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號 k12498411/2006-00790
            發布機構 連云港市人民政府 發文日期 2006-12-18
            標 題 市政府關于切實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的通知
            文 號 連政發〔2006〕236號 主 題 詞
            內容概述 市政府關于切實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的通知
            時 效 有效 文件下載

            連政發〔2006〕236號

            市政府關于切實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各委、辦、局,市各有關單位: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關于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的部署要求,不斷提高預防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根據《省政府關于切實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的意見》(蘇政發〔2006〕112號),現將有關要求通知如下:

            一、充分認識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目前,我市公共安全形勢總體平穩,但部分縣區、部分行業和部分領域的安全形勢依然嚴峻,如自然災害頻發、危化品事故隱患較多、疫病傳播流行風險增大、誘發群體性事件因素較多等,各類突發公共事件時有發生。各縣區、各部門必須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以對國家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高度負責的精神,采取有力措施,切實加強應急管理工作,全面提高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減少突發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危害。到2010年,要全面建成覆蓋全市各縣區、各行業、各單位的應急預案體系,建立健全分類管理、分級負責、條塊結合、屬地為主的應急管理體制,基本形成統一指揮、反應靈敏、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機制,構建政府主導、部門協調、軍地結合、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工作格局,全市預防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和水平顯著提高。

            二、抓緊編制實施應急體系建設規劃。依據國家、省《“十一五”期間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體系建設規劃》和《連云港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組織編制并認真實施《“十一五”期間連云港市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體系建設規劃》,優化整合各類資源,統籌安排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各類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各縣區和市有關部門要結合實際,抓緊編制本地區、本行業的應急體系建設規劃。各級各類應急體系建設規劃要體現地區和行業特點,并按照下級服從上級、局部服從整體、同級相互協調的原則搞好銜接,在全市形成統一布局、合理分工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體系。在城鄉建設、土地利用等規劃中要充分考慮各類危險源、重點目標、應急避難場所等因素,統籌規劃應對突發公共事件必需的基礎設施建設。

            三、加快推進應急體系建設。一是完善應急預案體系。對應國務院和省政府各類應急預案,根據實際情況變化,市各有關單位要及時補充修訂相關預案,進一步完善市級預案體系。各縣區要盡快啟動鄉鎮(街道)、社區(村)的應急預案制定工作,重點企事業單位、化學危險品等高危行業、能源運輸等重點部門也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和完善相關應急預案。要明確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防范措施和處置程序,增強預案的針對性、操作性和實用性,盡快形成覆蓋全市、配套銜接的應急預案體系。要加強對預案的動態管理,經常性地組織開展各類預案的演練,各類預案每年至少演練一次,針對發現的問題及時修訂完善,充分發揮各類預案在應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加快應急平臺體系建設。按照“少花錢、多辦事”的原則,以市人防指揮所、民防應急指揮中心作為處置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指揮基礎平臺,充分利用現有政府系統的電子政務內網及各類辦公業務資源網絡和專業系統資源網絡,盡快實現市、縣區及政府相關部門之間的互聯互通、信息共享,整合各類應急管理資源,避免重復建設。市應急指揮平臺要在2007年底前全面完成相關基礎設施及通信網絡建設。市應急辦和市各有關單位要加快推進地理信息系統(GIS)、衛星定位系統(GPS)、圖象監控系統、電子政務內網、重大危險源庫、專家庫、智能預案數據庫等應急平臺體系建設。市公安、消防、衛生等部門要共同研究,盡快啟動建立市緊急報警服務中心,實現110、119、122、120等報警求助服務臺聯動,實現“集中接警、分類處警、社會聯動”,滿足統一指揮、信息共享、快速反應的要求。三是抓好應急管理隊伍建設。要特別加強抗洪搶險、抗震救災、森林消防、海上搜救、醫療救護、礦山救護等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建設,2007年底,市防汛抗旱指揮部、海上搜救中心、護林防火指揮部、抗震救災指揮部、核應急指揮部等專項應急指揮機構都要建立專業或半專業應急隊伍,企事業單位也應組建與其生產服務相關聯的應急搶險隊伍。各縣區以及重點鄉鎮應在各自行政區域內組建具有一定人數、配備必要器材的應急救援組織。按照“一專多能、一隊多用、平戰結合”的原則,進一步推進公安消防特勤力量建設,并將其作為全市事故應急、人員搜救、險情排除的突擊力量。要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在動員群眾、宣傳教育等方面的作用,加強志愿者招募、組織和培訓工作,逐步建立社會化應急救援機制。

