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號 k12498411/2021-00054
            發布機構 市政府辦 發文日期 2021-04-30
            標 題 市政府關于印發連云港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辦法的通知
            文 號 連政規發〔2021〕4號 主 題 詞
            內容概述 《連云港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辦法》已經市十四屆政府第68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時 效 有效 文件下載 連云港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辦法.pdf

            市政府關于印發連云港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辦法的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連云港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辦法》已經市十四屆政府第68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連云港市人民政府

                                2021年4月30日

            (此件公開發布)


            連云港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辦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與管理,傳承城市歷史文脈,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促進經濟和社會文化協調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江蘇省歷史文化名城名鎮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相關活動適用本辦法。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對象包括城址遺存、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地段、歷史文化名鎮、歷史文化名村、傳統村落、歷史建筑以及革命史跡、傳統風貌建筑、歷史環境要素、地下文物埋藏區歷史地名等。

            在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范圍內涉及文物保護單位、不可移動文物、古樹名木、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法律、法規、規章已經有規定的,適用其規定。

            第三條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應當遵循政府主導、統籌規劃、屬地保護、科學管理、合理利用的原則,正確處理保護與利用、繼承與發展的關系,維護歷史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保持、延續歷史文化名城的傳統格局和風貌。

            第四條 市、縣(區)人民政府領導和協調本行政區域內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完善保護機制,安排保護資金,將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納入本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實施好本轄區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加強保護巡查、服務管理,引導公眾參與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

            第五條 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負責指導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申報、保護規劃的審查報批和監督實施工作。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負責歷史文化名城的規劃管理工作。

            市文化廣電和旅游部門負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范圍內的文物保護和管理工作。

            市發展改革、財政、農業農村、城市管理、生態環境、公安、交通運輸、教育、民政、應急管理等部門和消防救援機構,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工作。

            第六條 市人民政府組建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專家組。專家組由規劃、文物、文化、生態環境、建筑、園林、旅游、歷史、民俗和法律等方面的專家組成,提供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管理過程中重大事項的評審咨詢服務。

            第七條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資金應當列入市、縣級財政預算,實行專款專用。

            第八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對保護規劃、有關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提出建議,對破壞歷史文化名城的行為進行監督和檢舉。

            鼓勵單位和個人采用投資、捐贈、設立基金、提供技術服務、志愿服務等方式參與保護利用。對在保護歷史文化名城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市、縣(區)人民政府或者有關主管部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予以表彰和獎勵。

            第二章 保護規劃

            第九條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是國土空間規劃的專項規劃。編制國土空間規劃時應當同步編制專門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保護規劃;已有國土空間規劃的,應當單獨編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

            第十條 編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應當符合以下要求:

            (一)注重保護和延續城市傳統建筑風貌、城市格局和空間環境,保護城市的文物古跡、工業遺產、歷史街區、歷史建筑等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二)根據歷史文化遺存的性質、形態、分布和空間環境等特點,確定保護的原則和重點;?

            (三)注重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相銜接,制定規劃措施;

            (四)符合國家和省關于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規定。?

            第十一條 歷史街區保護規劃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該地區的歷史文化風貌特色及其保護準則;

            (二)該地區的核心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范圍;

            (三)該地區土地使用性質的規劃控制和調整,以及建筑空間環境和景觀的保護要求;

            (四)該地區與歷史文化風貌不協調建筑的整改要求;

            (五)規劃管理的其他要求和措施。

            第十二條 歷史文化名城獲批后,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承擔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編制具體工作,并依法報批和公布。

            歷史文化街區、歷史文化名鎮、歷史文化名村批準公布后,其所在地的縣(區)人民政府組織編制歷史文化街區、歷史文化名鎮、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依法報批和公布。

            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地段、歷史文化名鎮、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應當自批準公布之日起1年內編制完成。

            第十三條 保護規劃報送審批前,編制機關應當依法將保護規劃草案予以公示,充分征求公眾意見,組織專家咨詢論證。征求公眾意見的時間不得少于30日。保護規劃應當自批準之日起30日內通過公共媒體向社會公布。

            第十四條 縣(區)人民政府,負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相關職能部門應當依據保護規劃的要求,組織建設和完善有關道路、供水、排水、供電、環衛、消防等基礎設施。

            第十五條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經依法批準公布后,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調整。

            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保護的需要,確需改變原規劃確定的原則、整體風貌以及重點保護區的保護范圍和保護內容的,組織編制機關應當廣泛征求社會公眾意見,組織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論證,提出論證報告,并依法履行審批程序。

