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號 k12498411/2020-00054
            發布機構 市政府辦 發文日期 2020-05-08
            標 題 市政府辦公室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的實施辦法的通知
            文 號 連政辦發〔2020〕30號 主 題 詞
            內容概述 《關于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的實施辦法》已經市十四屆政府第53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時 效 有效 文件下載

            連政辦發〔2020〕30號

            市政府辦公室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的實施辦法的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關于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的實施辦法》已經市十四屆政府第53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連云港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0年5月8日

            (此件公開發布)

            關于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的實施辦法

            為貫徹落實《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的指導意見》(蘇政辦發〔2020〕10號)精神,進一步加強我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大力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現提出如下實施辦法。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省委十三屆七次全會、市委十二屆九次全會部署要求,創新監管理念、監管制度、監管方式,大力推進行政管理由“門檻管理”向“信用管理”轉變,建立健全覆蓋事前、事中和事后全監管環節的新型監管機制,不斷提升監管能力和水平,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助力我市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

            二、創新事前環節信用監管

            (一)建立健全信用承諾制度。規范開展信用承諾。根據《關于印發開展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連政辦發〔2019〕89號)、《連云港市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試點工作“七保障一懲戒”制度》(連司通〔2019〕57號)要求,在試點開展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企業投資項目信用承諾制的基礎上,總結經驗做法,大力推行政務服務信用承諾,支持市場主體開展主動型、自律型信用承諾。市各有關部門研究制定信用承諾制度,制定規范化信用承諾書模板,推動信用承諾書文本格式化和信息記錄結構化。編制信用承諾事項清單,通過部門網站和信用連云港網開設信用承諾專欄,鼓勵市場主體在線承諾和公示。開展信用承諾事中、事后監管,啟動承諾履約監督檢查,將違背信用承諾的市場主體列入重點監管范圍。(各縣區、市各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組織開展經營者準入前誠信教育。各級實施準入管理的部門要利用政務服務窗口,在為市場主體辦理注冊、審批、備案等業務時,開展守法誠信教育,提高經營者依法誠信經營意識。(各縣區、市各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大力推廣應用信用報告。學習借鑒先進地區第三方信用報告應用經驗,編制信用報告應用事項清單,推動在政府采購、招投標、行政審批、市場準入、資質審核、公共資源交易、評先評優等事項中,應用信用管理部門和第三方機構出具的信用報告。推動我市信用服務機構積極應用全國統一的信用報告標準,積極參與長三角地區信用報告互認工作。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在生產經營活動中主動應用信用報告,積極推進市場化應用。進一步完善信用服務機構備案管理,提升信用報告質量。(市發改委、人行市中心支行牽頭,各縣區、市各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加強事中環節信用監管

            (四)全面建立市場主體信用記錄和信用檔案。市信用辦按照省統一的公共信用信息目錄標準規范,定期發布公共信用信息目錄。市、縣區各有關部門在辦理注冊登記、資質審核、日常監管、公共服務等事項中,及時、準確、規范、完整地記錄市場主體信用信息。以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為基礎,在各部門業務系統、公共信用信息系統和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建立市場主體信用檔案,實現市場主體、信息類別全覆蓋。加強公共信用信息與市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大數據中心平臺互聯互通。(市信用辦、政務辦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積極推進信用信息自主自愿申報。有關部門應在信用門戶網站或其業務系統上開通自主申報渠道,鼓勵市場主體自主自愿申報資質證照、生產經營、合同履約、表彰獎勵、社會公益等信用信息,并對信息真實性作出公開承諾,授權網站對相關申報信息進行整合、共享與應用。市信用辦、政務辦、市場監管局等部門要充分利用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政務信息共享交換平臺、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對申報信息予以驗證,經驗證準確的申報信息可作為信用評價和信用報告的參考依據。(市發改委、政務辦、市場監管局牽頭,市各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規范開展并應用市場主體信用評價。推廣應用國家公共信用綜合評價結果,將國家發改委發布的公共信用綜合評價信息及時推送至各部門、金融機構、行業協會商會,作為開展分級分類監管的依據。督促相關部門開展約談、整改、信用修復,依照規定向社會公開。推動房地產開發、物業、稅務、醫保、住建、交通運輸、環保、小貸、典當、水利工程、糧食、事業單位管理等領域開展行業信用評價,不斷拓展評價領域,完善評價標準;城市管理、家政服務等未開展信用評價的行業,相關管理部門要加快出臺評價辦法,建立評價機制,開展評價試點。將評價結果推送至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統。(市發改委牽頭,各縣區、市各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大力推進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各級政府部門應將公共信用綜合評價、行業信用評價和市場信用評價結果有機結合、統籌使用,根據信用等級高低實施差異化分級分類監管。對于信用狀況好、風險小的市場主體,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頻次;對于信用狀況一般的市場主體,執行常規的抽查比例和頻次;對于存在失信行為、風險高的市場主體,增加抽查比例和頻次。在房地產、住房保障、節能、建筑市場等領域根據信用等級采取差異化監管,推動各部門“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數據庫與信用等級相結合,實現信用好的“無事不擾”,對信用不好的加大監管頻次。(市住建局、工信局、市場監管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完善事后環節信用監管