            四、扎實抓好各類風險隱患排查工作預測預警按照早發現、早控制、早處置的要求,各縣區、市各有關單位要盡快組織對各類突發公共事件風險隱患進行排查,全面準確地掌握全市風險隱患的種類、數量和分布狀況,對危險源、危險區域、安全隱患等進行調查摸底、分析評估、統計匯總,并登記建檔,建立風險隱患數據庫,加強動態監控,落實防范措施。要加強分類管理,對在短期內可消除的風險隱患,要立即進行治理整改;對情況復雜、一時難以消除的,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整改方案和應對預案,明確監控責任和整改期限,限期整改;對問題較多、隱患嚴重、危險性較大的,要采取果斷措施堅決消除;特別是對位于城市和人口密集地區的高危企業,凡不符合安全布局要求、達不到安全防護距離的,要堅決采取停產、停業、搬遷等措施,盡快消除隱患。要認真排查影響社會穩定的各類因素,及時分析研究,提出預警報告,并迅速采取處置措施,切實維護社會穩定。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各級水利、氣象、公安、安全生產、公共衛生、地震、環保、金融等重點領域監測預警系統,逐步建成覆蓋全市的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監測網絡,加快構建突發公共事件綜合預警體系,提高對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監測預警和綜合分析能力。各縣區、市各有關單位要明確專人負責應急管理工作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報送,做到經常化、規范化和制度化。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后,事發單位和地方政府要按規定及時、準確地向上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報告,對遲報、漏報甚至瞞報、謊報行為要依法追究責任。要加強應急管理統計分析工作,各級民政、安監、衛生和公安部門,分別負責及時全面準確統計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發生起數、傷亡人數和經濟損失等相關情況,按月度、季度和年度形成統計信息報告,并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統計指標體系。

            五、努力提高突發公共事件應急保障能力。一是加強應急物資管理。各縣區及市各有關單位要對應急物資的基本情況進行普查,摸清家底,建立應急物資儲備數據庫及調配方案。市發展改革、經濟貿易等綜合管理部門負責組織、協調應急物資的調撥和緊急供應。各縣區及市各有關單位要統籌規劃布局各級各類應急物資儲備,整合實物儲備資源,合理確定物資儲備的種類、方式和數量,加強實物儲備、市場儲備、生產和技術儲備。二是提高基層應急管理能力。各縣區及市有關單位要以社區、鄉村、學校、企業等基層單位為重點,充分發揮基層組織在應急管理中的作用,進一步明確基層組織負責人和企業法定代表人在應急管理中的職責,確定專(兼)職工作人員或機構,加強基層應急投入,結合實際制訂各類應急預案,增強第一時間預防和處置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市民政部門要盡快研究制定應急管理工作進社區的實施意見,啟動應急管理示范小區建設,以點帶面,提高社區應急管理工作水平。鄉村要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合理規劃建設應急基礎設施,努力提高群眾自救、互助能力,并充分發揮城鎮應急救援力量的輻射作用。企業特別是高危行業企業要認真落實法定代表人負責制和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做到有應急預案、有救援隊伍、有聯動機制、有善后措施。要加強對基層應急管理工作的檢查指導,及時協調解決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的問題,全面提高基層應急管理能力。三是全力做好應急處置和善后工作。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后,事發單位及直接受其影響的單位要根據預案,立刻采取有效措施,迅速開展先期處置,并按規定及時報告。各縣區和市有關部門要依照預案規定立即展開應急響應,統一組織領導應急處置工作,迅速調動力量開展救援,并做好受影響群眾的基本生活保障和事故現場環境評估工作。應急處置結束后,各縣區、各有關部門要及時組織受影響地區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和社會秩序,及時開展事故調查處理工作,并對事件處置及相關防范工作進行科學評估,總結經驗教訓,制訂整改措施并督促落實。四是不斷加大應急管理投入力度。各級財政要按照現行事權、財權劃分原則,分級負擔公共安全工作以及預防與處置突發公共事件中需要由政府負擔的經費,并納入本級財政年度預算,健全應急資金撥付制度。市財政自2007年起增設市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專項資金,各縣區也要將需要政府負擔的應急管理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要研究建立市、縣區政府、企業、社會投入相結合的多元化應急保障資金投入機制,適應應急隊伍、裝備、交通、通信、物資儲備等方面建設與更新維護的資金要求。

