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號 k12498411/2017-00314
            發布機構 連云港市人民政府 發文日期 2017-05-02
            標 題 市政府關于印發連云港市深入推進化工行業轉型發展實施細則的通知
            文 號 連政發〔2017〕7號 主 題 詞
            內容概述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石化產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57號)和《省政府關于深入推進全省化工行業轉型發展的實施意見》(蘇政發〔2016〕128號)精神,促進我市化工行業加快轉型發展、快速邁向中高端,現提出如下實施細則,本細則執行期為2017年至2020年。
            時 效 有效 文件下載

            連政發〔2017〕7號

            市政府關于印發連云港市深入推進化工行業轉型發展實施細則的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連云港市深入推進化工行業轉型發展實施細則》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連云港市人民政府

              2017年5月2日


            連云港市深入推進化工行業轉型發展實施細則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石化產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57號)和《省政府關于深入推進全省化工行業轉型發展的實施意見》(蘇政發〔2016〕128號)精神,促進我市化工行業加快轉型發展、快速邁向中高端,現提出如下實施細則,本細則執行期為2017年至2020年。

              一、總則

              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樹立創新、綠色、安全發展導向,結合兩減六治三提升專項行動,按照化工企業關停一批、轉移一批、升級一批、重組一批四個一批要求,著力調整存量、控制增量,優化布局、完善配套,促規范、抓創新、提門檻、強監管,引導化工產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實現化工產業園區化、生產安全化、技術高端化,切實增強化工行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綜合競爭能力。

              二、優化產業布局

              (一)徐圩新區。重點發展石油化工、基礎化工原料等產業。加快推進石化產業基地建設進程,推進合成樹脂、合成纖維、合成橡膠等新材料的研發和產業化,形成煉油、烯烴、芳烴及衍生產品深加工一體化的產業集群。發揮石化產業的龍頭帶動作用,引導全市化工企業主動配套。根據產業發展需求和港口發展規劃,統籌考慮配套建設危化品碼頭,并完善相關安全環保基礎設施。

              (二)連云港化學工業園。重點發展新型、綠色、環保染料和農藥,以及開發化工新材料、高端專用和功能性化學品生產項目。承接省內外符合園區定位的先進化工生產企業轉移,完善和延伸產業鏈,打造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園區。

              (三)灌云臨港產業區。依托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徐圩新區),重點發展高性能樹脂、橡膠、高端化學助劑等化工新材料。積極主動承接省內外、特別是蘇南沿江地區先進的、符合園區定位的化工產業企業轉移。

              (四)柘汪—海頭臨港產業區。重點發展化工新材料、新型化工節能環保產業等,著力依托現有龍頭企業,完善和延伸產業鏈,形成產業集聚優勢和特色品牌優勢,實現循環綠色發展。

              (五)板橋片區。化工園區相關手續未獲得批復前,除化工重點監測點實施的項目(需經市政府批復同意),嚴禁新建及改擴建化工項目。

              三、推動園區規范管理

              (一)規范園區發展。化工園區(包括化工集中區,下同)發展規劃要納入本地區城鄉發展規劃,與城市建設規劃相協調,編制并定期修訂園區總體發展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每5年開展一次區域整體性安全風險評價和環境影響跟蹤評價。按照《連云港市戰略環境評價報告》,從戰略決策源頭規避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為全市空間布局、產業發展方式等重大決策提供戰略支撐。探索建立化工園區建設項目環境準入管理負面清單,明確化工園區環境準入要求。對規模小、產業關聯度低、安全環保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安全衛生防護距離范圍內拆遷不到位、周邊社區居民反應強烈,且持續整改仍不達標的化工園區,取消化工園區定位,園區內企業由地方政府限期搬遷或關停并轉。2018年前,所有化工園區完成產業發展規劃、區域安全風險評價、環境影響區域規劃環評和跟蹤評價。到2020年底,化工園區化工企業數量、主營業務收入占行業比重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園區專業化、智能化、綠色化建設水平明顯提升。

