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號 | k12498411/2012-00004 | ||
發布機構 | 市政府辦 | 發文日期 | 2012-05-07 |
標 題 | 市政府關于加快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促進農業現代化工程建設的意見 | ||
文 號 | 連政發〔2012〕61號 | 主 題 詞 | |
內容概述 | |||
時 效 | 有效 | 文件下載 |
市政府關于加快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促進農業現代化工程建設的意見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為推動農業科技進步,加快農業現代化工程建設步伐,繼續保持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的良好態勢,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持續增強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見》(中發〔2012〕1號),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推進農業現代化工程建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蘇發〔2012〕1號)及省政府《關于加強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的意見》(蘇政發〔2011〕67號)等文件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現就加強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促進農業現代化工程建設,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強科技保發展、強生產保供給、強民生保穩定,以實施農業現代化工程為總抓手,以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以體制機制創新為重點,健全完善農業科技創新、農業技術推廣和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三大體系”,深入實施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三新”工程,大力培育農業科研領軍人才、農業技術推廣人才、農村生產經營型人才、農村服務型人才、農村管理型人才“五支隊伍”,以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引領支撐農業現代化工程建設。
到2015年,全市建立10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引進、培育20個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推廣團隊,培養30名農業科研領軍人才,培育10個優質、高產、抗逆的動植物新品種、新品系,集成創新20項重大農業技術。培訓2000名農業技術推廣骨干,培養12萬名持證職業農民。鄉鎮農業公共服務體系健全率超過90%,持證農業勞動力占農業勞動力的比重超過21%,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5%。
二、重點工作
(一)加強農業技術推廣和載體建設,充分發揮主渠道作用
1.強化公益性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健全市、縣、鄉(鎮)或區域性農業技術推廣、農民科技教育培訓、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監管、農業信息化、農業農村經營管理體系六大農業公共服務機構。啟動村級規范化農技推廣服務示范站點建設,力爭3年內每個行政村至少有1名農技人員。加快構建“有先進服務手段、有優良專業人員、有規模示范基地、有嚴格責任制度、有穩定財政保障”和“有配套村級服務站點”的“5+1”鄉鎮農技推廣綜合服務中心,設立農民科技教育培訓公共服務崗位。創新完善鄉鎮農業公共服務機構管理體制,鼓勵探索區域性農業技術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體系建設。全面實施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示范縣項目。切實提高鄉鎮農技推廣人員待遇水平,落實工資傾斜和績效工資政策,實現在崗人員與基層事業單位人員工資收入平均水平相銜接。
2.構建農科教企聯合協作推廣機制。充分發揮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農業龍頭企業、現代農業園區等涉農科技資源優勢,加強生產一線農技推廣服務。引導、鼓勵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專家工作站等農業研發推廣機構。20%以上鄉鎮要與農業科研、教育、推廣機構建立合作關系。實施農業重大技術推廣計劃,重點推廣水稻高產栽培、動植物疫病防控等30項農業重大實用技術。健全完善重大技術推廣協作制度,引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農業試驗示范基地。以現代農業園區創建、農業“三新”工程、“五有”鄉鎮農技綜合服務中心建設等為載體,建設120個農業科技成果綜合展示轉化基地。深入開展“百名教授科教興百村”活動。
3.構建一主多元網狀立式農業服務體系。培育和支持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引導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組織、專業服務組織等參與農業服務。推進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信息化,實施農業信息服務全覆蓋工程,辦好“12316”農業服務熱線、市縣農業信息門戶網站等服務平臺。整合利用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等網絡資源,搭建三網融合的信息服務快速通道。探索農技推廣服務的多種實現形式,采用招投標、政府訂購、委托服務等方式,引導社會各方力量參與農技推廣。加快構建以公益性農技推廣體系為主導,社會化農業服務組織為有益補充,農科教企聯合協作,其他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公益性服務與經營性服務有機結合,專業性服務與綜合性服務相互協調的“一主多元、網狀立式”農業服務體系。
(二)堅持教育先導和人才強農,培養農業科技創新人才
1.大力培養現代職業農民。實施農民技能、學歷雙提升計劃,全面落實中等職業學校涉農專業學生免收學費政策。深入實施農村實用人才工程,每年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20萬人次,培訓專業農民2.5萬人。加強農民科技教育培訓機構建設,利用3年時間建成設施齊全、功能配套的市級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完善縣級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充實人員,配套教學設備,建設一批鄉鎮農民科技培訓基地。
