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號 | k12498411/2019-00043 | ||
發布機構 | 市政府辦 | 發文日期 | 2019-03-09 |
標 題 | 連云港市人民政府關于支持淮海工學院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 | ||
文 號 | 連政發〔2019〕21號 | 主 題 詞 | |
內容概述 | 為進一步加快淮海工學院建設發展,更好地發揮其在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人才庫、創新源、智囊團作用, | ||
時 效 | 有效 | 文件下載 |
連云港市人民政府關于支持淮海工學院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淮海工學院是我市唯一一所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的省屬本科院校。建校30多年來,學校扎根連云港辦學,堅持特色發展,努力探索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的辦學之路,為我市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產業升級、文化建設等作出了重要貢獻。為進一步加快淮海工學院建設發展,更好地發揮其在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人才庫、創新源、智囊團作用,支持淮海工學院創建高水平應用研究型海洋大學,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支持淮海工學院建設發展的重要意義
近年來,淮海工學院得到較快發展,辦學條件極大改善,師資力量明顯增強,學科專業水平顯著提高,人才培養規模和層次有效提升,“綜合框架、工科主體、海洋特色”的學科專業結構不斷鞏固,海洋特色和區域特色有效彰顯,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進一步增強。支持淮海工學院加快創建高水平應用研究型海洋大學,是我市加快推進國家級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的重要舉措,是推進我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對打造“一帶一路”強支點、實現連云港“高質發展、后發先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戰略意義。
二、支持淮海工學院建設發展的目標任務
淮海工學院建設發展要扎根淮海、面向黃海、服務沿海、輻射隴海,抓牢抓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創新驅動、內涵發展,遵循高等教育發展規律,優化學科布局,提高辦學水平,在本科專業設置上實現從“數量增長”向“結構優化”轉變,在海洋特色學科建設上實現從“合理布局”向“內涵提質”轉變,努力建成本科教育一流、優勢學科一流、應用研究一流、在海洋經濟和區域創新發展中具有引領作用的高水平應用研究型海洋大學,為江蘇海洋經濟發展和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積極支持淮海工學院“促轉型、上水平、創特色、作貢獻”。支持學校深化教育改革,實現學科結構、人才結構、辦學特色、服務地方發展、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機制的改革和創新,促進學校辦學定位、辦學目標、辦學形態轉型。支持學校加強碩士點和博士點建設、高層次人才培養引進、重點學科創建提升、重點實驗室建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動學校學科專業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上水平。支持學校走特色化、差異化、品牌化發展之路,強化學科優勢、充實發展內涵,進一步提升海洋特色。學校要把“服務地方發展、爭取更大作為”作為自身發展的目標和宗旨,立足自身優勢,提升產學研合作水平,為全市、全省乃至全國海洋事業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三、支持淮海工學院不斷改善辦學條件
高度重視淮海工學院建設發展,將學校建設高水平應用研究型海洋大學列為我市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加大對學校教育經費的投入,市財政于2019年安排2000萬元創建專項經費。創建成功后,每年給予一定的專項資金補助,用于高層次人才引進、學科平臺建設和校園基礎設施改善等方面。積極幫助爭取中央、省財政資金。支持完善校園發展布局,著力推進校區資源整合,高水平規劃建設新校區,切實優化學校辦學基礎設施和功能布局。支持建設淮海工學院海洋科考碼頭,規劃部分科考海域;在前三島區域設立淮海工學院科學調查基地;支持共建連云港海洋科技產業園,作為我市與學校人才引進和科技研發平臺。
四、支持淮海工學院提高辦學水平
支持淮海工學院加強學科建設,努力擴大碩士學位點、爭取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支持加強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對于淮海工學院引進的高端人才,享受市政府人才引進同等人才政策,并協助解決家屬工作安置和子女入托、入學問題。積極支持淮海工學院圍繞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開展科研活動,支持申報國家、省部研發項目,市級科技創新資金對淮海工學院科研項目和研發平臺給予重點支持,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服務業發展、文化產業等市級專項資金積極支持淮海工學院項目。在國家級、省級戰略新興產業專項資金、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以及國家發改委高校建設獎補資金等專項資金申報中,重點支持淮海工學院項目申報。支持淮海工學院建好江蘇省海洋生物資源與環境重點實驗室、江蘇省海洋資源開發研究院等重點研發機構,支持淮海工學院創建國家級大學科技園。按照國家創新創業相關政策要求,主動對接國家和省發改委,強化淮海工學院雙創基地和國家級、省級工程研究中心(實驗室)建設,為科研團隊、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平臺支撐。將淮海工學院作為我市重要的引智載體,支持其與國家海洋信息中心、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等開展緊密合作,市政府投入的研發資源,學校可無償共同使用。
五、支持淮海工學院融入我市經濟社會發展
支持淮海工學院發揮人才培養優勢,結合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產業發展實際,鼓勵更多學校畢業生在連云港工作。建立健全優秀教師、學生到市屬部門、基層一線、重點園區板塊掛職鍛煉和實習的制度化機制,發揮高校科研優勢,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支持發揮高校的智囊團作用,各縣(區)、功能區和市屬部門在開展規劃編制、項目論證、課題調研時,主動邀請淮海工學院專家學者作為智囊團成員參與論證評審,并將淮海工學院作為項目論證和課題研究的重要委托單位。支持學校加強校地、校企戰略合作,豐富合作形式,擴大合作范圍,全面開展戰略合作,使之成為我市高新技術產業成果轉化、科技創新公共服務、產學研合作的重要平臺。淮海工學院要根據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特別是產業升級的需要,走產學研一體化發展之路,加快人才培養結構和學科專業結構調整,在人才培養、專業設置、學科發展、科技服務等方面積極融入連云港經濟社會發展,形成學校自身發展與地方發展聯動互進的良性循環。進一步加強“產教融合”,圍繞新醫藥、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以及石化、冶金、臨港重化工、旅游經濟、海洋經濟等本地優勢特色產業,推廣淮海工學院和我市醫藥企業“3+1”人才培養模式,聯合培養、定向培養我市重點產業發展急需的緊缺人才。
六、積極營造支持淮海工學院建設發展的良好環境
進一步健全完善支持淮海工學院建設發展的領導協調機制,充分發揮江蘇海洋大學創建工作領導小組作用,定期研究、協調解決淮海工學院在創建高水平應用研究型海洋大學過程中的重大問題。加大校地合作力度,對于淮海工學院成立和組建的符合市主導產業方向的研發機構、公共服務平臺,優先納入市科技計劃和政策扶持。加快科研成果轉移轉化,協調推動淮海工學院與各縣(區)、功能板塊和市屬部門戰略合作以及與企業的產學研合作。全市各級各部門要積極關心和支持淮海工學院的建設和發展,主動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支持淮海工學院建設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
連云港市人民政府
2019年3月9日
(此件公開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