            (八)規范開展失信聯合懲戒對象認定。全面歸集國家、省有關部門認定的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有關部門嚴格按照文件規定開展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認定工作。鼓勵有關部門探索建立重點關注對象名單制度,實施與其失信程度相對應的監管措施。(市各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九)督促失信市場主體限期整改。開展政府機構失信以及住建、交通、環保、稅務、市場監管等重點領域失信專項治理工作。推動各類失信主體主動整改,對于在限定期限內整改不到位的,依法依規對市場主體提示約談或警示約談。約談記錄記入部門業務系統并推送至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統。(市各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深入開展失信聯合懲戒。加快構建跨地區、跨行業、跨領域的失信聯合懲戒機制,依托信用連云港網發布失信聯合懲戒措施清單并向社會公示。規范失信懲戒措施應用領域、范圍、時效,推進聯合獎懲系統嵌入政務服務大廳、房地產交易中心及部門業務系統應用,實現失信被執行人等各類失信主體聯合懲戒對象名單自動比對、自動提示、聯合懲戒。各部門在落實行政性懲戒措施的同時,推動市場性、行業性、社會性懲戒措施落實落地,大幅度提高失信成本。(市發改委、政務辦、住建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一)加大失信被執行人懲戒力度。落實《連云港市失信被執行人聯合懲戒實施辦法》,限制失信被執行人購買或取得房產、土地使用權等不動產,限制在高級賓館、酒店等場所住宿及消費;限制設立金融類公司。聯合市中院通過公共信用信息系統實現失信被執行人信息時時共享,市公安局、市中級法院、市信用辦聯合對外發布失信被執行人限制入住高級酒店、賓館名單,市公安局負責同步至賓館數據管理系統實施懲戒,按季度反饋懲戒情況。(市中級法院、公安局、發改委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二)依法依規實施市場和行業禁入措施。以食品藥品、生態環境、工程質量、安全生產、養老托幼、文化旅游、稅務等與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直接相關的領域為重點,加大對嚴重違法失信主體監管和懲戒力度。對拒不履行司法裁判或行政處罰決定、屢犯不改、造成重大損失、嚴重危害社會秩序的市場主體及其相關責任人,依法依規在規定期限內實施市場和行業禁入措施,直至永遠逐出市場。(市市場監管局、住建局、應急局、民政局、商務局、文廣旅局、稅務局、中級法院、農業農村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三)依法追究違法失信責任。對被列入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的市場主體,依法依規對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負責人、實際控制人進行失信懲戒,并將相關失信行為記入其個人信用檔案。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出現違法失信行為的,要通報上級主管單位和審計部門,并將失信信息記入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信用檔案,納入市政務信用信息系統;工作人員出現違法失信行為的,要通報其所在單位及相關紀檢監察、組織人事部門,將失信信息記入其個人信用檔案。(各縣區、市各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四)建立完善信用修復機制。市信用辦、市各有關部門建立信用修復機制,引導失信主體通過整改失信、信用承諾、接受培訓、提交報告、參加公益慈善活動等方式修復信用,對修復狀況進行記錄和更新。鼓勵有關部門委托第三方信用服務機構開展信用修復培訓、提供信用報告、信用管理咨詢等服務。(市發改委牽頭,市各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強化信用監管支撐保障

