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政府文件> 失效文件
            索 引 號 k12498411/2010-00503
            發布機構 連云港市人民政府 發文日期 2010-05-26
            標 題 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連云港市2010年體制改革與機制創新工作要點的通知
            文 號 連政辦發〔2010〕83號 主 題 詞
            內容概述 《連云港市2010年體制改革與機制創新工作要點》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時 效 根據《連云港市人民政府關于宣布廢止失效一批市政府文件的決定》(連政發〔2018〕11號),此文件已宣布失效。 文件下載

            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連云港市2010年體制改革與機制創新工作要點的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各委、辦、局,市各有關單位:

            《連云港市2010年體制改革與機制創新工作要點》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二〇一〇年五月二十六日

             

             

             

             

            連云港市2010年體制改革與機制創新工作要點

             

            2010年全市體制改革與機制創新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和市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圍繞“高揚創新大旗、推動全面跨越”年度工作主題,把大力推進沿海開發作為首要任務,創新工作思路,轉變發展方式,著力解決影響全局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力爭在一些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新突破,為實現科學發展、跨越發展提供體制機制保障。

            一、不斷創新體制機制,積極服務沿海開發

            (一)加快發展創新型經濟。依托田灣核電、中復連眾、恒瑞醫藥、716研究所、能源動力研究中心等重大平臺,著力發展生物醫藥、高新材料、清潔能源、環保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低碳經濟,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努力推進現代農業,加快構建具有連云港特色、支撐未來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大力發展新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生物環保科技等高新技術產業和大規模臨港基礎產業,2010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5.5%,新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產業產值均突破150億元。以生產型服務業為突破口,加快發展現代物流、商貿金融、旅游休閑、文化創意等新興服務業,2010年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6%,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推進生態觀光農業基地建設,加快發展高效農業及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年內新增高效農業面積30萬畝、設施農業15萬畝,發展壯大24家省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全市市級以上龍頭企業發展到130家。(市發改委牽頭推進)

            (二)提升科技創新水平。加快中科院能源動力研究中心等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并盡快形成研發能力,加快江蘇海洋資源開發研究院建設,促進我市海洋產業發展。進一步完善連云港清潔能源創新產業園概念性規劃,加快建設清潔能源創新產業園。加快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體系建設,著力推進建立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院士工作站等研發機構30個。深入推進與“兩院兩校”及省內高校的產學研合作,重點推進建設創新型園區,創建連云港大學科技園、連云港創新服務中心,推動國家和省級開發區、高新區、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建立2-3家專業型科技孵化器。(市科技局牽頭推進)

            (三)創新人才服務機制。深入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實施科技創新創業人才工程”,以急需緊缺人才引進為主要任務,大力引進我市沿海開發和重點產業急需的各類高層次創業創新型專業人才。加快實施“555”高層次創業創新領軍人才集聚工程,著眼于我市沿海開發、產業結構優化和新興產業發展需要,實行引才、引智、引項目并舉,以領軍人才引進為重點,積極引進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確保年內引進一批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及領軍型人才,加快培養造就一支以創業創新領軍人才為重點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實施“海外人才來連創業計劃”,努力為重點企業、重點項目提供一流的國際人才與智力服務,推進優秀人才境外培訓工程,加快推進人才國際化進程。發揮產業優勢,加強以新醫藥、新材料、新能源、裝備制造、海洋化工等為重點的產業發展載體建設,建立健全人才政策平臺,不斷加強人才載體建設。(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牽頭推進)

            (四)創新金融支撐體系。適應沿海開發需要,進一步擴大企業債券發行規模,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效益較好、償債能力較強的骨干企業發行企業債券,繼續推進港口集團15億元、海州灣公司10億元企業債券申報工作,年內爭取成功發行1家。加大企業上市工作力度,積極推進重點企業上市,加大對擬上市企業的培育,不斷豐富擬上市企業后備資源庫。支持各類金融主體開展金融產品創新,爭取國外金融機構和國內更多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來連設立分支機構,推動設立法人金融機構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爭取國內金融機構、相關企業以及市內投融資平臺共同組建股權投資基金,年內設立中科黃海基金。實施“千億貸款”行動計劃,搭建政銀企合作平臺,創新金融產品和擔保方式,規范資產抵押登記流程,為實施沿海開發戰略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支持。(市發改委、金融辦,人行連云港中心支行、銀監局牽頭推進)

            二、穩步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切實轉變政府職能

            (五)穩步實施政府機構改革。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扎實做好市縣政府機構改革工作,全面完成鄉鎮機構改革任務;堅持以轉變職能為核心,進一步理順職能關系,優化組織結構,規范機構設置,提高行政效能,合理確定人員編制,完善行政運行機制。(市編辦牽頭推進)

            (六)加快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構建沿海開發重大項目審批服務特別通道,完善中介配套服務,加大服務沿海開發力度。進一步完善四級便民服務網絡,不斷提高縣(區)、鄉鎮、村便民中心的服務水平。積極推進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繼續加快網上審批建設,整合網絡資源,加強對縣區工作指導,以市級網上政務大廳為依托實行網上申報、網上受理、網上反饋,建成全市行政審批服務工作統一共享的電子網絡服務體系。(市行政審批服務中心牽頭推進

