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政府文件> 失效文件
            索 引 號 k12498411/2010-00488
            發布機構 連云港市人民政府 發文日期 2010-05-06
            標 題 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連云港市貫徹沿海發展規劃人才隊伍建設三年實施方案的通知
            文 號 連政辦發〔2010〕67號 主 題 詞
            內容概述 《連云港市貫徹沿海發展規劃人才隊伍建設三年實施方案》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時 效 根據《連云港市人民政府關于宣布廢止失效一批市政府文件的決定》(連政發〔2018〕11號),此文件已宣布失效。 文件下載

            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連云港市貫徹沿海發展規劃人才隊伍建設三年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各委、辦、局,市各有關單位:

            《連云港市貫徹沿海發展規劃人才隊伍建設三年實施方案》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二〇一〇年五月六日

             

             

            云港市貫徹沿海發展規劃

            人才隊伍建設三年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和省、市制定的相關配套文件精神,更好地實施人才強市戰略,為我市加快推進沿海開發,實現科學發展、跨越發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特制定本實施方案(20102012年)。

            一、人才隊伍現狀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市積極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大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初步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高、中、初級不同層次人才相結合的人才隊伍。2009年底,全市具有中專以上學歷、技術員以上專業技術職務、高級工以上工人技術等級的各類社會在職的人才資源總量34.9萬人,每萬人口人才占有量為711人;高層次人才1.4萬人,占人才總量的4%;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人才 1.1萬人,占專業技術人員總量的5.3%;大學本科以上學歷人才8.7萬人,占人才總量的24.9%。

            (二)存在問題

            與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比,我市人才隊伍建設還存在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一是人才總量相對不足,高層次人才比較缺乏,每萬人口人才占有量及高層次人才數量遠遠低于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二是人才載體支撐不足,培育創新型科技人才平臺較少,承載人才的大企業和科研院所不多;三是人才機制體制尚不完善,人才發展的環境有待優化。

            二、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和人才觀,著眼于沿海開發、產業結構優化和新興產業發展趨勢,深入實施“人才強市”戰略,以高層次人才引進為重點,以科技創新能力建設為核心,以優化人才結構為目標,大力推進人才資源整體性開發建設,努力將我市打造成為沿海中部區域性人才集聚中心。

            (二)總體目標

            到2012年末,全市人才總量力爭超過46萬人,年均增長10%以上,每萬人口人才占有量達到910人左右;高層次人才達到2.1萬,占人才總量的4.5%;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達到1.4萬人,占專業技術人員總量的5.5%;大學本科以上學歷人員達到11.5萬人,占人才總量的25%。

            三、主要任務和工作措施

            根據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緊緊抓住培養人才、吸引人才、使用人才三個環節,堅持重點帶動、統籌開發、整體推進,在全市形成各類人才迅速成長、優秀人才充分匯聚、人才能力全面發揮的良好格局。

            (一)以創業創新領軍人才為重點,多渠道多方式廣納人才

            1大力實施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集聚工程。以領軍人才引進為重點,加快實施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集聚工程,到2012年末,從海內外引進300名左右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其中,創業創新領軍人才不少于40名。以急需緊缺人才引進為主要任務,大力引進我市沿海開發和重點產業急需的專業人才,到2012年末,實現引進本科學歷人才20000人、碩士研究生2000人、博士200人的目標。進一步開拓引才思路,從京、滬等發達地區柔性引進一批退居二線或退休的重點科研院所的院(所)長、總工、教授等資深專家。

            2積極拓展國外智力引進工程。加強與國外專家組織的聯系合作,不斷拓展引智項目覆蓋面,引導更多的企業引進海外人才和智力;積極爭取國家和省級引智項目,力爭每年實施引智項目不低于15項,爭取增加國家和省級引智示范基地12個。

