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縣:為715公里農村公路系牢“安全帶”
初冬的晨霧漸漸散開,東海縣交通干線310國道慢慢露出真容:新鋪裝的瀝青路面上,黃色中線和白色邊線在黝黑平整的路面顯得標準和順暢,像一條黑色的玉帶在平原丘陵間舒緩飄延。“路面變寬了,視線更好了,出行更敞亮!”常年往返于這段路的景行公交公司駕駛員陳勝贊不絕口。
38公里國省干線 舊貌換新顏
為了提升新建路面耐用性和舒服性,東海縣公路中心在近兩年薄層瀝青罩面試行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將大膽推行預防性養護。今年8月,投資6600多萬元的310國道21.3公里大修開始施工,建設期間,項目技術人員全天嚴守工地,搶抓晴好天氣,為保證瀝青砼攤鋪溫度損失符合規范要求,日夜加班加點。隨之,311國道3公里、267省道4.1公里、273省道10.2公里、東海縣2023年第一批普通國省道大中修及預防性養護工程全長38.3公里工程計劃快速實施和完工。
“主要是早做準備,對材料精選和實驗這些能提前做的盡量全部做完,再就是養護資金到位,提前整治路面毀損,縮短了時間,節約了資金。我們專門從山東購買黑色碎石,經過壓碎值等試驗檢測后應用于薄層瀝青罩面工藝,達到路面顏色持久、美觀。”縣公路中心養護科長孫克明亮出了公路大修項目的特色亮點底牌。一直以來,該縣公路部門積極向上爭取省補資金,將升級公路基礎設施作為創造公路優良通行水平的主攻方向,獲得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12座危舊橋梁 “脫胎換骨”
在東海縣西部,石安河流域支系龍梁河蜿蜒而行,將溫泉鎮堿場村阻隔在河兩岸。走進堿場村,原來橫跨龍梁河的老橋不見蹤影,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長60米、寬7米的混凝土新橋,橋上人來車往,暢行無阻。
堿場橋的變化只是該縣危橋改造推進過程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縣公路中心把農村公路危橋改建工程作為一場民生大考,在推進農村公路危橋改造過程中,進一步完善了《加快農村公路危橋改造民生工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改造房山鎮大穆橋、安峰鎮古河橋、桃林鎮水湖橋等12座。
路橋之變、風景之變、鄉村之變、理念之變,這些交錯紛呈的密集轉變,見證著東海“改橋、修路、安防”公路養護省級考核工程建設的繽紛過程,也見證著東海公路人變“交通流量”為“群眾幸福增量”所取得的突出成效。
為715公里農村公路 系牢“安全帶”
行走在該縣農村公路上,常常能見到身著橘紅標志服的公路施工人員,在路邊忙于打樁、澆筑基礎、安裝護欄……他們是縣公路中心實施公路生命安全防護工程項目部的一群工程技術人員,是他們放棄節假日,利用晴好天氣,搶抓進度,補齊公路防護設施短板,為全縣公路系上了一道道“安全帶”。
東海縣農村公路總里程2506.3公里,路上坡陡和臨河較多,多年來一直是事故多發路段,存在安全隱患,增設警示標志、波形護欄等生命安全防護設施是過往駕乘人員和沿線群眾的急切期盼。該縣2023年實施海沭線、雙桃線、韓山線等14個鄉鎮300多條農村公路安全防護設施工程建設715公里,實施內容包括臨水、高路堤、急彎陡坡等危險路段安裝防護欄以及完善更新部分路段交叉口標志牌、道口標柱、警示樁等,按計劃將在年內全面完成。該中心安保設施科負責人趙良坤介紹,目前除海沭線、張曲線、平安線、橫安線等7條公路正在緊張施工外,其余路段已完工。
“截至11月底,我們搶在冬季發生嚴寒低溫天氣之前,全部完成了今年省定的公路預防性養護、大中修和安防設施提升三大養護工程計劃任務,工程建設總投資達7512.6萬元。工程進度相比往年提前了1個月,既順利完成了省級考核計劃任務,又確保了工程建設質量。”東海縣公路中心主任孫兵說。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