            (七)不斷完善公共財政體系。續深化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健全上下級政府間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體制。加強政府采購工作規范化建設,進一步提高采購效率。強化非稅收入預算管理,完善非稅收入征繳管理系統。推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加快建立財政項目資金績效目標管理的新機制,提高財政資金績效管理水平。完善財政監督機制,加快構建事前、事中、事后相結合、日常監管與重點檢查相結合財政監督檢查新機制。(市財政局牽頭推進

            (八)大力推進事業單位人事與分配制度改革。積極探索和推進事業單位管理體制改革與運行機制創新,在先行試點的基礎上,全面推開我市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工作,通過科學設崗、競爭上崗、聘約管理,建立健全我市公益型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機制。以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為基礎,進一步深化事業單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對專業技術人員按確定的崗位等級執行相應的崗位工資標準,按照事業單位崗位績效工資的分配考核要求,推進事業單位分配制度改革的有序推進。(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牽頭推進

            三、深入推進農村各項改革,強化新農村建設的體制保障

            (九)扎實推進農村土地經營模式創新。扎實做好土地承包管理基礎工作,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承包地塊、面積、合同全部落實到戶。積極穩妥促進農村土地流轉,鼓勵農民通過多種途徑流轉土地承包權,培育更多專業大戶、家族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等規模經營主體,加快發展合作經營型、土地集中型、統一服務型等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新增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面積40萬畝。充分發揮鄉鎮土地流轉服務中心的平臺作用,進一步豐富服務內容,拓展服務領域,為農村土地流轉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務支撐,新增土地流轉面積20萬畝。(市委農工辦牽頭推進

            (十)大力發展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鼓勵多主體參與,落實優惠政策,扶持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年內新增農民合作組織200家。充分發揮資源整合的促進作用,推動合作組織向區域性、行業間聯合拓展,不斷擴大合作組織的輻射帶動范圍,帶動農戶新增3.7萬戶,組織開展“五好”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創建活動。加快發展農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社區股份合作,因地制宜發展勞務合作、資金互助合作等新型合作組織,提高對農戶、土地和產業的覆蓋面。(市委農工辦牽頭推進

            (十一)積極創新金融支農模式。繼續深化對現有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改革,鼓勵發展適合農村特點和需要的各種微型金融組織,加快發展村鎮銀行、農村小額貸款公司、農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盡快建立商業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結合的農村金融體系。引導和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創新支農金融產品、拓展涉農業務范圍、增加涉農信貸投放,逐步建立市場主導與政府引導相結合的金融支農新機制,全市金融機構新增涉農貸款30億元。加快推進農村信用擔保體系建設,鼓勵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等組建擔保公司,引導各類擔保機構進入農村市場,發展形式多樣的涉農擔保業務,吸引各種信貸資金和社會資金投向“三農”領域。(市金融辦、人行連云港中心支行牽頭推進

            (十二)堅持城鄉統籌發展。進一步優化空間布局,推進城鄉協調發展。加快發展農村文體事業和教育事業,推進農村廣播電視村村通、農民健身設施等重點工程,繼續組織實施“千校萬師支援農村教育工程”,完善農村教育免費政策和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大力促進城鄉公共事業均衡發展。全面推進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力爭年底前全市適齡農民參保率達到80%60周歲以上符合條件的農村居民全部發放基礎養老金;鞏固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新農合籌資標準人均不低于150元;健全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農村低保補助標準自然增長機制,低保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150元以上。繼續做好小城鎮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工作,積極促進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自由流動,進一步拓展農民創業發展空間,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城鄉互動的長效機制。(市相關職能部門協調推進

            四、大力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不斷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十三)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繼續擴大參保(合)覆蓋面,做好特殊群體的參保工作,實現應保盡保鞏固、完善城鎮居民醫保費用統籌制度,城鎮職工醫保在市區統籌基礎上探索實施全市統籌,新農合開展縣轉市住院病人統一管理、費用即時結報試點,在全省范圍內初步實現異地就診異地費用委托結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衛生局、財政局牽頭推進

            (十四)抓緊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在60%的縣區實施基本藥物制度,試點縣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配備和使用基本藥物,并實行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根據調整后的江蘇省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將基本藥物全部納入我市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藥品目錄,基本藥物報銷比例明顯高于非基本藥物。健全基本藥物網上集中采購、統一配送和質量監管制度,落實實施基本藥物制度財政補助政策。(市衛生局、財政局、藥監局等牽頭推進)

            (十五)進一步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調整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設置規劃,開展內部管理機制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機構人員編制配備,加快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市發改委、衛生局、編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財政局等牽頭推進