            3多元化多渠道構建人才開發平臺。大力實施高層次人才創業創新基地建設計劃,積極推進人才柔性流動,鼓勵留學回國人員來連創業創新。支持幫助企事業單位及園區設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爭取新設站6家以上。在推進南京大學高新技術研究院、南京工業大學連云港海洋工程研究院建設的基礎上,積極開展與省內外高等院校、重點科研機構的合作,爭取在我市設立分校分院分所、科研開發基地、實驗基地及科技示范區。對引進并已建設的省海洋資源開發研究院、中科院能源動力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所,加強政策引導,完善合作機制,給予經費支持,使之集聚一批科技人才,多出科研成果。注重引進國際優質教育資源,開展與本地各類高等院校的合作辦學,培養符合本地發展需要的各類專業人才和高層次人才。積極申報建立國家級留學人員創業園,加大政策和資金扶持力度,不斷改善留學人員來連創業條件,引導留學人員和海外高層次人才進園創業,使其成為江蘇沿海地區在全國有影響、對留學人員有較強吸引力的創業園。

            (二)以提升能力素質為核心,進一步加強各類人才培養

            1實施黨政人才能力提升工程。分解落實省委“百千萬”黨政領導干部培訓工程,大力推進“5+X”公務員能力培訓工程和公務員網上定單式培訓,每年培訓公務員1.5萬人次。完善公務員學習登記、考核管理和培訓激勵制度。

            2實施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培養工程。根據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培養規劃,積極扶持市經營管理人才培訓中心和市經營管理干部教育研究會的發展,依托高校建立12個企業家培訓基地。積極推進江蘇省企業職業經理人任職資格培訓和認證工作,鼓勵和引導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參加現代企業經營管理培訓;大力實施國(境)外培訓計劃,每年從骨干企業中選派一批有培養前途的經營管理人才,到國(境)外知名高校或培訓機構學習進修,加快培養一批職業化、現代化和國際化的優秀職業經理人,三年內培訓企業經營管理人才5000人次。

            3實施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依托繼續教育基地和行業主管部門,結合重點學科建設和重點科研項目,積極組織實施專業技術人才培訓工作,重點加強對學術技術帶頭人及后備人選的培養,促進專業技術人才更新知識、提升創新能力,每年培訓各類專業技術人才5萬人次。有計劃地選送優秀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赴國(境)內外進行學術技術研修,促進專業技術人才參與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每年組織國(境)外培訓不少于6個班次

            4實施高技能人才倍增工程。依托各類高等職業院校、高級技工學校和再就業培訓中心,加強技能人才培養工作,建設一批高技能人才和緊缺技能人才培訓基地,三年內培養高技能人才1.5萬人,其中,技師以上0.2萬人,高級工1.3萬人。圍繞我市特色優勢產業,通過學校培養、企業培訓、個人自學以及職業技能競賽等方式,培養一大批我市經濟發展急需的高技能人才。

            5實施農村實用人才致富能力培養工程。按照當前高效農業快速發展的要求,結合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建設,大力實施農村人才開發“十百千”工程、百名教授科教興百村小康工程、農村實用人才及實用技術培訓工程、農民創業培訓工程、農村優秀人才跟蹤培訓工程以及“一村一品”等農業農村致富工程,每年培訓農村實用人才不少于20萬人次,培養農業產業化工程帶頭人100名,培養農民企業家100名,引進農技推廣人才100名;大力推進農村實用人才地方職稱評定工作,培育新型農民,支持幫助農村實用人才創辦科研和經濟實體,領辦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和專業協會,形成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與農村實用人才開發相結合的新機制。

            (三)以激發人才活力為根本,完善人才激勵機制

            1完善公務員績效考核制度。出臺《連云港市公務員績效考核實施細則》,2010年在部分市直機關或部分縣區試點,2011年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2012年在全市范圍內全面推行績效考核辦法,充分發揮績效考核在公務員管理和機關工作運行中的基礎作用,全面提高公務員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努力形成權責一致、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行順暢、監督有力的行政管理體制。

            2深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實施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工作,指導各類事業單位科學設崗、按崗聘用、以崗定薪、合同管理,促進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實現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的轉換。全面推進實施事業單位人員聘用制度,不斷完善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管理制度,實現事業單位管理的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

            3完善事業單位工資分配制度。根據國家事業單位崗位績效工資相關政策,依據崗位職責和業績考核決定人員工資分配,做到按崗定酬、按實績定酬;收入分配重點向優秀人才和重點崗位傾斜,有條件的單位可探索實行年薪制、協議工資制、項目工資制等分配激勵機制。

