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群眾從“住有所居”走向“住有優居”
“終于可以搬進新家了。”10月16日,走進海州區浦南鎮康居家苑交付現場,一幢幢小樓錯落有致,小區里草木蔥蘢、干凈整潔,望著期盼多年的新家如期交付,汪新村村民王啟民內心感慨萬千。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這是老百姓最樸實的心愿,也是農房改善項目的根本立足點。近年來,海州區把握形勢、精準施策,持續改善農民住房條件,自啟動農房改善工作以來,共改善農戶3233戶,通過新建新型農村社區、進城入鎮等方式,圓滿完成省定目標任務。建設10個新型農村社區項目,建成房屋可安置農戶2753戶。
農房改善是鄉村振興的牽引性抓手,也是政府關切、群眾期盼的民生實事。2019年以來,海州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啟動了農房改善工作,并將其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牛鼻子”工程,海州區住建部門主動作為,4年來推動農房改善工作取得重大成效,讓農民群眾從“住有所居”向“住有優居”轉變。
在農房改善工作中,海州區著力推進1980年前建的2180套老舊農房改造改善,積極引導農村群眾通過進城購房、翻建新建等方式改善住房;通過給予適當補償等方式,鼓勵農戶自行拆除老舊“空關房”、自愿有償退出宅基地,由農村集體統一盤活利用。統籌房屋建新和地塊拆舊,指導鎮街編制宅基地增減掛鉤實施方案,有序推進騰退宅基地復墾利用和后期管控,盤活農村土地資源,優先用于滿足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鄉村產業發展等用地需求,為鄉村振興提供可靠土地保障。
詩意棲居,留住鄉愁。漫步新壩鎮沙杭新苑,一幅古樸清新的田園畫卷迎面鋪開,黛色小瓦的二層小樓、平坦整潔的柏油馬路、繞村的溪流、熟悉的鄉土樹……一切,滿載鄉愁,又承載希望。這里的建筑風格突出蘇北民居特點,兼具江南水鄉韻味,粉墻黛瓦,房景呼應,相得益彰。依托農房改善工程,村里建成了全市首家村級院線影院,還高標準建設黨群服務中心、小鎮書房、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衛生室、超市、鄉村大食堂等公共服務設施,讓農民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的公共服務和文化生活。
通過農房改善,讓農民群眾從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是海州區農房改善工作的亮點。海州區農房辦工作人員路雨介紹,在本輪農房改善中,住建部門重點把握好設計源頭、建造程序、風貌特色三關,設計一批布局合理的民居典范,加強“房、村”互動,注重村莊與自然有機相融,塑造具有鄉土特色的自然風貌,再現村美人和的美麗畫卷。
民以居為安,民生居為先。農房改造和人居環境的提升,直接關系著百姓的幸福指數。海州區從提升農房品質、基礎設施建設、培育鄉風文明方面入手,打出了一套“組合拳”。今年以來,海州區已完成農房改善357戶,完成序時進度的71.4%。去年建成3個新型農村社區項目,目前正在進行安置工作。
從“住有所居”到“住有優居”,農房改造繪就了美麗鄉村新畫卷,也托起了群眾穩穩的“安居夢”。下一步,海州區將對在建項目制定推進計劃,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全力以赴推動這項民生工程早日竣工,讓老百姓早日住上新房子。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