            (十五)強化信用監管信息化平臺支撐。加快推進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接入市縣政務服務平臺、政務信息共享交換平臺,建立常態化信息交換機制。大力推進“互聯網+監管”系統建設,逐步實現監管系統全接入、監管數據可共享。深入推進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統與市政務服務平臺、市“互聯網+監管”系統、市政務信息共享交換平臺深度融合,數據統一共享,業務有效協同,與省公共信用信息系統、省市場監管信息平臺等各類平臺互聯互通,構建信用監管“一張網”。(市發改委、政務辦、市場監管局牽頭,市各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六)大力推進信用監管信息公開公示。依托信用連云港網、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政府部門門戶網站等平臺,推動行政處罰、行政許可、行政強制、行政確認、行政征收、行政給付、行政補償、行政獎勵和行政監督檢查等十種行政行為信息7個工作日內上網公開。通過適當渠道公開失信被執行人相關信息,做到“應公開、盡公開。”(市發改委、中級法院牽頭,市各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七)強化公共信用信息和信用產品應用。面向社會公眾提供公益性信用報告查詢、信用審查、信用修復等服務,探索全程在線服務,大力推進移動端應用。拓展市政務服務網信用信息服務功能,在政務服務平臺中嵌入信用信息查詢功能,將行政相對人信用狀況比對查詢嵌入“一網通辦”流程,實現逢辦必查、自動觸發、自動響應。建設信用大數據平臺,提供面向市場主體和信用服務機構的信用信息服務。(市發改委、政務辦牽頭,市各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八)充分發揮互聯網和大數據等新技術對信用監管的支撐作用。鼓勵通過物聯網、互聯網等非接觸式監管方式提升執法監管效率,實現“進一次門、查多項事”。依法依規與政務服務管理部門、大數據機構等合作,充分利用公共信用信息系統和“互聯網+監管”系統,開展市場主體精準畫像、紅黑名單交叉比對、合規風險評價、行業風險評價、關聯方風險預測等工作。推動信用管理深度融入部門業務管理,深化信用大數據在精準招商、精準扶持、公共資源交易、中小微企業服務等方面的應用。(市政務辦、市場監管局、發改委牽頭,市各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九)切實加強信用信息安全防護。嚴肅查處違規泄露、篡改信用信息或利用信用信息謀私等行為。提升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統、信用連云港網站的安全防護能力,加固信用信息交換通道安全,健全全方位的安全防護體系,進一步提高信用信息管理全過程安全水平。(市發改委牽頭,各縣區、市各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強化市場主體權益保護。建立健全信用信息異議投訴制度,信息提供和采集單位對異議信息應盡快核實處理,經核實有誤的信息要及時予以更正或撤銷。因錯誤認定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錯誤采取失信聯合懲戒措施損害市場主體合法權益的,認定單位和聯合懲戒實施單位應及時撤銷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并采取措施消除不良影響。(各縣區、市各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一)積極引導行業組織和信用服務機構協同監管。大力培育信用服務市場,鼓勵信用行業協會、信用服務機構在信用修復培訓、信息服務、信用評價、信用監管、人才培養等方面提供專業服務。推動設立我市信用服務行業協會,實現信用服務行業規范高效發展。鼓勵各級政府部門依法依規開展與信用服務機構、大數據機構信用信息交換共享,加強信用大數據分析、信用風險預警等方面的合作。支持有關部門授權的行業協會商會建立會員信用記錄,協助開展行業信用建設和信用監管。(市發改委、人行市中心支行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加強組織實施

            (二十二)強化統籌推進。加強組織領導,細化責任分工,完善配套制度。把信用監管作為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將信用體系建設納入年度綜合考核。市有關部門要切實承擔行業信用建設和信用監管的主體責任,加強組織保障,明確牽頭部門,落實人員配備,發揮社會組織、信用服務機構的協同作用,整合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信用監管的合力。(市委組織部、市委編辦、市發改委牽頭,各縣區、市各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三)深化試點示范。各部門要積極開展行業信用監管示范,提高信用監管規范化、科學化水平。各縣區要向省內外先進地區學習交流,開拓創新,積極探索與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等新模式新業態相適應的新型監管模式,在我市信用監管過程中形成更多優秀典型案例。(市發改委牽頭,各縣區、市各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四)加快制度建設。市有關部門要按照國家、省統一的信用監管規則和標準,出臺相關制度和標準規范。加快制定出臺政務服務信用承諾、信用監管、信用修復等實施辦法,細化信用監管操作細則。結合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和信用監管工作要求,出臺行業信用監管實施方案,編制信用監管事項清單。市有關部門要加強對縣區的工作指導,推進信用監管制度、監管措施、規范標準全市“一盤棋”。(市發改委、政務辦、司法局牽頭,各縣區、市各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五)重視宣傳培訓。各縣區、市有關部門要廣泛運用各類媒體和公益廣告等平臺載體,加強宣傳報道和政策解讀,引導各類市場主體和廣大經營者順應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要求。加強對政府部門相關人員特別是基層和一線監管人員的業務培訓,不斷提高落實新型監管措施的能力和水平。(市發改委牽頭,各縣區、市各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關聯閱讀:《關于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的實施辦法》政策解讀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

            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人妻|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 | 亚洲AV无码成H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三区| 午夜无码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毛网站| 无码中文字幕av免费放dvd| 亚洲啪啪AV无码片| 久久精品人妻中文系列|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夜色午夜| 亚洲成a人无码av波多野按摩| 国内精品人妻无码久久久影院导航 | 无码国产亚洲日韩国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视频无码日韩视频又2021| 乱人伦中文视频高清视频| 成人午夜福利免费专区无码| 视频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无码素人福利| 麻豆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无码免费久久|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无码不卡|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一字不卡| 日产无码1区2区在线观看|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水牛影视| 精品久久人妻av中文字幕| AAA级久久久精品无码区| 最新高清无码专区| 日本按摩高潮a级中文片| 午夜不卡久久精品无码免费 | 无码人妻少妇久久中文字幕| 午夜人性色福利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无码视频在线播放一二三区| 无码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中文无码一区二区不卡αv|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去台湾| 无码性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一本本月无码-| 最近免费视频中文字幕大全| 中文字幕专区高清在线观看 | 最近最新免费中文字幕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