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號 k12498411/2023-00191
            發布機構 市政府辦 發文日期 2023-09-22
            標 題 市政府關于印發連云港市行政規范性文件管理辦法的通知
            文 號 連政規發〔2023〕12號 主 題 詞
            內容概述 《連云港市行政規范性文件管理辦法》已經市十五屆政府第33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時 效 有效 文件下載 連政規發〔2023〕12號.pdf

            市政府關于印發連云港市行政規范性文件管理辦法的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連云港市行政規范性文件管理辦法》已經市十五屆政府第33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連云港市人民政府

            2023年9月22日

            (此件公開發布)


             

            連云港市行政規范性文件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行政規范性文件的監督管理,維護國家法制統一,持續提高行政規范性文件制定質量,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全面建設法治政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江蘇省行政規范性文件管理規定》等規定,結合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行政規范性文件的制定和監督管理工作,適用本辦法;法律、法規、規章和上級行政規范性文件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行政規范性文件,是指除市政府規章外,由本市行政機關或者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以下統稱制定機關)依照法定權限、程序制定并公開發布,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權利義務,具有普遍約束力,在一定期限內反復適用的公文。

            行政規范性文件包括政府行政規范性文件和部門行政規范性文件。市、縣(區)、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制定的行政規范性文件為政府行政規范性文件;政府所屬工作部門以及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制定的行政規范性文件為部門行政規范性文件。

            第四條  制定機關內部執行的管理規范、工作制度、機構編制、會議紀要、工作方案、請示報告、表彰獎懲、人事任免等公文不作為行政規范性文件管理。

            第五條 下列單位可以制定行政規范性文件:

            (一)市、縣(區)、鄉(鎮)人民政府;

            (二)市、縣(區)人民政府所屬工作部門;

            (三)街道辦事處、省級以上開發園區管理機構;

            (四)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

            議事協調機構,以及政府部門的內設機構、下設機構,不得制定行政規范性文件。

            第六條 行政規范性文件的制定和監督管理工作,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堅持黨的全面領導,重大的行政規范性文件,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報告同級黨委(黨組);

            (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切實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三)堅持體現全面深化改革精神,科學規范行政行為,提高政府治理效能,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四)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嚴格落實權責清單制度;

            (五)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六)堅持講求實效注重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第七條 行政規范性文件制定和監督管理工作納入市、縣(區)法治政府建設督察的范圍,作為依法行政考核內容,列入法治政府建設考評指標體系。

            第八條 制定行政規范性文件,涉及長三角等區域發展戰略的,應當遵循有關區域一體化發展協調協作機制的規定;涉及沿海區域發展事項的,應當遵守江蘇沿海立法制規協同機制的約定。

            第二章 行政規范性文件的制定

            第九條 制定機關可以就其職權范圍或者授權范圍內的事項,制定行政規范性文件,但應當嚴格控制行政規范性文件的數量。內容相近的行政管理事項,應當合并后制定行政規范性文件。

            法律、法規、規章和上級行政規范性文件已經作出明確規定的,或者現行行政規范性文件已有部署且仍然適用的,不得重復制定行政規范性文件。

            第十條 涉及兩個以上制定機關職權范圍的事項,需要制定行政規范性文件的,有關制定機關應當聯合制定行政規范性文件。兩個以上制定機關聯合制定行政規范性文件,應當明確其中一個制定機關為主辦機關。

            第十一條 行政規范性文件的名稱,可以根據需要稱“決定”“辦法”“規定”“意見”“通告”等,但不得稱“法”“條例”。內容為實施法律、法規、規章和上級行政規范性文件的,其名稱前一般冠以“實施”字樣。

            行政規范性文件的用語應當準確、簡潔,內容應當明確、具體,表述應當嚴謹、精練。

            除內容復雜的外,行政規范性文件一般不分章、節。

            第十二條 制定行政規范性文件不得違法規定下列事項:

            (一)增加法律、法規規定之外的行政權力事項或者減少法定職責;

            (二)設定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征收等事項,增加辦理行政許可事項的條件,規定出具循環證明、重復證明、無謂證明的內容;

            (三)減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或者增加其義務,侵犯公民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勞動權、休息權等基本權利;

            (四)超越職權規定應當由市場調節、企業和社會自律、公民自我管理的事項;

            (五)妨礙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各種規定和做法;

