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號 k12498411/2016-00151
            發布機構 連云港市人民政府 發文日期 2016-04-14
            標 題 市政府關于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的意見
            文 號 連政發〔2016〕27號 主 題 詞
            內容概述
            時 效 有效 文件下載

            連政發〔2016〕27號

            市政府關于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的意見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為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根據《中共江蘇省委江蘇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簡政放權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的實施意見》(蘇發〔2014〕14號)和《中共連云港市委、連云港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的實施意見》(連發〔2014〕42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一)指導思想。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按照加快構建行政監管、信用管理、行業自律、輿論監督、群眾參與相結合的綜合監管體系,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監管網絡和科學有效的監管機制要求,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大力推進行政機關工作重心從事前審批向事中事后監管轉變,政府職能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轉變,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服務環境。

              (二)工作目標。按照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要求,明確部門監管職責和監管措施,建立依法、有效、規范的監管工作機制,防止監管缺位和監管薄弱,實現從規范主體活動資格為主向規范主體活動行為、評估活動結果為主轉變,從書面審查為主向現場執法檢查、跟蹤調查監管相結合轉變,從以被動審批準入為主的事前監管向以主動執法查處為主的全過程監管轉變,推動政府切實履行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等職責,達到行政監管法制化、信用體系監管制度化、行業自律規范化、社會共管共治長期化四化標準,為全市改革發展穩定提供有力保障。

              二、監管原則和監管內容

              (一)監管原則

              1.強化部門責任,促進監管依法有效。強化政府及部門主體監管責任和屬地政府領導責任,堅持依法行政原則,按照法律法規制訂監管辦法和細則,提升依法行政的能力水平,確保事中事后監管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

              2.加強協同監管,推動部門形成合力。完善部門間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相互配合、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實現監管范圍全覆蓋、監管責任無盲區,切實提高監管合力。

              3.規范信用懲戒,完善信用體系建設。充分運用信用管理在事中事后監管中的作用,建立信用信息互通共享機制,實現社會信用信息的綜合聯動利用,加大失信懲戒力度,形成一處違法、處處受限的信用約束機制。

              4.突出社會監管,確保監管公開公正。充分發揮法律法規的規范作用、行業組織的自律作用、輿論和社會公眾的監督作用,實現社會共同監管,促進市場主體自我約束、誠信經管。

              (二)監管內容

              1.取消的行政審批事項。要堅決落實到位,并通過法律法規、發展規劃、綜合性產業政策等宏觀調控手段,加強對公共安全、資源開發利用、重大產業布局、行業壟斷、能源消耗、安全生產、產品質量、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監管。

              2.下放的行政審批事項。要堅持權力與責任同步下放、調控與監管同步加強、權力下放與能力建設同步推進,加強對承接部門的業務培訓和工作指導,提升基層工作人員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確保規范有序承接。

              3.轉移的行政審批事項。轉移到行業組織管理的行政審批事項,要加強對承接審批事項行業組織的監管,防止出現變相審批。

              4.工商登記前置改后置審批的事項。重點建立、完善協同監管機制,實現相關部門間審批和監管信息共享,依法查處有照無證的違法經營行為,實行寬進嚴管。

              5.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嚴格按照相關管理辦法進行管理,并納入政務服務平臺依法、規范辦理,優化流程、簡化手續、壓縮時限、提高效率,建立崗位職責清晰、審批權限明確、工作標準具體的行政審批運行機制。

              三、監管措施

              (一)完善監管方式,加強和改進行政監管

              1. 改進日常監督檢查。落實科學、規范的抽查制度、責任追溯制度、經營異常名錄和違法經營者黑名單制度。完善常態化監管機制,采取隨機抽查、專項督查、專項審計、事后稽查和績效評價等方式,提高監管水平。完善以隨機抽查為重點的日常監督檢查制度,建立健全以企業年度報告內容為重點的抽查制度、重點工業產品質量監督目錄制度、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制度、環境影響考核評價制度以及食品、藥品日常監管制度。按照法定抽查比例,采取隨機抽查方式開展抽查。建立以重點產品日常抽查為主,節令產品專項抽查、風險產品隨機抽查為補充的監督抽查制度,擴大抽查覆蓋面,及時公開抽查結果。

              2. 強化信息技術運用。充分利用信息網絡技術,實現在線即時監督監測,提高監管針對性和有效性。綜合運用移動執法、電子案卷等手段,提高執法效能。利用物聯網、射頻識別等信息技術,建立產品質量溯源管理制度,形成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的信息鏈條。

              3. 加強風險監測防范。加強市場行為風險監測分析,加快建立高危行業、重點工程、重要商品及生產資料、重點領域風險評估指標體系、風險監測預警制度、風險管理防控聯動機制。完善區域產品質量和生產安全風險警示制度,重點加強對發生事故幾率高、損失重大的環節和領域的監管,防范區域性、行業性和系統性風險。加強市場主體經營行為研判,增強監測和預判能力。