            第三章 保護范圍

            第十六條 市、縣(區)人民政府建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名錄制度。保護名錄載明保護對象的名稱、區位、形成時間和歷史價值、文化價值、藝術價值、科學價值等內容,并向社會公布。

            第十七條 保護規劃應當征求有關部門和公眾意見,必要時,可以舉行聽證。

            對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地段應當劃定核心保護范圍。

            第十八條 保護歷史文化街區連線、成片的整體格局,加強對保護對象周邊傳統風貌、空間環境的建筑高度、建筑形態、景觀視廊、生態景觀及其他要素綜合管理。

            (一)民主路歷史文化街區。遵循“修舊如舊、保持原貌、以存其真”的原則,在建筑風格上保留“洋為中用、古為今用”的中西合璧的民國建筑風格,對目前已經形成的文創休閑、展示博覽、古玩、茗茶、老字號店鋪、非遺博物館等業態加以維護。

            (二)連云老街歷史文化街區。遵循獨具的古樸守拙、以石筑城原則,在建筑上保持“石屋、石墻、石街、石路”的連云港市石文化建筑風貌,對以傳統商業和人文建筑為主體、中西合璧的民國風格建筑點綴其間的時代特征加以保護。

            (三)南城東大街歷史文化街區。遵循“碎石砌墻、青瓦屋面”原則,保持明清時代“前店后坊接后花園”的傳統住宅模式,對“龍骨型青石板路和鱗次櫛比、首尾相連的石砌街區建筑風格加以保護。

            第十九條 建成三十年以上,未被確定為文物保護單位或者未被登記為不可移動文物,符合以下條件之一的建(構)筑物,市、縣(區)人民政府可以確定公布為歷史建筑:

            (一)與重要歷史事件、歷史名人相關聯;

            (二)在城市發展與建設史上具有代表性;

            (三)在某一行業發展史上具有代表性;

            (四)具有紀念、教育等歷史文化意義;

            (五)反映一定時期的建筑設計風格,具有典型性;

            (六)建筑樣式與細部等具有一定的藝術特色和價值;

            (七)在城市或者鄉村一定地域內具有標志性或者象征性,具有群體心理認同感;

            (八)建筑材料、結構、施工技術反映當時的建筑工程技術和科技水平。


            第四章 保護措施

            第二十條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對象所在地的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按照保護規劃和統一管理要求,組織實施保護工作。

            第二十一條 在核心保護區范圍內,違法建(構)筑物及其他設施應當依法予以拆除,不符合保護規劃要求的建(構)筑物及其他設施,應當逐步改造。

            第二十二條 在保護范圍內進行建設活動,應當符合保護規劃的要求,禁止下列行為:

            (一)損壞、擅自拆除具有保護價值的建(構)筑物;

            (二)破壞自然環境、傳統風貌、建筑格局、街巷格局、園林綠地、古樹名木、空間尺度;

            (三)超出建筑高度、體量等控制指標,或者不符合建筑風格、外觀形象和色彩等要求;

            (四)建設生產、儲存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蝕性物品的工廠、倉庫等;

            (五)在歷史建筑上亂搭亂建和刻畫、涂污;

            (六)其他違反法律法規規章和保護規劃的行為。

            第二十三條 列入保護名錄的保護對象,應當設置保護標志。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設置、移動、遮擋、涂改或者損毀標志、標識。

            已經消失的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歷史街區、重要水系、古建筑、古遺址、革命遺跡、古樹名木等,可以在原址或者附近設置展示記載有關歷史信息的標識。

            保護標志與標識的設置應當依照有關規定統一規范,并與傳統風貌相協調。

            第二十四條 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會同文化廣電和旅游部門、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等部門,定期收集和更新保護名錄中保護對象的歷史文化信息、修繕信息,對列入保護名錄的保護對象建立檔案和互聯網信息管理系統,相關單位和個人應當予以配合。

            包括下列內容:

            (一)普查獲取的資料;

            (二)有關保護對象的文化藝術價值、歷史價值、科學價值的資料;

            (三)使用現狀和權屬變化情況;

            (四)設計、測繪信息資料;

            (五)修繕、遷移、拆除過程中形成的文字、圖紙、圖片和影像等;

            (六)其他需要保存的資料。

            第二十五條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實行保護責任人制度:

            (一)歷史文化街區所在地的縣(區)人民政府是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責任人,街道辦事處為直接保護責任人;

            (二)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的保護責任人為所在地的鄉、鎮人民政府或者街道辦事處;