            4健全完善專家及優秀人才選拔機制。認真做好國務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的選拔推薦工作,積極組織實施省“六大人才高峰”項目資助計劃、省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引進計劃和省“333”人才培養工程,切實抓好市政府特殊津貼人員、市“521”新世紀人才培養工程和市創業創新人才獎評選等優秀人才選拔工作,不斷完善領導聯系專家、專家年休假、專家健康體檢等政策措施,進一步激發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四)以促進人才充分就業為目標,加強人才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1建立健全人才公共服務網絡。建立健全以人才服務、人事考試和人才培訓為主體的公共服務基本框架,搭建全市人才公共服務平臺,逐步健全人才服務大廳、人才交流場所、人才培訓基地、人才服務網站等一批公共服務設施,形成涵蓋市縣(區)鄉三級行政區域的公共服務網絡。按照政務公開和電子政務要求,積極開展“一站式”服務、網絡服務、上門服務、跨部門聯合服務等工作,切實做好人事檔案管理、人事代理、高校畢業生就業、專家和留學人員服務、職稱考試等公共服務項目,不斷豐富人才公共服務內容。爭取設立國家級中國東方(連云港)人力資源市場,努力將我市建設成為立足蘇北魯南、溝通長三角、輻射隴海沿線地區的區域性人才集聚中心。

            2推進人才評價方式多元化發展。加快推行職稱評聘制度的分類管理,引導專業技術人才評價工作向科學分類設置和規范自律管理方向發展。完善職稱評審機制,創新職稱評審方式,充分發揮職業資格制度的功能作用,構建以業績和能力為導向,科學、客觀、公正的專業技術人才評價體系。探索建立業內認可的行業評價標準和社會公認的評價組織,運用人才評價、人才測評的最新研究成果,采取實戰評價、成果評價等辦法甄選人才。

            3加快建設大學生創業園和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積極推進市大學生創業園高教園區基地建設,建立健全組織管理機構,落實扶持資金和優惠政策,積極引導企業入園孵化,將園區建設成為大學生創業的成長基地、創新服務的試驗基地和科技成果轉化的孵化基地。組織設立10家用人單位作為省級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132家用人單位作為市級高校畢業生見習基地,3000名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進入基地參加就業見習;見習期間,高校畢業生按照省市相關規定享受基本生活補助和人身意外傷害保險。

            四、保障機制

            (一)加強組織領導。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理念,將人才資源開發工作作為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工作,建立健全人才工作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形成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牽頭抓、相關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進一步加大統籌協調和推進力度,及時研究解決人才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二)明確工作職責。建立健全人才工作責任制,將各項目標任務分解到各相關部門和單位,做到制度健全、職責明確、人員落實。研究制定人才工作考核辦法,明確工作任務和進度要求,及時跟蹤督查階段性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建立人才工作協調運作機制,對于引進的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領軍人才以及重點項目和任務,相關部門要特事特辦、急事急辦,扎實推進各項工作目標任務的落實。

            (三)完善政策體系。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及重點產業園區發展情況,不斷完善人才安置房、蘇北引進急需人才補助資金等政策措施,切實加大對臨港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等重點領域的傾斜力度;健全緊缺急需的高層次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引進政策,及時進行調整、補充和完善,不斷健全人才引進機制;推進人才權益保障制度建設,加大執法力度,樹立執法權威,維護人才的合法權益。

            (四)健全投入機制。積極推動人才開發投入主體多元化和市場化進程,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導,企事業單位投入為主體,金融機構融資、社會募捐和外資利用為補充的多元化投入體系。加強人才開發資金的監管力度,有效利用人才資源開發資金,將其列入部門預算,主要用于資助在高新技術領域及新興產業、支柱產業內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或具備持續創新能力的高層次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同時,要建立人才資源開發投入逐年增長機制,確保市人才開發資金隨著經濟發展和政府財政收入的增長而逐步增加。

            附件:20102012年全市人才隊伍建設重點項目分解表

             

             


             

            附件:

                            2010—2012年全市人才隊伍建設重點項目分解表

            序號

            項目名稱

            項目內容

            牽頭單位

            配合單位

            1

            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集聚工程

            采取團隊引進、核心人才帶動引進、高新技術項目開發引進等多種形式,以及招聘、調動、特聘等多種引進方式,從海內外引進300名左右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其中創業創新領軍人才不少于40名。

            市委組織部

            市人社局

            市科技局

            各縣區政府

            2

            急需緊缺人才引進

            工程

            自2010年起,利用三年時間,實現引進本科學歷人才20000人、碩士研究生2000人、博士200人的目標。

            市人社局

            市有關部門

            各縣區政府

             

            3

            國外智力引進工程

            引導企業引進海外人才和智力,每年實施引智項目不低于15項,爭取增加國家和省級引智示范基地1-2個。

            市人社局

            市有關部門

            各縣區政府

            4

            黨政人才能力提升

            工程

            落實省委“百千萬”黨政領導干部培訓工程,大力推進“5+X”公務員能力培訓工程和公務員網上定單式培訓。

            市委組織部

            市人社局

            市有關部門

            各縣區政府

            2010—2012年全市人才隊伍建設重點項目分解表

            5

            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培養工程

            推進和扶持市經營管理人才培訓中心和市經營管理干部教育研究會的發展,建立1-2個企業家培訓基地。積極推進江蘇省企業職業經理人任職資格培訓和認證工作,鼓勵和引導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參加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等知識培訓;實施國(境)外培訓計劃,三年培訓企業經營管理人才5000人次。

            市委組織部

            市人社局

            市國資委

            6

            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

            以提高創新能力為核心,結合重點學科建設和重點科研項目,組織實施專業技術人才培訓工作,尤其是學術技術帶頭人及后備人選的培養,促進專業技術人才更新知識、提升創新能力,力爭每年培訓各類專業技術人才5萬人次; 每年組織國(境)外培訓不少于6個班次,有計劃地選送優秀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赴國(境)內外進行學術技術研修。

            市人社局

            市各有關部門

            各縣區政府

            7

            高技能人才倍增

            工程

            依托各類高等職業院校、高級技工學校和再就業培訓中心,加強技能人才培養工作,三年計劃培養高技能人才1.5萬人,其中技師以上0.2萬人,高級工1.3萬人,建設一批高技能人才和緊缺技能人才培訓基地。

            市人社局

            市各有關部門

            各縣區政府

            8

            農村實用人才致富

            能力培養工程

            實施農村人才開發“十百千”工程、百名教授科教興百村小康工程、農村實用人才及實用技術培訓工程、農民創業培訓工程、農村優秀人才跟蹤培訓工程以及“一村一品”等農業農村致富工程,每年培訓農村實用人才不少于20萬人次,培養農業產業化工程帶頭人100名,培養農民企業家100名,引進農技推廣人才100名;大力推進農村實用人才地方職稱評定工作,培育新型農民。

            市農委

            市人社局

            各縣區政府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

            免费无码黄十八禁网站在线观看 | 无码乱人伦一区二区亚洲一|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二区无码| 中文字幕无码播放免费| 7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天堂中文久久久久|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9性| 无码人妻AⅤ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人妻斩 | 西西4444www大胆无码|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菠萝蜜| 日韩av无码久久精品免费| 中文毛片无遮挡高潮免费|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区午夜 |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观看国产 |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 无码丰满熟妇juliaann与黑人 | 天堂√在线中文资源网| 日韩人妻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麻豆| 色综合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69ZXX少妇内射无码| 人妻无码人妻有码中文字幕| 少妇无码太爽了不卡视频在线看| 亚洲日韩国产AV无码无码精品| 亚洲伊人成无码综合网| 无码午夜成人1000部免费视频| 2022中文字幕在线| 久久久无码精品午夜| 亚洲综合无码AV一区二区| 欧美视频中文字幕| 天堂无码久久综合东京热 | 伊人蕉久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亚洲午夜无码AV毛片久久|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麻豆|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 中文字幕在线资源| 无码人妻精品中文字幕免费东京热 | 中文资源在线官网|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