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全方位推動全要素保障 重大項目建設“進度條”不斷刷新
要素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源頭活水,提高要素保障能力、實現要素高效配置,對于激發發展內生動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營造一流營商環境具有重要意義。今年上半年,我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科學配置資源要素,創新“四全”工作模式,已完成13個省級重大項目、532個市級重大項目的自然資源要素保障,保障率分別達到92.86%和97.44%,項目建設“進度條”也隨之不斷刷新。
“我市今年實施的省級重大項目12個、儲備項目2個,上半年包含儲備項目在內已完成自然資源要素保障13個,保障率92.86%。”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省級重大項目要素保障剩余的最后項目為江蘇國信連云港抽水蓄能電站,已于6月14日獲省發改委核準,目前正在積極推進用地報批工作。
為確保全市重大項目順利推進,我市堅持“項目跟著規劃走、要素跟著項目走”的總原則,將新增建設用地計劃向重大產業、公共基礎設施、社會民生、鄉村振興等重大項目傾斜配置。“針對各大項目具體面臨的問題,上半年,我們先后16次赴各縣區摸排重點項目用地需求,深入錫連工業園、自貿區河濱文化體育公園、灌南食用菌產業園等19個重點項目現場,會商研究解決項目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各類問題。”該負責人介紹。與此同時,為加快保障速度,該局堅持“預先申報、重點保障、優先供應”的重大項目重保優供機制,實施“年計劃、季通報、月調度、周更新、日審結”綜合工作機制,確保重大項目信息暢通,推進有力。
據悉,針對重大項目要素保障工作,我市創新形成“四全”工作模式,全力促進“項目等要素”變為“要素找項目”,通過調整完善市重大項目自然資源要素保障領導小組,建立覆蓋市、縣、鄉三級“審批專員”服務體系,組織工作專班實體化運行等措施,不斷強化政策協同,營造全空間覆蓋的規劃保障體系支撐。加強橫向協調,確保項目用地用林用海一體推進,全要素保障項目需求。提高審批效率,全流程管控審批效能,實行容缺受理,并聯審批,一體推進“拿地即開工”常態化落實。拓展服務范圍,為項目提供從前期預研、招商引資,到落地建設、提質增效,直至擴產續建的全生命周期服務。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