            六、積極開展宣傳普及和輿論引導工作。加強對干部的應急管理教育培訓,并納入各級黨校和行政學院培訓內容,提高各級干部的應急指揮和處置能力。擴大應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覆蓋面,編印發布各類預案簡本,在市政府門戶網站設立應急管理專欄,深入宣傳各類應急預案,全面普及預防、避險、自救、互救、減災等知識和技能。市教育部門要盡快把公共安全和應急防護知識納入學校教學內容,面向廣大學生積極開展公共安全教育。要加強從業人員安全知識和操作規程培訓,在各種招考和資格認證考試中逐步增加公共安全內容,安全監管部門要強化培訓考核,對未按要求開展安全培訓的單位要責令其限期整改,達不到考核要求的管理人員和職工一律不準上崗。各縣區和市各有關單位要制定應急管理培訓規劃和大綱,明確培訓內容、標準和方式,切實做好應急管理培訓工作,并加強培訓資質管理。新聞媒體要無償開展突發公共事件預防處置、自救互救知識公益宣傳,并支持社會各界發揮應急管理科普宣傳作用,不斷增強廣大群眾維護公共安全的意識和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堅持及時準確、主動引導的原則和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建立完善政府信息發布制度和新聞發言人制度,建立健全重特大突發公共事件新聞報道快速反應機制、輿情收集和分析機制,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要利用各種傳播手段,暢通信息傳輸渠道,通過客觀準確全面的信息發布和輿論導向,安撫群眾,凝聚人心,共同應對危機。新聞單位要嚴格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新聞宣傳紀律,不斷提高新聞報道水平,自覺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

            七、切實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的組織領導。按照“分類管理、分級負責、條塊結合、屬地為主”的原則,健全完善各級各類應急管理領導機構、辦事機構和工作機構,明確職能和職責定位,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網絡化組織格局。完善市級應急管理機構,進一步加強對全市預防和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規劃、組織、協調、指導、檢查和統一領導。市各專項應急指揮部要不斷完善日常辦事機構功能,加強宣教培訓、信息管理、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等各項工作,提高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各縣區、各部門要把應急管理工作切實擺上重要位置,進一步加強應急管理機構和工作機制建設,建立和完善工作責任制,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相關部門分工協作,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各級領導干部要不斷增強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深入一線,加強組織指揮。要將應急管理工作責任制落實情況納入領導干部政績考核內容,建立嚴格的績效評估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加大考核獎懲力度,確保行政領導責任制落到實處。

             

             

            二○○六年十二月十八日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

            中文无码人妻有码人妻中文字幕| 人妻AV中出无码内射| 人妻中文久久久久|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n鬼沢| 精品人体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一二三区| 无码午夜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 性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第一页|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ⅴ大香| a最新无码国产在线视频| 在线播放中文字幕|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不卡| 天堂资源中文最新版在线一区| 亚洲AV永久无码区成人网站|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在线制服|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日韩| 中文日韩亚洲欧美字幕| 性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日本乱中文字幕系列| av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无码第1页| 无码AV波多野结衣久久| 国产一区三区二区中文在线| 国产无码网页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免费福利| 中文字幕丰满乱子伦无码专区| 麻豆aⅴ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毛片无码| 亚洲爆乳无码专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爽到高潮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 无码AV动漫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中文字幕日本人妻久久久免费|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人妻免费视频| 少妇无码AV无码专区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