            (六)其他應當由法律、法規、規章以及國家政策規定的事項。

            第十三條 制定行政規范性文件,應當根據實際需要進行立項審查或者編制年度計劃,并明確負責起草行政規范性文件的部門、機構或者組織(以下統稱起草單位)。

            因經濟社會客觀形勢發展變化等原因,制定機關可以對行政規范性文件年度計劃進行相應調整。

            第十四條 制定行政規范性文件一般應當經過下列程序:

            (一)評估論證;

            (二)征求意見;

            (三)合法性審核;

            (四)集體審議決定;

            (五)向社會公布。

            為了應對突發事件、維護總體國家安全、執行上級機關緊急命令和決定需要立即制定行政規范性文件的,可以簡化制定程序。經合法性審核、集體審議決定后,由制定機關負責人批準,向社會公布。

            第十五條 起草行政規范性文件應當對其必要性、可行性、合法性、合理性、廉潔性進行全面論證,對需要解決的問題、擬設立的主要制度、主要措施及其預期效果和可能產生的影響進行評估。必要時可以委托有關專家、高等院校、社會組織等第三方起草。

            行政規范性文件涉及重大公共利益或者公眾權益,可能引發社會穩定、公共安全風險的,起草單位應當進行風險評估。

            制定市場準入和退出、產業發展、招商引資、招標投標、政府采購、經營行為規范、資質標準等涉及市場主體經濟活動的行政規范性文件,應當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公平競爭審查。起草部門認為不屬于應當進行公平競爭審查范圍的,應當在行政規范性文件起草說明中予以說明。

            制定涉及婦女權益的行政規范性文件,應當聽取婦女聯合會的意見,充分考慮婦女的特殊權益,必要時應當進行性別平等評估。性別平等評估的具體流程、指標等按照國家、省、市有關規定執行。

            制定涉及公共健康的行政規范性文件,應當按照規定開展健康影響評價。

            對專業性、技術性較強的行政規范性文件,應當組織相關領域專家進行論證。

            評估論證結論應當在行政規范性文件起草說明中載明。

            第十六條 起草行政規范性文件,應當廣泛聽取有關機關、組織和公民的意見。聽取意見可以采取書面征求意見和召開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問卷調查等多種形式。

            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權利義務有重大影響的行政規范性文件,應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起草單位可以通過政府網站、新聞發布會以及報刊、廣播、電視等便于公眾知曉的方式,公布文件草案及其說明等材料,并明確提出意見的方式和期限。征求意見期限一般不少于十日;與市場主體生產經營活動密切相關的期限一般不少于三十日。

            制定對企業切身利益或者權利義務有重大影響的行政規范性文件,還應當按照國務院的有關規定充分聽取企業、行業協會和商會意見。

            起草單位可以根據需要,專項聽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基層立法制規聯系點等的意見和建議。

            第十七條  為了應對和處置突發事件、執行上級機關緊急命令和決定,需要立即制定和施行規范性文件的,可以不公開征求意見。

            起草過程依法需要保密、公開征求意見可能危及總體國家安全的,不得公開征求意見。

            第十八條 行政規范性文件在提交制定機關集體審議決定前,應當進行合法性審核。不得以征求意見、會簽、參加審議等方式代替合法性審核。

            行政規范性文件未經合法性審核或者經審核不合法的,不得提交制定機關集體審議決定。

            第十九條 市、縣(區)人民政府及其辦公機構和所屬工作部門明確的合法性審核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以下統稱審核機構)具體負責行政規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審核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以及街道辦事處制定的行政規范性文件,已經明確專門審核機構或者專門審核人員的,由本單位審核機構或者審核人員進行審核;未明確專門審核機構或者專門審核人員的,由縣(區)人民政府確定的審核機構進行審核。

            市、縣(區)人民政府及其辦公機構名義印發的行政規范性文件,或者由市、縣(區)人民政府所屬工作部門起草、報請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后以部門名義印發的行政規范性文件,應當先由起草單位審核機構進行審核,再由政府審核機構進行審核。

            第二十條 起草單位送審行政規范性文件,應當提供下列材料:

            (一)行政規范性文件草案送審稿;

            (二)行政規范性文件起草說明;

            (三)行政規范性文件制定依據對照表;

            (四)征求意見以及意見采納情況和分歧協調情況等材料;

