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號 k12498411/2020-00297
            發布機構 市政府辦 發文日期 2020-12-23
            標 題 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切實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實施意見
            文 號 連政辦發〔2020〕84號 主 題 詞
            內容概述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切實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見》(國辦發〔2019〕50號)
            時 效 有效 文件下載

            連政辦發〔2020〕84號

            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切實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實施意見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切實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見》(國辦發〔2019〕50號)、《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切實加強高標準農田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鞏固提升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實施意見》(蘇政辦發〔2020〕64號)要求,加快推進我市高標準農田建設,結合我市實際,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重要意義

            建設高標準農田,是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關鍵舉措,是加快補齊農業基礎設施短板、增強農業防災減災抗災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各地、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加強農業基礎設施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意義,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落實“六穩”“六保”任務為著力點,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為主要目標,踐行“三重五化”總體要求,持續加大資金投入,科學優化工程措施,著力強化建設管理,統籌協調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快補齊農業基礎設施短板,增強農田防災抗災減災能力,為保障糧食生產安全、推進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

            二、準確把握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總體要求

            (一)明確目標任務。“十四五”期間,全市建設160萬畝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穩產高產、生態友好的高標準農田,糧食面積和產量分別穩定在750萬畝、70億斤水平;到2035年,全市高標準農田保有量進一步增加,農業生產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不斷夯實糧食安全保障基礎。(市農業農村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和各縣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以下責任單位均含各縣區政府,不再列出)

            (二)突出建設重點。一是突出糧食主產縣建設。高標準農田建設重點向糧食主產縣傾斜,加大對糧食主產縣投入,項目資金75%以上用于產糧大縣。堅持以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保護區為重點,著力打造配套設施全、旱澇保收能力強的糧食生產核心基地。優先支持經濟薄弱地區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二是突出集中連片規模建設。優先在外部灌排骨干工程基本具備、灌溉水源有保障的區域,優先在規劃的整體推進區域,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堅持集中連片、規模開發,單個項目原則上平原地區不低于3000畝,崗嶺地區不低于1000畝,重點打造一批萬畝以上示范區。三是突出農田基礎設施建設。順應適度規模經營、標準化生產、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等需求,因地制宜、綜合治理,科學確定高標準農田建設內容。優先改善項目區灌排設施、田間生產道路等基本生產條件,加大農田平整力度,鼓勵小田并大田,推進宜機化農田建設,在適用農田尤其是西部崗嶺地區發展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四是突出提升耕地質量建設。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開展耕地質量等級和耕地分等調查評價等工作,促進耕地資源永續利用。針對耕地質量現狀和土壤健康障礙因子,示范推廣耕地地力提升綠色技術,采取相應治理修復措施,提高耕地土壤環境質量。探索合理耕作制度,鼓勵用地養地結合,重視后續科學培肥,防止地力下降。建立健全耕地質量監測體系,加強高標準農田耕地質量監測點建設。五是突出農田生態建設。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的要求,加強農田生態和林網防護建設,實施水土保持,開展廢溝呆塘整治,建設生態溝渠,推進肥藥雙減,推廣生態環保新材料新技術。探索綠色生態型農田建設,推動生態涵養、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和田園生態改善有機融合,提升農田生態功能。推廣水肥一體化節水灌溉技術,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市農業農村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利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努力構建集中統一高效的管理新體制

            (一)統一規劃布局。進一步摸清全市高標準農田數量、質量、分布和利用狀況。依據國土空間、水資源利用等規劃,編制全市高標準農田建設相關規劃,形成市、縣兩級農田建設規劃體系,明確目標任務和建設布局,確定重點項目和時序安排,抓好項目儲備。堅持市域全覆蓋,將西部崗嶺地區、東部沿海灘涂墾區等符合條件的耕地納入規劃范圍。針對項目區實際,合理確定工程布局和建設內容,堅持“功能、安全、經濟、美觀”并重,優化工程結構設計,注重外觀和諧一致,保證規劃設計質量,切實提高項目規劃設計水平。(市農業農村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資源局、市水利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統一建設標準。依據高標準農田建設國家標準和省級標準,因地制宜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推進田水路林電等綜合配套設施建設。根據農田建設投入水平,綜合考慮項目區現狀條件和發展需求,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要求,優先解決制約項目區發展的迫切性問題和關鍵性因素,在確保完成新增高標準農田任務的基礎上,適時對已建項目區進行改造提升。(市農業農村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統一組織實施。研究提出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與投資需求方案,及時分解落實上級下達的年度建設任務與資金預算。規范開展項目前期準備、規劃設計、申報審批、招標投標、工程施工和監理、監督檢查、竣工驗收、移交管護等工作,實現農田建設項目集中統一高效管理。嚴格按設計標準實施,認真落實工程質量檢測制度,確保項目建設質量。加強工程施工安全監管,認真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確保工程安全、人員安全、資金安全。發揮農民主體作用,維護農民權益,鼓勵、支持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適當方式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市農業農村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統一驗收考核。建立健全“定期調度、分析研判、通報約談、獎優罰劣”的任務落實機制,確保年度建設任務保質保量如期完成。認真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考核評價,對完成任務的予以支持,對未完成任務的進行約談。嚴格按程序開展農田建設項目竣工驗收和績效評價,做好項目工程和資金審計。及時將竣工項目有關情況向社會公示,接受社會和群眾監督。(市農業農村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統一上圖入庫。運用國家農田管理大數據平臺,加快完成已建成高標準農田的上圖入庫工作。項目竣工驗收合格后,各縣區要及時做好新建成高標準農田的上圖入庫工作。重視高標準農田信息化建設,做好項目各階段相關信息登記,實現有據可查、全程監控、精準管理、資源共享。各有關部門要做好相關數據共享和對接移交等工作。(市農業農村局牽頭,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資源局、市水利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積極推動農田建設機制創新