              4. 嚴格強制標準執行。強制性標準嚴格限定在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國家安全、生態環境安全的范圍,確保市場主體嚴格執行。對違反法律法規禁止性規定的市場主體以及達不到節能環保、安全生產、食品藥品質量和工程質量等強制性標準的市場主體,依法予以取締,吊銷相關證照。嚴格執行金融、食品藥品、安全生產、新聞出版等領域違法人員從業禁止規定。

              (二)強化信用監管,建立失信聯合懲戒制度

              1. 加快信用信息平臺建設。完善市場主體信用信息記錄,推動行業信用信息系統建設及互聯互通,建立信用信息檔案和交換共享機制。逐步建立包括金融、工商登記、稅收繳納、社保繳費、交通違章、統計等所有信用信息類別、覆蓋全部信用主體的統一信用信息網絡平臺。推進信用標準化建設,以公民身份號碼和組織機構代碼為基礎,完善信用信息征集、存儲、共享與應用等環節的制度,推動政府、行業信用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探索推進對市場主體的信用信息公開。

              2. 完善信用管理制度。建立守信企業和個人激勵機制、失信企業警示制度、失信企業懲戒制度、失信企業和個人的異常名錄制度,在行政管理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推行信用承諾、信用報告、信用審查制度。推動各級政府部門在行政審批、招標投標、政府采購、財政資金安排、工程建設、評先評優、日常監管和周期性檢驗、國有資產轉讓和公共資源交易等方面應用信用信息。建立健全信用分類、分等監管機制,按照區域重要性、行業風險度、主體誠信度等指標劃分不同的類別和等級,實行分級分類動態監管。

              3. 建立失信聯合懲戒機制。綜合運用行政監管、司法懲處以及市場競爭、行業淘汰、社會輿論等手段懲戒作假失信者。強化部門配合協作,推進部門間信用信息的互通共享,形成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失信行為聯合懲戒機制,實現社會信用信息的綜合聯動利用,加大失信懲戒力度,完善獎懲機制,形成守信者處處受益,失信者寸步難行的良好秩序。

              4. 推進信用信息的社會運用。在保護涉及公共安全、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等信息基礎上,依法公開各類社會主體信用狀況。拓寬信用信息查詢渠道,為公眾查詢市場主體基礎信用信息和違法違規信息提供便捷高效服務。依法規范信用服務市場,培育和發展社會信用服務機構,加強信用服務機構和人員的監督管理。

              (三)培育和規范行業組織,推動行業自律

              1. 強化生產經營者的主體責任。嚴格執行《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運用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依法公示企業相關信息,提高市場主體經營活動透明度。合理細化并及時公開企業有關從業條件,加強企業設立起步前端服務和管理,引導企業規范經營行為并承擔社會責任,促進企業合法經營。督促企業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改善安全生產條件,明確安全生產工作規范和操作規程,制定事故應急預案,切實防范和降低風險。對作業場所不合規定、設備與器材不合標準、勞動組織混亂、違章指揮、冒險作業、違法經營、制假售假、侵犯知識產權等行為依法予以處罰。

              2. 發揮行業協會商會的自律作用。推動行業協會商會建立健全行業經營自律規范、自律公約和職業道德準則,規范會員行為。鼓勵行業協會商會制定發布產品和服務標準,以及積極參與制定國家標準、行業規劃和政策法規。支持法律規定的有關組織依法提起公益訴訟和開展專業調解。推進行業協會商會在人員、財務資產、職能、辦公場所等方面與行政機關脫鉤。探索一業多會,引入競爭機制,加快轉移適合由行業協會商會承擔的職能,加強指導和監督,引導其依法開展活動。

              3. 發揮市場專業化組織的監督作用。鼓勵會計師事務所、公證機構等專業服務機構發揮專門知識和專業技能,在相關領域監督市場主體及其行為。推進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加快檢驗檢測認證機構與政府脫鉤、轉制為企業或社會組織的改革,有序放開檢驗檢測認證市場,促進第三方檢驗檢測認證機構發展。鼓勵發展和支持信用評價機構等第三方機構開展對市場主體信用評級,為政府和相關公眾了解市場主體提供參考。

              4. 加強行業組織自身建設。健全行業組織管理制度,引導行業組織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推動行業組織接受第三方審計監督,有效規范行業組織行為。加快推進行業執業質量監管體系建設,建立評級機制和執業檢查制度,增強行業組織參與市場監管能力。

              (四)完善社會監督體制,促進社會共管共治

              1. 推進政務信息公開。通過政務信息公開和社會信息資源共享開放,進一步加大政府決策、執行、管理、服務公開的力度,提高行政機關職責履行、權力運行的透明度,為新聞媒體、行業組織、利益相關主體和廣大群眾共同參與監督創造條件。充分利用網上辦事大廳等線上平臺,及時公布行政機關職能和權力調整情況,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和監督權。