2.加強基層農技推廣人才隊伍建設。啟動基層農技推廣特設崗位計劃,引導農業大中專畢業生到基層農技推廣機構工作,確保基層農技推廣新增崗位80%以上面向涉農專業大學生。實施村級農技人員中專學歷提升工程,利用市縣農廣校開展涉農專業免費教育,至2015年,每個行政村至少培育1名具有中專或中專以上學歷農技人員。有計劃地安排基層農技推廣人員開展知識更新,力爭每3年輪訓一遍。完善基層農技推廣人員職稱評定標準,注重工作業績和推廣實效,評聘職數向鄉鎮和生產一線傾斜。積極發揮農民技術人員示范帶動作用,按承擔任務量給予相應補助。
3.構建高層次農業科技人才高地。建立10個由首席專家牽頭,以優勢農產品產業為主線,涵蓋生產全過程的現代農業產業技術創新體系。著力培養30名農業科研領軍人才,建立20個以科研領軍人才為核心,科技創新骨干為主力,應用技術集成轉化為主攻方向的農業科技創新團隊。選拔20名研究基礎好、發展潛力大、創新意識強的中青年科技骨干,根據產業發展需求和農業科研前沿發展動態,支持其自主選題研究攻關。推進農業企業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緊密結合,提高企業專業技術人員的研發水平和推廣能力。
(三)強化農業科技創新和驅動,支撐農業現代化工程建設
1.實施農業科技創新計劃。針對產業發展需求,面向農業科技發展前沿,把解決制約我市農業現代化進程的重大科技問題作為農業科技創新工作的重點,著力突破一批農業重大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鼓勵農業科研推廣部門和農業科技企業在現代種業、設施農業、生態農業、信息農業、農機裝備、農產品精深加工、防災減災等領域主持承擔重大農業科技專項,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實行農業科技創新首席專家負責制,形成一批推動農業產業發展、提升農業效益的關鍵技術和特色產品。
2.實施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推廣計劃。以農業 “三新”工程為載體,促進農業優新品種主體化、高新技術普及化、高效模式多元化。實施科技特派員農村科技創業行動,鼓勵創辦領辦科技型企業和技術合作組織。推進農業科技入戶工程、“掛縣強農富民工程”全覆蓋,提高農業科技推廣到位率。實施農業重大技術推廣計劃,發布2012年全市農業主推品種、主推技術、主推模式。建設具有成果展示、科技推廣、現場培訓、科技創新等多項功能的市縣鄉三級農業科技成果綜合展示平臺。建設5個現代農業科技公共服務平臺、農業科技創新平臺、農業科技創新工程中心。
3.改善農業科技創新推廣條件。加大市縣級各類科技計劃向農業領域傾斜支持力度,提高公益性科研機構運行經費保障水平。鼓勵和支持農業科技人員采取成果轉讓、技術入股、合作研發、創辦科技型企業、有償技術承包和技術服務等方式創業發展。積極引導和鼓勵金融信貸、風險投資等社會資金參與農業科技創新推廣。
4.著力抓好種業科技創新。增加種業基礎性、公益性研究投入,加強種質資源收集、保護、鑒定工作。實施農業種源創新繁育計劃,在鞏固常規稻麥育種優勢的基礎上,著力提高蔬菜園藝、畜禽等新品種選育和創新能力。育種科研項目要重點支持大型種子企業商業化育種,引導科研機構逐步退出商業化育種,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商業化育種新機制,鼓勵企業與優勢科研單位合作建立育種平臺,培育1-2個 “育繁推一體化”大型種子企業。加大動植物良種工程實施力度,加強優勢種子繁育基地建設。創新種子質量監管手段,建立覆蓋生產、流通、加工質量可追溯系統。建立救災備荒種子儲備體系,提升抗災救災能力。
三、保障措施
(一)提升對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工作的組織水平。各縣區、市各有關部門要把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工作擺在突出位置,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大力推進現代化農業工程建設。建立政府統一領導,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牽頭,發展改革、財政、科技、人社、教育、科協、婦聯、共青團等部門和人民團體各司其職的工作機制,協同推進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市級成立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工作協調小組,研究確定全市重大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工作重大事項,統籌考慮全市現代農業技術體系、農業重大科技創新計劃、農業“三新”工程、農業科技自主創新等項目和資金安排,協同推進農業科技引領支撐農業現代化工程建設跨越發展。
(二)加大對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工作的投入扶持。把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作為政府公共財政投入的重點,對農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農民和農業技術人員培訓、農業“三新”工程、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建設加大投入,提高全市農業公共服務體系健全率、職業農民持證率、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根據事權劃分、分級興辦的原則,發揮政府在農業科技投入中的主導作用,結合財力狀況,逐步增加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農業科技創新人才和創新團隊的引進培養等方面資金投入。引導農業企業增加對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的投入,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參與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建設。
(三)強化對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工作的政策激勵。全面落實農業科技人才引進各項優惠政策,促進農業科技創新人才和創新團隊建設。啟動市級農業技術推廣獎評審,制訂評審辦法,自2012年起,在省級農業技術推廣獎評定前一年開展,每3年評定1次,對做出突出成績的單位和個人予以獎勵。市農業、人社部門每4年對農業科技推廣先進集體和先進工作者進行評選并予以表彰獎勵。建立健全農業科技人員下鄉機制,科技人員申報中級以上技術職稱的,原則上要在基層鄉鎮服務1年以上。充分調動廣大農業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為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工程提供科技支撐。
二○一二年五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