            (三)歷史建筑的保護責任人:屬國有的,代管人或者使用權人為保護責任人;非國有的,所有權人為保護責任人;所有權人下落不明、無法與所有權人取得聯系或者房屋權屬不清晰的,代管人為保護責任人;所有權人下落不明、無法與所有權人取得聯系或者房屋權屬不清晰,并且沒有代管人的,房屋使用權人為保護責任人;所有權人、代管人、使用權人均不明確的,由所在地縣(區)人民政府確定保護責任人。

            第二十六條 歷史建筑的保護責任人應當依法合理使用歷史建筑,按照保護規劃的要求和維護修繕標準,負責歷史建筑的日常保養、安全防范和修繕工作。

            第二十七條 歷史建筑的修繕包括對歷史建筑的整體環境、建筑整體及其組成部分的建筑、結構、設備及專項進行的維護、維修、翻修、復原等設計及施工。

            歷史建筑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確不具備維護、修繕、搶救能力的,市、縣(區)人民政府根據具體情況,予以一定比例的資助,或者采取依法置換歷史建筑產權等方式予以保護利用。


            第五章 利用傳承

            第二十八條 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在妥善實施保護的前提下,鼓勵和支持對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歷史建筑和傳統村落等保護對象進行合理利用,向社會開放。

            第二十九條 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利用,應當注重整體風貌保護,規范利用底線和邊界,合理控制商業開發規模,優先用于完善地區公共服務設施、補齊地區配套短板,或者用于傳統文化傳承展示、體驗等。

            第三十條 縣(區)人民政府,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等部門應當組織開展歷史文化研究、名家講座、市民公開課、出版書籍、媒體宣傳、展覽等,普及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知識。

            第三十一條 教育部門通過開展公益講座、學生社會實踐等活動,加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知識普及和教育。

            第三十二條 鼓勵高等院校、博物館、個人等整理、研究和利用歷史文化資源,挖掘地緣文化特質,打造區域品牌,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藝術衍生品等產品。

            第三十三條 單位、個人在歷史文化街區、歷史文化名鎮、歷史文化名村、傳統村落、歷史地段和歷史建筑保護范圍內,在符合結構、消防等專業管理和保護規劃要求的前提下,可以采取下列方式利用歷史文化名城有關資源:

            (一)設立博物館、陳列館、紀念館、民俗館;

            (二)開展地方傳統文化研究、民間藝術表演活動;

            (三)制作、展示、經營傳統手工業;

            (四)設置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師工作室、傳習所等;

            (五)開辦文化客棧、民俗飯店;

            (六)建立中小學生教育體驗基地;

            (七)為旅游服務的非機動車運輸;

            (八)其他不影響保護的利用方式。


            第六章 監督管理

            第三十四條 市、縣(區)人民政府文化廣電和旅游、住房和城鄉建設、自然資源和規劃等部門應當開展歷史建筑、傳統風貌建筑、不可移動文物等城市歷史文化資源普查工作。

            第三十五條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實行專業管理和綜合管理相結合的原則。鼓勵社區基層自治組織通過制定鄉規民約,開展日常巡查等方式協助政府做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逐步建立社會成員和社區共同參與的保護體系。

            第三十六條 歷史文化街區內沿街廣告、店招應與歷史文化風貌相協調,并依法辦理相關手續。

            第三十七條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范圍內安裝空調外機、太陽能熱水器、遮光棚等外掛設備設施的,應當遵守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保護規定,不得破壞傳統風貌。


            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八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的,由有權部門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江蘇省歷史文化名城名鎮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依法處理。

            第三十九條 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辦法規定,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由有權機關予以處理。


            第八章 附則

            第四十條 本辦法自2021年6月1日起實施。

            關聯閱讀:《連云港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辦法》 政策解讀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

            亚洲色中文字幕无码AV|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 曰韩中文字幕在线中文字幕三级有码 | 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欧美日韩v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电影网| 国产精品亚洲αv天堂无码|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 | 无码人妻丝袜在线视频| r级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 国产免费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彩中文乱码AV|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播放 | 成在线人免费无码高潮喷水| 色综合久久精品中文字幕首页| 亚洲国产一二三精品无码|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ww16| 亚洲成AV人片在线播放无码 |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天堂| 无码AV中文字幕久久专区| 国产在线无码不卡影视影院| 区三区激情福利综合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亚洲视频1 | 99re只有精品8中文| 国产日产欧洲无码视频无遮挡| 大蕉久久伊人中文字幕| 蜜臀av无码人妻精品| 亚洲成AV人在线播放无码| 色综合久久中文色婷婷| 亚洲av无码不卡私人影院 | 少妇性饥渴无码A区免费| 熟妇人妻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69堂人成无码免费视频果冻传媒|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3D日动漫 | 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系|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视色| 无码日韩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丰满乱子伦无码专区| 国产成人三级经典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