            (一)完善新增耕地指標調劑收益使用機制。優化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增耕地的核定流程和辦法。經核定后的新增耕地,及時納入補充耕地指標庫,在滿足本區域耕地占補平衡需求的情況下,可用于跨區域耕地占補平衡調劑,調劑收益主要用于農田建設再投入及其相關債券償還、貼息等。建立“依托項目、縣級主導、市級統籌、反哺農田”的新增耕地指標調劑收益使用機制,由市級有關部門統籌協調指標調劑收益使用。(市資源局、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實施區域化整體推進。全面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區域化整體推進,不斷提高高標準農田整村全覆蓋數量,基本實現涉農鄉鎮高標準農田整鄉鎮全覆蓋。(市農業農村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促進融合發展。加快農田基礎設施現代化,在保障糧食安全的前提下,為構建農業新型生產模式和壯大優勢特色產業提供基礎保障,助推富民鄉村產業融合發展。圍繞高質量發展要求,優選建設地點,完善建設內容,擴大輻射帶動,將農田建設進一步與接續推進減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民住房條件改善等工作有機結合,助推“三農”領域突出民生短板對標對表補齊。(市農業農村局牽頭,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住建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利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加強示范引領。選取一批潛力大、基礎條件好、積極性高、可塑性強的鄉鎮和行政村,利用3—5年時間,著力開展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創建。強化“綠色生態、美觀和諧”理念,集聚項目資金,優化綜合措施,打造特色亮點,加大管理創新,提升整體形象,建設“美麗田園”。堅持跟蹤督導、上下聯動、協同推進,各縣區每年要全力打造2—3個標準高、配套全、效益好、生態優、形象佳、影響廣的高標準農田建設典型樣板項目。(市農業農村局牽頭,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資源局、市水利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開展質量管理提升。強化精品高質理念,以集中力量建設高標準農田為契機,以推進項目管理從規范化向精細化轉型升級為目標,利用3—5年時間,著力開展農田建設質量管理提升年活動,堅持向管理要標準、要質量、要成效,組織項目實施交流觀摩,營造比學趕超良好氛圍,高質量推動農田建設向建設精品工程轉變。(市農業農村局牽頭,市發改委、市財政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健全工程管護機制。堅持建管并重,結合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和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建立健全“縣負總責、鄉鎮落實、村為主體、所有者管護、受益者參與”的工程管護機制,落實管護責任。建立管護經費保障機制,確保建成的工程設施正常運行。相關行業主管部門按照職責加強對工程管護工作的監管。(市農業農村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資源局、市水利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切實加強工作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按照各級政府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直接負責的農田建設管理要求,市級建立高標準農田建設協調機制,統籌協調推進全市高標準農田建設。縣鄉兩級政府要壓實糧食安全責任制,建立健全相應協調機制,抓好規劃實施、任務落實、資金保障、監督評價、運營管護和改革創新等工作。農業農村部門要全面履行好農田建設集中統一管理職責,發展改革、財政、自然資源、水利等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密切配合,做好規劃指導、資金投入、新增耕地核定、水資源利用和管理等工作。加強農田建設管理和技術服務隊伍建設,著力配強縣鄉兩級工作力量。(市農業農村局牽頭,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資源局、市水利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加大資金投入。堅持農田建設與財力水平相適應,建立健全農田建設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在上級加大專項資金投入力度、承擔財政投入主要支出責任的同時,市、縣兩級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落實支出責任,確保按要求及時足額落實地方財政配套資金。加大土地出讓收入對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支持力度。鼓勵有條件的縣區或項目建設主體加大投入力度,提高項目建設標準。按照國家和省相關規定,鼓勵各地采取適當方式,引導社會資本投入高標準農田建設。(市財政局、市發改委、市農業農村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嚴格保護利用。嚴守耕地紅線,新建成的高標準農田要及時劃為永久基本農田,實行依法嚴管、良田糧用,防止“非農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損毀、擅自占用或改變用途。嚴格耕地占用審批,經依法批準占用高標準農田的,要及時補充,確保高標準農田數量不減少、質量不降低。根據相關政策規定,對水毀、災損的高標準農田,及時納入年度建設任務,進行修復或補充。嚴禁將不達標污水排入農田,嚴禁將生活垃圾、工業廢棄物等傾倒、排放、堆存到農田。(市農業農村局、市資源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生態環境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改進工作作風。加強農田建設工作調查研究。加大工作督查指導,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加強廉政建設,嚴肅工作紀律,切實防范農田建設管理風險。加強農田建設資金績效管理,強化結果應用。嚴格跟蹤問責,對履職不力、監管不嚴、失職瀆職的,依法依規追究有關人員責任。(市農業農村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連云港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0年12月23日

            (此件公開發布)

            關聯閱讀:《關于切實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實施意見》的政策解讀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

            91中文在线视频| Aⅴ精品无码无卡在线观看| 无码人妻黑人中文字幕|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国产|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精品AⅤ无码精品 |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免费无码影视|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首JN |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 亚洲精品无码你懂的网站| 中文字幕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本日| 国产爆乳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精品AⅤ无码精品 | 久久精品中文闷骚内射|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影院| 夜夜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77777| 久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少妇| 久久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免费无码视频| 亚洲AV人无码综合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久久水蜜桃亚洲av无码精品麻豆| 亚洲日本欧美日韩中文字幕| 变态SM天堂无码专区| 日本无码色情三级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青草|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中文|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精品| 中文字幕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无码www久久久|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日韩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人妻| 亚洲免费无码在线| 国产在线观看无码免费视频 | 最近中文字幕在线| 中文字幕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本日| 无码毛片视频一区二区本码|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