              2. 拓寬社會監督渠道。建立公眾舉報受理網上平臺,優化12345政務服務熱線,暢通投訴舉報渠道,鼓勵公眾通過互聯網、舉報電話、投訴信箱等各種方式,反映市場主體違法違規經營問題,引導全社會參與監督,形成監管合力。完善公眾投訴受理和督辦機制,建立互動式市場監管信息反饋平臺,及時受理、處理公眾投訴舉報,使各類市場行為廣泛接受監督,更好維護市場秩序。

              3. 強化社會輿論作用。健全公眾參與監督激勵機制,完善有獎舉報制度,依法為舉報人保守秘密。充分發揮社會輿論的監督作用,曝光典型案件,震懾違法行為,提高公眾認知和防范能力。加強新聞媒體職業道德建設,嚴懲以有償新聞惡意中傷生產經營者、欺騙消費者行為,樹立正確社會輿論導向。對群眾舉報投訴、新聞媒體反映的問題,市場監管部門要認真核實、依法處理,及時向社會公布處理結果,形成輿論壓力,制約違法違規行為。

              四、保障機制

              (一)明確監管工作責任。各縣區、各部門要深刻認識加強行政審批事中事后監管工作的重大意義,加強統籌協調,明確任務分工,督促落實責任,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實際,研究出臺具體實施意見,細化監管措施,形成上下協同的監管體系。各職能部門是事中事后監管工作的責任主體,主要領導是第一責任人,分管領導是主要責任人,從事日常監管的工作人員是直接責任人。行政審批事項取消下放轉移后,部門相應的管理職責并未取消,指導和監管的職能不能削弱,應切實增強主動監管意識,嚴格落實監管責任。

              (二)加快配套制度建設。按照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的要求,對投資管理、信用管理、維護市場公平交易秩序、加強產品質量、食品藥品安全、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等關鍵領域,相關職能部門要制訂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的辦法,其他部門針對本部門的取消下放轉移事項制訂相應的監管措施,加快構建結構合理、科學高效的配套監管制度體系。梳理取消下放轉移行政審批項目、加強后續監管涉及的規范性文件,向制定機關提出修改或者廢止的建議。完善市場監管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查機制,健全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制度。健全行政復議案件審理機制,嚴格按照法定受案范圍開展行政訴訟,充分發揮司法機關在規范行政行為和行政權力方面的功能。推行政府績效管理,健全權力監督制度,切實提高政府的執行力和公信力。

              (三)改革監管執法體制。推進綜合執法,減少執法層級,推動市場監管重心下移,建立權責統一、權威高效的監管執法體制。整合規范監管執法主體,加快推進重點領域跨部門、跨行業綜合執法,綜合設置執法隊伍,相對集中執法權。優化執法層級,市區兩級政府同一執法職責原則上只在一個層級設置執法隊伍。在轄市(區)層面積極探索綜合設置市場監管機構和執法隊伍。進一步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生產、環境保護、勞動保障等重點領域基層執法力量。規范和完善監管執法協作配合機制,制定部門間監管執法信息共享標準,構建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相互配合、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健全監管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完善案件移送標準和程序,細化并嚴格執行執法協作相關規定,建立有關監管部門和公安、檢察、審判機關信息共享、案情通報、案件移送制度。

              (四)加大責任追究力度。將行政審批事中事后監管工作納入行政機關績效考核,綜合運用監察、審計、行政復議等方式,加強對行政機關不作為、亂作為、以罰代管等違法違規行為監督。對市場監管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未按強制性標準嚴格監管執法造成損失的,要依法追究責任。對市場監管部門沒有及時發現、制止而引發系統性風險的,以及長期不能制止而引發區域性風險的,要依法追究監管部門和相關負責人的責任。因過錯導致監管不到位造成食品藥品安全、生態環境安全、生產安全等領域事故的,要倒查追責,做到有案必查,有錯必究,有責必追。

             

                                            連云港市人民政府

                                            2016年3月21日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

            亚洲成人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AV男人的天堂 | 中文字幕亚洲第一在线| 国产成人A亚洲精V品无码 | 精品三级AV无码一区| 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级α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天堂8а√中文在线官网| 日韩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 高潮潮喷奶水飞溅视频无码| 西西4444www大胆无码|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综合网| a中文字幕1区| 无码人妻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а√天堂中文官网8|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毛网站| 少妇中文无码高清|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国产| 最近高清中文字幕无吗免费看|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16 | 日韩丰满少妇无码内射| 日韩免费码中文在线观看| 内射无码专区久久亚洲| 亚洲AV永久纯肉无码精品动漫| 中文字幕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日韩无码AV永久免费网 | 国产强伦姧在线观看无码| 成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网站|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中文字幕| 无码人妻少妇久久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亚洲图片| 色噜噜综合亚洲av中文无码| 精品亚洲成α人无码成α在线观看| 八戒理论片午影院无码爱恋| 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毛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无码αv中文字幕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