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號 | k12498411/2005-00216 | ||
發布機構 | 連云港市人民政府 | 發文日期 | 2005-02-03 |
標 題 | 關于轉發市林業局連云港市2005年綠化造林實施意見的通知 | ||
文 號 | 連政辦發〔2005〕16號 | 主 題 詞 | |
內容概述 | 關于轉發市林業局連云港市2005年綠化造林實施意見的通知 | ||
時 效 | 根據《連云港市人民政府關于宣布廢止失效一批市政府文件的決定》(連政發〔2018〕11號),此文件已宣布失效。 | 文件下載 |
關于轉發市林業局連云港市2005年綠化造林實施意見的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市林業局擬定的《連云港市2005年綠化造林實施意見》已經市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二○○五年二月三日
連云港市2005年綠化造林實施意見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及江蘇省委、省政府《關于推進綠色江蘇建設的決定》,繼續走以生態建設為主和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實現我市森林資源的穩定發展,特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依據國務院、國家林業局和省政府關于基本農田保護的《通知》精神,結合我市實際,今后我市的林業發展的總體思路是: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協調好林業建設和農業、農村工作的關系,全面推進林業生態建設,為社會創造更加優良的生態環境,為人們提供更高質量的生存空間;大力加快林業產業建設,為社會提供日益豐富的林業物質資源,促進農民致富奔小康和社會物質進步;充分發揮林業建設在防災減災、保障農業穩產高產方面的作用,重點開展丘陵崗地、沿海灘涂、“四沿”等非基本農田區域的綠化造林工作。
二、目標任務
根據今年的實地調查,我市尚有造林潛力87.5萬畝,主要集中在低山、丘陵崗地及沿海灘涂等地。全市“三荒”造林潛力為47.7萬畝,其中需恢復植被荒山面積29.9萬畝,可開展造林荒灘(海灘涂)15.3萬畝,可造林荒地面積2.5萬畝。 “四沿”造林潛力為11.04萬畝。全市沿水總長度2804.36公里,綠化率53%,沿水可新增綠化面積5.3萬畝;沿路總長4371.8公里,綠化率55%,沿路可新增綠化面積3萬畝;沿廠礦可新增綠化面積1.45萬畝,沿城鎮可造林1.29萬畝。農田林網可造林折合面積11.6萬畝。全市現有耕地面積490萬畝,目前宜建農田林網面積385.4萬畝,已建農田林網控制面積277.6萬畝,其中一級、二級和三級林網控制面積分別為57.4萬畝、115.2萬畝和105萬畝,可新建的農田林網控制面積及其折合造林面積分別為60萬畝和4.9萬畝,可完善提高的農田林網控制面積和折合面積分別為127萬畝和6.7萬畝。鎮、村可挖掘綠化面積17.2萬畝。全市村莊占地總面積76.45萬畝,已綠化率42%,可新增村莊綠化面積14.6萬畝;城鎮面積16.43萬畝,綠化率29%,新增城鎮綠化面積2.6萬畝。
2005年全市林業發展的目標任務是:造林16.8萬畝,其中成片造林11萬畝,新封山育林3.05萬畝,育苗1.27萬畝,新建農田林網11.09萬畝,更新完善37.2萬畝,四旁植樹862萬株(各縣區造林任務詳見附表1)。全市林木覆蓋率達到16.9%。重點實施八大林業工程。
(一)丘陵崗地森林植被恢復工程。2005年在東海、贛榆、灌云等縣區開展丘陵崗地造林2.66萬畝(詳見附表2),主要分布在東海縣北部的石梁河、南辰、橫溝,西部的山左口、桃林、李埝、石埠、石湖、青湖、洪莊等鄉鎮;贛榆縣柘汪、馬站、石橋、厲莊、黑林、吳山、夾山、班莊、徐山、歡墩、大嶺等鄉鎮。灌云縣西部崗嶺丘陵區的南崗鄉、陡溝鄉和龍苴鎮。
(二)城郊觀光林業工程。在城鄉結合部等生態敏感區,建設具有凈化、美化、防護等多種功能的環境保護林;在城市邊緣區,建設以城市森林為主的綠色隔離帶。重點建設云臺山國家森林公園、開發區云中澗風景區、太白澗生態景區、海州生態景觀林等,全年完成1.14萬畝綠化造林任務。繼續實施名竹下山進城,在道路廣場、公園小區廣泛栽植。
(三)沿海防護林工程。2005年完成3.51萬畝,分別在東海浦南、白塔、平明,贛榆殷莊、沙河,灌南田樓、五隊,東辛農場,灌云圩豐等鄉鎮建設和完善防護林體系;在灌南、贛榆、灌云沿海灘地營造生態防護林8000畝;建設青口河、新沂河復堤綠化工程。
(四)綠色通道工程。完成0.65萬畝,總長度329公里,主要建設、完善鹽連高速灌云段和灌南段、汾灌高速贛榆段、連徐高速東海段綠色通道,繼續加強境內國道、省道、市縣道路的綠色通道的建設。