              (二)完善基礎設施。全面實施化工園區產業發展、安全環保、公用設施、物流輸送、管理服務五個一體化建設。化工園區供水(工業水、生活水)、供電、供熱(高、中、低壓蒸汽)、工業氣體、公共管廊、污水處理廠、船舶化學品洗艙水接收站、危險廢物處置設施等公用工程應當統一規劃、建設、管理。建設和完善園區內公共道路、市政雨污水、市政消火栓,并在較為寬闊的內河河道設置消防專用取水碼頭(取水垂直高度不大于4米,長度不大于6米),建設區內公共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配套工程,規范設置地下、地上管線標識,推進公共綜合管廊建設。逐步修復生態,切實加大對園區及周邊地區的生態建設投入力度,加快推進生態廊道和生態防護林建設,不斷提高園區綠化水平。深入開展化工園區河道溝渠環境整治,逐步恢復河道生態功能,積極推進園區污水深海排放工程。推進智慧化工園區試點建設,完善化工園區監控、消防、應急等系統平臺,建立網上交易、倉儲、物流、檢驗檢測等公共服務平臺及公共基礎數據庫,推進建設一批智慧園區和智能工廠。化工園區應當設置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專用停車場、洗車場,并運用物聯網等先進技術對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實時監控,創造條件逐步實現封閉管理。到2020年底,未實現封閉管理、未建成集中式污水處理廠、未實現三廢無害化處理的化工園區,建設項目停批,園區逐步關閉。

              (三)落實安全環保措施。化工園區與人口密集區、重要設施、環境敏感目標等重點公共區域之間,要按照國家規定設立隔離帶和保證必需的安全衛生防護距離,對隔離帶內現有敏感目標按要求搬遷到位。化工園區、化工企業污水要采用專管或明管輸送,且全部安裝在線自動監測裝置,嚴格管理污水排放口,一個園區(企業)原則上只能設一個排污口。企業應結合廢水性質及園區污水處理廠收納能力,統籌考慮建設廢水預處理設施,預處理后的廢水需達到園區廢水接管標準,統一處理,達標排放,廢水分類收集、分質處理,并強化對特征污染物的處理效果,廢水經預處理達到接管標準后,接入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化工園區要提升重點污染源、園區邊界及周邊環境敏感點廢氣監測能力,開展廢氣溯源,建立廢氣污染遷移模型。建設相配套的固體廢物特別是危險廢物綜合利用及處理處置設施,規范管理危險廢物儲存、運輸和處置全過程,確保安全處置、合理利用。積極推進化工園區污染排放第三方治理國家試點工作。推進園區建設重大危險源監測監控和應急管理信息平臺,對園區安全狀況實施動態監控及預警預報。

              (四)從嚴管理園區外化工企業。從嚴控制新增化工重點監測點(指由市政府認定設立的、位于化工園區外且暫不具備搬遷入園條件的重點化工企業),規范化工重點監測點的運行管理,對不符合產業政策和安全、環保、節能、節水、職業衛生等要求的取消化工重點監測點。處于人口密集區和安全環保敏感區域,不符合區域主體功能定位、安全環保不達標的化工企業必須轉型、轉移、改造或關閉,2017年底前基本完成海州主城區人口密集區化工企業搬遷或關閉,污染土地再開發利用前,要按相關要求開展調查評估及場地修復,原則上2020年前完成各縣區主城區人口密集區化工企業搬遷或關閉。

              四、促進產業結構優化

              (一)發展高端產品。加快建設以大型煉化一體化項目為龍頭和核心,以多元化原料加工路線為補充,以清潔油品、三大合成材料、化工新材料、高端有機化工原料為主要產品,內部資源高效利用、公用工程配置高度集約的石油化工產業基地。對接戰略性新興產業,全面推進工程塑料、高性能纖維、功能性膜材料、氟硅材料、3D打印材料等專用、高端化工新材料及其配套化學品的開發與產業化,整合現有化工研發資源,鼓勵建設高端化工產品研發中心及公共服務平臺,提升全市化工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和工藝裝置自動化水平。培育和推廣化學工業節能環保技術、節能環保材料、節能環保產品和裝備,鼓勵建設化工節能環保產業公共技術平臺和服務站,推進建設技術先進、配套完整、發展規范的節能環保產業示范基地與服務產業鏈。