            (五)按照相關規定進行聽證、風險評估、公平競爭審查、性別平等評估、健康影響評價、專家論證等材料。

            政府行政規范性文件送審時,還應當提供起草單位的合法性審核意見。

            第二十一條 起草單位將合法性審核材料報送制定機關辦公機構的,制定機關辦公機構應當對材料的完備性、規范性進行初步審核,不符合本辦法第二十條規定的,可以退回起草單位,或者要求在規定時間內補充材料、說明情況。符合要求的,轉送審核機構審核。

            起草單位直接將合法性審核材料報送審核機構進行審核的,審核機構應當對材料的完備性、規范性進行初步審核,不符合本辦法第二十條規定的,可以退回起草單位,或者要求在規定時間內補充材料、說明情況。

            第二十二條 合法性審核的內容包括:

            (一)制定主體是否具有制定權限;

            (二)制定內容是否符合法律、法規、規章以及國家政策規定;

            (三)制定過程是否履行法定程序;

            (四)文件形式是否符合行政規范性文件格式;

            (五)其他依法需要審核的內容。

            第二十三條 審核機構進行合法性審核,根據實際需要,可以采取下列方式:

            (一)書面審核;

            (二)要求起草單位進行說明;

            (三)通過實地考察、召開座談會等方式組織開展調研論證;

            (四)通過召開座談會、聽證會、書面征求意見或者公開征求意見等形式聽取有關單位和社會各方面的意見;

            (五)組織有關行業專家進行咨詢或者論證;

            (六)組織政府法律顧問、律師進行法律咨詢或者論證;

            (七)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方式。

            第二十四條 除為了應對突發事件、維護總體國家安全、執行上級機關緊急命令和決定需要立即制定行政規范性文件外,行政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核時間一般不少于五個工作日,最長不超過十五個工作日;審核過程中的征求意見、專家論證、調研考察、意見協調等時間不計算在內。

            第二十五條 有關單位對政府行政規范性文件草案送審稿有不同意見的,審核機構應當進行協調;經協調不能達成一致意見的,審核機構應當將協調的有關情況和處理意見,報請制定機關決定。

            第二十六條 審核機構對行政規范性文件草案送審稿進行合法性審核后,可以根據不同情形,提出書面審核意見;書面審核意見包括合法、不合法、應當予以修改等內容。

            對確實不需要制定或者制定的基本條件尚不成熟的行政規范性文件,審核機構可以向制定機關提出意見,建議不予制定。

            第二十七條 起草單位應當根據合法性審核意見對行政規范性文件草案進行修改或者補充;特殊情況下,起草單位未完全采納合法性審核意見的,應當向審核機構反饋,并在提請制定機關審議時詳細說明理由和依據。

            第二十八條 行政規范性文件應當經制定機關集體審議決定。

            集體審議情況和決定應當如實記錄,不同意見應當如實載明。

            第二十九條 制定機關集體審議決定的行政規范性文件,經制定機關主要負責人簽署后,由制定機關印發,并按照政府信息公開的有關規定,向社會公布。

            第三十條 制定機關應當對行政規范性文件統一登記、統一編號、統一印發、統一公布。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行政規范性文件編“連政規發”文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制定的行政規范性文件編“連政辦規”文號;兩個以上制定機關聯合制定的行政規范性文件,只標明主辦機關文號,并由主辦機關登記、編號、印發、公布。

            第三十一條 行政規范性文件應當自公布之日起三十日后施行,表述方式為“本辦法自X年X月X日起施行,有效期至X年X月X日”。

            內容涉及國家安全等特殊情形以及公布后不立即施行將有礙行政規范性文件施行的,可以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表述方式應當遵守本條第一款規定。

            第三十二條 行政規范性文件不溯及既往,但法律、法規、規章以及國家和省政策文件另有規定的情形除外。

            第三章 行政規范性文件的備案

            第三十三條 行政規范性文件的備案審查,應當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進行,做到有件必備、有備必審、有錯必糾。

            第三十四條 行政規范性文件應當自公布之日起三十日內,由制定機關依照下列規定向上級機關(以下統稱備案監督機關)報送備案:

            (一)政府行政規范性文件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備案;

            (二)部門行政規范性文件報本級人民政府備案;

            (三)市、縣(區)人民政府依法設立的派出機關制定的行政規范性文件,報設立該派出機關的人民政府備案;

            (四)法律、法規授權組織制定的行政規范性文件,報本級人民政府備案;

            兩個以上制定機關聯合制定的行政規范性文件,由主辦機關報送備案。

            第三十五條 備案監督機關負責行政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工作的機構(以下統稱備案審查機構)具體承擔行政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和監督職責。