            (十六)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建立規范城市居民健康檔案,為城鄉居民免費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2010年按人均不低于15元標準設立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經費。繼續在灌南縣開展35-59歲農村婦女兩癌檢查項目試點,對全市農村婦女補服葉酸、孕產婦住院分娩等實施補助,努力提高補助標準。繼續實施結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預防控制和國家免疫規劃,開展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改廁以及對15歲以下人群補種乙肝疫苗等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市衛生局、財政局牽頭推進

            (十七)積極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認真做好市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前期各項準備工作,適時啟動改革試點,加快組建市級醫療集團。深化公立醫院運行機制改革,以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為重點推進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推行人員聘用、崗位管理和績效工資制度。改革公立醫院補償機制,逐步開展取消藥品加成、增設藥事服務費試點。加強醫德醫風建設,持續改進醫療服務。(市發改委、衛生局、財政局等牽頭推進

            五、加快推進文化體制改革,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

            (十八)改革文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切實轉變政府文化管理職能,實現政企分開、政事分開和管辦分離,推動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由辦文化為主向管文化為主轉變,由微觀管理向宏觀管理轉變,由主要面向直屬單位向面向全社會轉變,更好地履行政策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職能。創新文化經營機制,建立富有經營活力的微觀運行機制,增強文化企業自我發展能力推進文化產業投資主體多元化,形成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市委宣傳部牽頭推進)

               (十九)深化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內部改革。積極推進公益性事業單位內部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和社會保障機制等改革, 堅持面向市場不斷激發自身活力,努力形成設施完備、功能齊全、服務優良、引導有力的公益文化事業主體,2010年底前,全市公益性文化單位基本建立崗位設置管理制度和人員聘用制度。(市委宣傳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牽頭推進)

            (二十)推進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按照創新體制、轉換機制、面向市場、壯大實力的要求,對一般文藝院團、非時政類報刊等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實行轉企改制,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使其在市場競爭中發展壯大,成為有活力、有實力的市場競爭實體,2010年完成市和縣(區)一般文藝院團改制。文藝院團改制與結構調整相結合,實行同城同類院團資源整合。抓好黨報黨刊發行體制和廣播電視節目制播分離改革,推進報刊發行、電視劇制作機構進入市場,實行公司化運作。(市委宣傳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牽頭推進)

            六、完善市場主體運行機制,促進經濟協調發展

            (二十一)繼續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系。認真組織落實《連云港市市屬國家出資企業重大事項管理暫行辦法》,進一步加強國有企業重大事項管理。健全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探索推行外派監事,充分發展企業監事會的監督作用。加大國有企業內部資源整合力度,整合市屬監管企業內部同類業務,明確市屬監管企業各自的重要子公司,突出企業的主營業務,減少企業層級,清理劣質企業和退出低效參股企業,引導國有資源向優勢主業和重要子公司聚集。(市國資委牽頭推進)

            (二十二)優化中小企業發展環境。啟動中小企業融資擔保百億工程,嘗試搭建一個長期為中小企業融資服務的有形平臺“金融超市”(金融服務日),構建政銀保企合作的長效機制。積極推進市擔保公司與省再擔保公司的合作,不斷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加強對全市融資性擔保機構的監管,制訂規范擔保公司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推動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著力改善中小企業融資擔保的制度環境和信用環境,不斷完善擔保公司信用評級制度,促進商業銀行與優質擔保公司的合作,推動全市擔保體系健康良性發展。進一步加強創業輔導工作,引導服務機構提高工作水平,提高創業服務能力。大力推進創業基地建設,爭創省級重點產業集群,著力整合社會資源引導創新創業實踐,開展集成式社會化服務,增強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參與市場競爭、增加就業的活力和競爭力。(市經信委、金融辦牽頭推進)

            七、加強改革的統籌協調,確保各項改革有序推進

            市各相關部門要切實加強領導,突出改革重點,細化改革任務,制定推進改革的實施措施和時間步驟,確保全面完成年度改革任務。各縣區要把改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確本地區改革工作重點,精心組織實施,大力推進各項改革深入開展。市發改委要加強對改革工作的總體指導和統籌協調,緊密跟蹤各項改革進展情況,加強對改革工作的督促檢查,推動改革創新工作的順利開展。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

            色综合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古装片 |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久久99久久无码毛片一区二区| 亚洲久本草在线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97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91天日语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16| av大片在线无码免费| 2022中文字字幕久亚洲| 无码A级毛片免费视频内谢| 中文成人无字幕乱码精品区| 一本无码中文字幕在线观| 亚洲 另类 无码 在线| 成年无码av片完整版| 亚洲午夜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一二三四在线播放免费观看中文版视频|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人妻斩| 人妻无码αv中文字幕久久琪琪布 人妻无码中文久久久久专区 | 成?∨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看线人| 亚洲av麻豆aⅴ无码电影|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最近2018中文字幕免费视频| 精品无人区无码乱码毛片国产| 曰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刺激无码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国产色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2017| 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野战| 最近免费字幕中文大全|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不卡|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蜜臀浪潮| 一本精品中文字幕在线|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丰满白嫩人妻中出无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麻豆| 一本色道无码道DVD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