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號 | k12498411/2005-00337 | ||
發布機構 | 連云港市人民政府 | 發文日期 | 2005-11-04 |
標 題 | 市政府辦公室轉發市民政局關于加快發展慈善事業意見的通知 | ||
文 號 | 連政辦發〔2005〕170號 | 主 題 詞 | |
內容概述 | 市政府辦公室轉發市民政局關于加快發展慈善事業意見的通知 | ||
時 效 | 根據《連云港市人民政府關于宣布廢止失效一批市政府文件的決定》(連政發〔2018〕11號),此文件已宣布失效。 | 文件下載 |
市政府辦公室轉發市民政局關于加快發展慈善事業意見的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各有關單位:
市民政局《關于加快發展慈善事業的意見》已經市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二○○五年十一月四日
關于加快發展慈善事業的意見
(市民政局 2005年11月)
為加快發展我市慈善事業,更好地為困難群眾服務,不斷提高構建和諧社會的能力,根據《省政府辦公廳轉發省民政廳關于加快發展慈善事業意見的通知》(蘇政辦發[2005]98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明確我市慈善事業發展的總體要求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市慈善事業發展的總體要求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圍繞構建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以扶貧濟困為宗旨,以滿足困難群體基本需求為導向,以社會廣泛參與為基礎,堅持慈善為民、服務為本,堅持政府支持推動、有關部門協調配合、慈善團體自主運作,支持社會慈善、社會捐贈、群眾互助等社會扶助活動,不斷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全面提升慈善事業發展水平。經過3-5年的努力,初步形成市、縣(區)兩級慈善組織網絡,慈善理念深入人心,慈善法規逐步完善,慈善制度有序開發,慈善資金較為充裕,救助能力明顯增強,初步建立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滿足人民群眾需要、與社會救助體系相銜接的慈善事業服務體系。
二、切實加大對慈善事業的宣傳力度
慈善事業是群眾性的社會事業,是民間公益性互助互濟活動,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各縣(區)政府要加強對宣傳、教育、民政、文化、廣電、報刊、出版等部門和單位的協調,精心制定宣傳計劃,認真組織實施。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大力弘揚慈善公益價值觀,弘揚中華民族樂善好施、扶危濟困的傳統美德,廣泛宣傳發展慈善事業的重要意義,國家對慈善捐贈的優惠政策以及熱心慈善事業的先進典型,不斷增強社會各界和廣大群眾的慈善意識,激發他們助人為樂的熱情,在全社會營造奉獻愛心,關心、參與慈善事業的良好氛圍。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要把慈善宣傳列為重要工作內容,開設專欄或專題,并無償提供一定的宣傳篇幅和時間。
三、積極做好慈善資金籌集工作
籌集善款是發展慈善事業的前提和關鍵。各縣區和有關部門要深入貫徹實施《公益事業捐贈法》,堅持多元化、多渠道、多形式募集慈善資金。制定和完善促進慈善事業發展的優惠政策,鼓勵引導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向慈善機構捐贈。對我市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向縣級以上慈善會的公益性、救助性捐贈,按有關規定準予在繳納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前扣除。慈善組織要努力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社會環境,開發社會慈善資源,創新募捐方式,建立募捐激勵機制,積極與海外慈善機構開展交流合作,引進海外慈善資金,開拓更加有效的募捐形式和途徑,形成相對穩定的慈善資金來源。要從實際出發,暢通捐助渠道,為捐助者提供便利條件,提高善款募集效率。各級政府要加大對慈善事業的財政扶持力度,合理配備人員,保證各級慈善機構正常運轉。有條件的地方要積極探索建立政府向慈善組織購買服務的機制。大力支持慈善組織開展慈善募捐活動,對慈善工作要給予更多的關心和指導,為慈善組織多渠道、多形式籌募資金創造有利條件。
四、強化慈善組織自身建設
慈善組織是慈善事業發展的重要載體。要建立健全慈善組織,鼓勵慈善組織面向基層設置服務機構,充分發揮其在扶貧濟困、救急救難等方面的作用。各級慈善組織要依照社團管理有關法規、政策,強化內部運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建設,建立規范、公開的財務會計管理和信息披露制度,自覺接受社團管理機構和社會各界的監督。要嚴格遵守國家有關規定,按照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則,積極實現捐贈財產的保值增值,嚴密防范風險。重視加強慈善工作隊伍建設,吸引優秀人才投身慈善事業,大力發展慈善義工隊伍, 積極推進慈善工作隊伍的職業化、專業化,不斷提高慈善工作隊伍整體素質。要推薦和吸收支持慈善事業的社會各方面知名人士參與慈善工作,擔任相應的實際或榮譽職務,以增加社會影響力,促進慈善事業向社會各方面拓展。
五、扎實開展慈善救助工作
各級慈善組織要在籌集善款的基礎上,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形成特色,科學安排救助工作領域、對象、范圍和項目,高效使用善款,把善款用于資助最需要的項目和困難對象。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持之以恒、多辦善事,扎扎實實地開展慈善救助活動。在不斷籌措善款、增加積累的基礎上,逐步擴大救助范圍,增加救助項目,提高救助水平。在開展重點救助的同時,大力開展項目帶動定向救助,慈善組織要建立救助“項目庫”,加強項目管理。國內外、境內外熱心慈善公益事業的人士可定向捐贈認助項目,慈善組織負責辦好捐贈手續,做好服務、督促、檢查工作,促進救助項目落實。各級政府、有關部門要加強對慈善組織開展救助工作的指導,充分發揮慈善組織的濟貧、賑災、救孤、扶老、助殘等方面的特殊作用。
六、加強對慈善事業發展的組織領導
各縣區要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充分認識發展慈善事業的重要意義,把這項工作擺上重要位置,納入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研究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有計劃、有步驟地加以推進。各級領導要主動關心、支持慈善事業發展,及時協調解決慈善事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特別是要身體力行、率先垂范,帶頭參與民間組織的慈善活動,提高慈善活動的權威性和號召力。各級民政部門要督促和指導慈善組織加強內部管理,建立和完善業務、財務會計以及資產管理使用等制度,做到決策科學化和運作規范化。各級宣傳、編制、發展改革、經貿、教育、民政、財政、勞動保障、衛生、審計、民族宗教、稅務、廣電、工商、金融等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加強協調配合,主動承擔任務,落實相應措施 , 共同推進慈善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