            報送市、縣(區)人民政府備案的行政規范性文件,徑送備案審查機構。

            第三十六條 行政規范性文件報送人民政府備案,應當同時提交下列紙質材料一式三份:

            (一)備案報告;

            (二)行政規范性文件正式文本;

            (三)制定說明:應當包含制定必要性(背景)、制定依據、制定過程、主要內容等要素;

            (四)制定依據對照表、合法性審核意見等材料。

            制定機關應當同時通過江蘇省規章行政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工作平臺上傳前款備案材料的電子文本。

            第三十七條 報送備案的行政規范性文件,符合第三條、第三十四條、第三十六條規定的,備案審查機構七個工作日內予以備案登記。

            報送備案的公文不屬于行政規范性文件,或者不符合本辦法第三十四條規定的,備案審查機構不予備案登記,將材料退回,并說明理由。

            報送備案的材料不符合本辦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的,備案審查機構應當通知制定機關在五個工作日內補正材料;補正后符合規定的,予以備案登記。制定機關未在指定期限內補正或者雖然補正但仍不符合規定要求的,視作未按時報送備案。

            第三十八條 備案審查機構對報送備案的行政規范性文件,就下列事項進行審查:

            (一)本辦法第二十二條規定的合法性審核內容;

            (二)是否存在明顯不當問題;

            (三)是否按照規定予以公布;

            (四)其他應當予以審查的事項。

            第三十九條 備案審查機構審查行政規范性文件時,需要有關機關提出意見的,有關機關應當在規定期限內回復;需要制定機關說明有關情況的,制定機關應當在規定期限內予以說明。

            審查行政規范性文件可以通過召開論證會、座談會、書面征求意見等方式,向相關領域的專家、專業組織、法律顧問、律師等咨詢,或者委托第三方協助開展審查等工作。

            第四章 行政規范性文件的動態管理

            第四十條 行政規范性文件應當明確有效期;有效期屆滿未明確延續的,行政規范性文件自動失效。

            行政規范性文件的有效期自施行之日起不超過五年。為了實施法律、法規、規章或者上級行政規范性文件制定的行政規范性文件,有效期需要超過五年的,制定機關應當在起草說明中載明理由,但有效期最長不得超過十年。

            專用于廢止原有的行政規范性文件或者停止某項制度實施等的行政規范性文件,不適用本條第一款、第二款的規定。

            行政規范性文件的名稱冠以“暫行”“試行”的,有效期自施行之日起不超過兩年。

            第四十一條 制定機關應當建立行政規范性文件效力狀態臺賬制度和行政規范性文件失效前提醒機制。

            第四十二條 行政規范性文件實施滿兩年的,起草單位或者實施單位應當對其實施效果開展評估,評估報告徑送制定機關合法性審核機構。

            有效期屆滿的三個月前,起草單位或者實施單位應當對行政規范性文件有效期是否需要延續進行評估。經評估需要繼續實施的,起草單位或者實施單位依法提請制定機關延續有效期后重新公布;經評估需要修改后繼續實施的,起草單位或者實施單位提請制定機關參照制定程序執行。

            第四十三條  制定機關應當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按照上位法和上級行政規范性文件制定、修改、廢止等情況,對行政規范性文件進行定期清理、專項清理。

            根據清理結果,制定機關應當對行政規范性文件目錄和文本及時作出調整并向社會公布。

            第四十四條 起草單位或者實施單位擬廢止行政規范性文件的,應當說明廢止的依據和理由。必要時,應當組織對廢后風險、管理銜接等進行評估論證。擬廢止意見由制定機關集體審議后決定。

            第四十五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規范性文件與法律、法規、規章、上級政策等相抵觸的,有權向該行政規范性文件的備案監督機關提出書面審查建議,由備案審查機構予以核實、處理。

            書面審查建議應當包含下列內容:

            (一)申請人為公民的,應當載明申請人的姓名、身份證號碼和聯系方式;申請人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應當載明其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

            (二)申請審查的文件名稱和需要審查的內容;

            (三)申請審查的理由;

            (四)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內容。

            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出的審查建議,備案審查機構認為需要制定機關說明有關情況的,制定機關應當在規定期限內予以說明;認為需要有關機關提出意見的,有關機關應當在規定期限內回復。

            制定機關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出修改或者撤銷其行政規范性文件的書面建議,應當予以核實;發現本機關制定的行政規范性文件確有不當的,應當予以修改或者廢止。

