽魚還有草魚,我們每個品種都要撈來取樣送檢。”為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近日,市海洋與漁業綜合行政執法支隊聯合市畜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對部分水產生態養殖場、水產養殖大戶的水產品質量開展日常監管和監督抽查,同時對養殖從業人員開展水產投入品安全使用宣教,指導養殖從業人員做好三項記錄,確保產品質量可追溯。近年來,我市各級漁業主管部門堅持以監管體系建設為引導、以檢測能力提升為依托、以執法檢查為保障、以標準化生產為推手,嚴把水產品質量安全源頭關,從“塘頭”到餐桌環環相扣,確保“舌尖上的安全”。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水產品在人們的飲食文化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更是人們攝入蛋白質的重要來源。水產品不僅要產出來,更要產得綠色、安全。我市是傳統漁業大市,漁業發展基礎良好。2022年水產養殖面積97萬畝,水產品產量超過76萬噸,漁業一產產值達到239.8億元。
近年來,我市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主線,積極落實開展全國水產綠色健康養殖技術推廣“五大行動”,制定了關于用藥減量行動的三年工作實施方案,在全省率先啟動了連片池塘生態化改造工作,累計完成改造面積8.54萬畝,今年年內完成池塘改造面積9萬畝,形成了徐圩香河生態園、黃海水產養殖場等一批生態化池塘樣板。
廣闊無垠的連片標準化池塘上方,不時有白鷺從遠方飛來,輕輕掠過水面。徐圩香河生態園,以標準化健康水產養殖技術與復合表面流濕地凈化工藝相融合,打造健康環保養殖模式,重點打造了約2700畝的標準塘養殖區,年產生態草魚、花鰱、加州鱸魚、南美白對蝦等各類優質水產品約3000噸。
為切實提高初級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促進水產養殖業健康發展,市海洋與漁業綜合行政執法支隊緊抓“三個強化”,聚焦水產養殖質量安全重點領域、重點品種和重要環節,鞏固提升我市水產養殖行業質量安全水平。今年以來,全市共派出執法人員246人次,檢查水產養殖生產單位120家次,指導縣區發放水產苗種產地檢疫合格證100余張。
在每次的執法檢查工作中,指導督促水產養殖主體做“塘頭日記”已經成了必須完成的一個“規定動作”。翻看養殖場的記錄本,可以看到每日生產、用藥及銷售情況,所有苗種、生產原料等也都建立了產品進貨臺賬。正是得益于從苗種生產、中途養殖、收獲流通等所有環節均納入質量安全監測范圍,近年來,我市水產品監督抽檢合格率為100%。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