(五) 林果、花卉、苗木基地工程。新增經濟林1.33萬畝,水果總面積發展到45萬畝,水果總產量達到20萬噸;新增花卉、苗木基地面積1.3萬畝,總面積發展到4.34萬畝,建設從連云港港口到東海縣城 “百里花卉走廊”;茶葉發展到1.21萬畝;主要造林樹種良種使用率達100%;完善種苗質量標準建設,種苗自檢率達95%,種子受檢率達85%。
(六) 農田林網工程。進一步完善、提高農田林網建設水平,新建農田林網11.09萬畝,更新完善37.23萬畝,使98%以上的耕地實現林網化,其中高標準農田林網達到70%以上。
(七) 楊樹產業基地林工程。發展高效優質楊樹產業基地林1.63萬畝,在贛榆、東海、灌云重點發展速生楊產業帶。
(八)云臺山封山育林工程。全年新封育1.324萬畝,完成0.52萬畝的人工造林任務,重點完成市“南大門”鳳凰山及行政新區對面九嶺一帶的森林植被恢復任務。利用省政府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政策,加大機制創新力度,繼續對宜林荒山荒地采取分包到戶、招標、拍賣等形式確定經營主體;對條件好的地方進行項目包裝,加大招商力度,圓滿完成五年封山育林規劃。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深入宣傳。省委、省政府已作出建設綠色江蘇的重大決策,并把到“2010年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20%、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0%”確定為我省實現“兩個率先”的重要指標。今年是綠色江蘇建設的第三年,也是全面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推進綠色江蘇建設的決定》精神和綠色連云港建設的關鍵一年。今年,我市將繼續實施林業八項工程,以項目促發展。針對今年造林任務重、困難大的實際,各地要加強宣傳教育,增強全民義務植樹的意識,將目標任務按八項林業工程層層進行分解,并落實到山頭地塊,落實到具體責任單位和責任人,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周密籌劃。林業主管部門要組織好種苗生產,搞好種苗供應,苗木有缺口的地區,按照適地適樹就近調苗的原則,切實搞好種苗調劑、調運和供應工作。進一步加強林木種苗的質量管理和病蟲害檢疫工作,切實抓好種苗市場監管,嚴禁使用偽劣、假冒、帶病蟲害等不合格苗木造林,確保今年造林工作順利進行。
(二)項目拉動,強化管理。近年來,國家加大了林業建設資金的投入,各地要充分利用國家和省對林業的扶持政策,積極組織申報林業重點工程項目,以林業重點工程項目為支點,為我市林業生產爭取更多的資金支持。對已下達的綠色江蘇建設資金項目、省農村小型公益設施林業項目和國債防護林工程項目,要切實加強營造林規劃設計、種苗、栽植、撫育、管護等各個環節的質量把關,推行全程質量管理。完善工程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投標制、監理制和報賬制等,建立事前招標、過程監理、事后報賬三位一體的質量管理制度體系,確保林業工程資金的高利用率和造林質量的高合格率。
(三)定期上報,掌握動態。按照我市制定的造林信息定期報告和統計制度,如實上報造林進度,及時總結造林經驗、分析出現的問題,并提出建議和對策,利用《綠化簡報》這個平臺及時進行總結、交流和反饋,使領導能全面、準確、及時地掌握各地造林進展情況,為領導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有效指導全市營造林工作。
(四)加大督查,確保質量。在春季造林期間,各地要加強對本地區的造林進度和質量的檢查,市林業局將成立由領導帶隊、業務處室和技術人員組成的督查組,對全市開展春季植樹造林工作督查。督查的重點為春季綠化造林進度及任務完成情況,對工作不利、行動遲緩以及發現問題的縣區及時督促整改,并以《綠化簡報》的形式將督查情況進行通報。強化考核評比,實行營造林質量管理工作的年度考核和通報制度。
(五)深化改革,完善機制。全面落實“誰造誰有、合造共有”的激勵政策,發展非公有制林業。鼓勵農戶、城鎮居民、科技人員、私營業主、外國投資者、企事業單位和機關團體的干部職工等參與林業開發建設,充分挖掘綠化建設成果的經濟效益,通過利益機制調動廣大農民群眾及全社會參與綠化造林的積極性,使其在謀取自身利益的同時,為綠色連云港建設作出新的貢獻;實行林業分類經營,對公益林積極運用政策杠桿,用足用好公益林補助政策;對商品林充分賦予林業經營主體的經營權,自主開發、自主經營;加快實施國有林場、苗圃經營管理體制改革,逐步分離目前由場圃承擔的社會職能。積極籌措資金,妥善解決國有場圃在職職工、離退休人員的社會保障問題。