            第四十六條  在行政爭議處理過程中,當事人對本辦法第五條的行政機關(不含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行政規范性文件提出審查申請的,本市行政復議、行政調解等機構可以按照行政規范性文件監督權限將審查申請依法移送市、縣(區)備案審查機構處理。市、縣(區)備案審查機構應當在法律、法規、規章和上級政策文件等規定的期限內進行處理;沒有規定期限的,應當在合理期限內處理。

            第四十七條 建立行政規范性文件統一公開查詢平臺,供公眾免費查詢、下載。

            第四十八條 行政規范性文件的制定機關和備案監督機關應當加強隊伍建設,保證機構設置、人員配備、經費安排、工作條件與工作任務相適應。

            第五章 行政規范性文件的監督

            第四十九條 備案審查機構經審查發現報送備案的行政規范性文件未履行制定必經程序或者履行程序嚴重不規范的,應當要求制定機關補充完善相關程序,并在一定范圍內進行情況通報;造成嚴重不良影響的,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問責。

            第五十條 備案審查機構經審查發現報送備案的行政規范性文件存在違法或者明顯不當等問題的,按照下列規定予以處理:

            (一)由備案審查機構出具備案審查意見,要求制定機關在規定期限內自行糾正,并向備案審查機構書面報告處理結果;制定機關無正當理由逾期未糾正的,由備案審查機構出具備案審查監督決定,責令制定機關限期糾正;拒不糾正的,由備案審查機構提請備案監督機關決定撤銷或者改變;

            (二)繼續執行可能造成嚴重后果的,在制定機關糾正之前,備案審查機構可以提請備案監督機關及時作出中止執行該行政規范性文件部分或者全部內容的決定。

            第五十一條 備案審查機構認為報送備案的行政規范性文件制定依據相互矛盾或者抵觸,應當提請本級人民政府依法處理;本級人民政府無權處理的,應當依法提請有權機關處理。處理期間,中止對行政規范性文件的備案審查。

            第五十二條 制定機關不按照本辦法要求將行政規范性文件報送備案的,由備案審查機構通知制定機關限期改正;情節嚴重的,由備案審查機構在一定范圍內進行情況通報。

            對行政規范性文件存在的問題拒不糾正、拖延糾正的,由備案審查機構在一定范圍內進行情況通報;情節嚴重、造成不良后果的,備案審查機構應當提出處理建議,移送有權機關依法處理。

            第五十三條 備案審查機構應當建立健全行政規范性文件定期通報制度,對行政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情況進行定期通報。

            第六章 附 則

            第五十四條 行政規范性文件需要報送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的,按照相關規定執行。

            備案監督機關應當與本級黨委、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加強協作,建立健全相互會商審查、征求意見、溝通協調、信息共享、培訓交流、聯合調研等備案審查銜接聯動機制。

            第五十五條 行政規范性文件解釋權屬于制定機關。

            行政規范性文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制定機關解釋:

            (一)行政規范性文件的規定需要進一步明確具體含義的;

            (二)行政規范性文件制定后出現新的情況,需要明確適用行政規范性文件依據的。

            行政規范性文件的解釋,與行政規范性文件具有同等效力。

            第五十六條 行政規范性文件的修改、廢止和解釋程序,參照制定程序執行。

            第五十七條 本辦法自2023年1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32年10月31日。

            關聯閱讀:《連云港市行政規范性文件管理辦法》政策解讀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

            在线中文字幕一区|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av一区|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 无码人妻AV一二区二区三区| 精品一区二区无码AV| 无码播放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色噜噜综合亚洲av中文无码| 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免费福利|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播放| 免费无码国产欧美久久18| 无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无码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丝袜熟女国偷自产中文字幕亚洲| 亚洲人成网亚洲欧洲无码久久| 永久免费无码日韩视频|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狠狠爱浪潮| 中文字幕无码一区二区免费| 日韩人妻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天堂а√中文在线| 日韩A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人妻无码区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第一页| 人禽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菠萝蜜 | av无码播放一级毛片免费野外| 一二三四在线播放免费观看中文版视频|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毛片| 中文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不卡| 亚洲毛片av日韩av无码| 久热中文字幕无码视频|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毛片一区二区无码| 无码中文字幕日韩专区视频| 日本无码WWW在线视频观看| 精品亚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äv永久无码精品天堂久久| 亚洲av日韩av高潮潮喷无码| 中文字幕1级在线| yellow中文字幕久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