(六)更新觀念,科技興林。依靠科技支撐,用科學的發展觀指導林業生產。一是因地制宜,宜造則造、宜封則封。公益林建設,重視封山育林這種省錢省力、對生態保護影響小的方式,發揮縣區地域優勢,合理利用和配置森林資源,以保護、恢復和發展森林資源為目的,以生態經濟建設型技術模式為主體,結合市場需求和當地種植習慣,并根據地方財力、物力和人力等綜合因素,適度擴展林木面積,使公益林建設充分體現追求生態功能最大化的價值取向;商品林建設,要加大對原生植被的保護和對地力退化的關注,避免盲目發展,毀壞生態,浪費資源,使商品林建設完全體現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的目標。二是適地適樹,宜喬則喬、宜灌則灌、宜草則草,遵循自然規律,喬灌草相結合,同時要選用適宜的林種、樹種及優良品種。避免普遍采用單一樹種造林,忽視多樹種混交;避免注重前期表現好的速生樹種,忽視后期有潛力的鄉土樹種;避免重視種植喬木,忽視種植灌木。三是增加林業生產的科技含量。研發、推廣普及林業新技術、新經驗,尤其是林木蟲害防治技術,提高林業生產和管理的科技含量。引進培育優良的造林新品種及發展本地的優良鄉土樹種,大力發展混交林,加快用材林樹種的更新換代,逐步改變用材林以楊樹當家的局面,增加生物多樣性,以防止大規模的病蟲害發生。
附件:1.2005年營造林生產計劃任務表
2.2005年造林任務按八項林業工程分配表
附件1 連云港市2005年營造林生產計劃任務表
單位:萬畝、萬株 |
|||||||||||
縣(區) |
造林面積 |
新封山育林面積 |
新育苗面積 |
農 田 林 網 控 制 面 積 |
四旁植樹株數 |
||||||
合計 |
其中成片造林 |
合計 |
新 建 |
更 新 |
完 善 |
||||||
合計 |
16.8 |
11 |
3.05 |
1.27 |
48.32 |
11.09 |
9.17 |
28.06 |
862 |
||
贛榆縣 |
3.75 |
2.7 |
0.3 |
0.44 |
6.78 |
2.08 |
2.1 |
2.6 |
150 |
||
東海縣 |
4.1 |
3 |
0 |
0.4 |
20 |
2 |
6 |
12 |
300 |
||
灌云縣 |
6.05 |
3.5 |
0.2 |
0.2 |
15 |
5 |
0 |
10 |
300 |
||
灌南縣 |
1.5 |
0.5 |
0 |
0.2 |
6 |
2 |
1 |
3 |
100 |
||
新浦區 |
0.7 |
0.7 |
1.2 |
0.02 |
0.43 |
0 |
0.03 |
0.4 |
3.2 |
||
連云區 |
0.21 |
0.2 |
1.1 |
0 |
0.04 |
0 |
0 |
0.04 |
3.8 |
||
開發區 |
0.1 |
0.1 |
0.06 |
0.01 |
0.03 |
0.01 |
0.01 |
0.01 |
3 |
||
海州區 |
0.3 |
0.3 |
0.1 |
0 |
0.04 |
0 |
0.03 |
0.01 |
2 |
||
風景區 |
0.09 |
0 |
0.09 |
0 |
0 |
0 |
0 |
0 |
0 |
||
附件2
2005年造林任務按八項林業工程分配表
單位:公里、萬畝
工 程 項 目 單 位 |
丘陵崗地森林植被恢復工程 |
城郊觀光林業工程 |
沿海防護林工程 |
綠色通道工程 |
林果、花卉、苗木 基地工程 |
農田林網工程 |
楊樹產業基地林工程 |
云臺山封山育林工程 |
責任單位 |
責任人 |
||||||
長度 |
面積 |
林果 |
花卉 |
苗木 |
新建 |
更新 |
完善 |
新封育 |
人工 造林 |
|||||||
合計 |
2.66 |
1.14 |
3.51 |
329.5 |
0.65 |
1.33 |
0.05 |
1.27 |
11.09 |
9.17 |
28.06 |
1.63 |
1.324 |
0.52 |
||
贛榆縣 |
0.61 |
0.35 |
79.5 |
0.12 |
0.42 |
0.44 |
2.08 |
2.1 |
2.6 |
1.18 |
縣政府 |
胡英浦 |
||||
東海縣 |
1.3 |
0.1 |
1.3 |
22 |
0.1 |
0.5 |
0.05 |
0.4 |
2 |
6 |
12 |
0.2 |
縣政府 |
王夫玉 |
||
灌云縣 |
0.45 |
0.95 |
1.2 |
200 |
0.3 |
0.2 |
0.2 |
5 |
10 |
0.2 |
縣政府 |
孟凡恕 |
||||
灌南縣 |
0.45 |
18 |
0.03 |
0.04 |
0.2 |
2 |
1 |
3 |
0.02 |
縣政府 |
徐清安 |
|||||
新浦區 |
0.2 |
0.02 |
0.1 |
0.02 |
0.03 |
0.4 |
0.02 |
0.114 |
0.115 |
區政府 |
董一洪 |
|||||
海州區 |
0.1 |
0.06 |
10 |
0.1 |
0.03 |
0.01 |
0.1 |
區政府 |
李建德 |
|||||||
連云區 |
0.01 |
0.19 |
0.004 |
1.1 |
0.21 |
區政府 |
楊春武 |
|||||||||
開發區 |
0.02 |
0.07 |
0.01 |
0.01 |
0.01 |
0.01 |
0.01 |
0.06 |
0.02 |
區管委會 |
楊光留 |
|||||
風景區 |
0.05 |
0.075 |
區管委會 |
王萬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