              (二)淘汰落后產能。貫徹落實國家發改委《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修正)》《江蘇省工業和信息產業結構調整限制、淘汰目錄和能耗限額》(2015年)等產業政策,列入淘汰目錄內的落后工藝技術,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環境污染嚴重的落后產能,應立即淘汰。嚴格執行相關法律法規和強制性標準,對安全生產、環保、能耗達不到標準,生產不合格產品,違規保留淘汰類產能,依法依規有序退出。染料(包括顏料)、農藥、醫藥及中間體、涂料、印染助劑等精細化工生產裝置加快推進清潔工藝改造,2018年底前淘汰間歇法、三廢產生量大且無法安全處置或合理利用的生產工藝與裝置。禁止新建或改擴建高毒、高殘留以及對環境影響大的農藥原藥項目。生產裝置長期停車、產品市場低迷、技術工藝落后、裝置重啟存在不可控安全環保問題的企業,以及經整改仍不達標的危化品碼頭,一律實施關停并轉。支持優勢企業進行兼并重組,拓展發展空間,提高產業集中度。積極招引和接納沿江、環太湖先進化工生產企業,通過嫁接重組方式,改造提升我市低端產能。

              (三)限制過剩產能。尿素、磷銨、電石、燒堿、聚氯乙烯、純堿等過剩行業不得新增產能,相關部門和機構不得辦理土地(海域)供應、能評、環評、取水和新增授信等業務,對符合政策要求的先進工藝改造提升項目應實行等量或減量置換。未納入石化產業規劃布局方案的新建煉化項目一律不得開工建設,充分利用產業政策、安全、環保、節能、價格等措施,引導過剩產能轉移和低端產能退出。

              五、嚴格項目準入管理

              (一)提高行業準入門檻

              1.嚴格準入條件。化工園區外化工企業(除化工重點監測點和提升安全、環保、節能水平及油品質量升級、結構調整以外的改擴建項目)一律不批,化工園區內環境基本設施不完善或長期不能穩定運行企業的新改擴建化工項目一律不批。新建(含搬遷,下同)化工項目必須進入已經依法完成規劃環評審查的化工園區,項目技術工藝、裝備必須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所有項目必須提供項目智能化建設實施方案。新建合成氨、對二甲苯、二硫化碳、氟化氫、輪胎等項目必須符合行業準入條件,現有企業統一納入準入管理。高毒高殘留的農藥品種原則上一律不再辦理產品換證。限制新建劇毒化學品、有毒氣體類項目,從嚴審批涉及重點監管危險化學品和涉及高危工藝的化工項目。禁止建設排放致癌、致畸、致突變物質及列入名錄的惡臭污染物等嚴重影響人身健康和環境質量的化工項目。

            2.嚴格投資標準。新建化工項目實施主體,首期實繳出資不得低于5000萬元;新建項目投資實體原則上至少有一方為有從事2年以上化工行業生產、管理方面的經驗。新建項目固定資產投資額不得低于1億元(其中設備投資不得低于5000萬元)。新增用地的技改項目視同為新建(不包含利用原有廠區的土地)。

              (二)嚴格化工項目審批和管理

              1.嚴格項目審批。化工園區外化工企業(除重點監測點化工企業外)只允許在原有生產品種不變、產能規模不變、排放總量不增加的前提下進行安全隱患整改和節能環保設施改造,項目由縣(區)投資主管部門審批、核準和備案。重點監測點化工企業實施的上述項目由縣(區)投資主管部門審批、核準和備案,實施的其他項目由企業提出實施方案,縣區行業管理部門初審確認,當地政府簽署意見并蓋章后上報市政府,在市發改、經信、安監、環保等相關部門進行論證的基礎上,提出意見報市政府研究后,由市投資主管部門審批、核準和備案。化工園區內以復配或其他物理方式生產的、環境污染影響小的、安全風險低的、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的化工建設項目由縣(區)投資主管部門審批、核準和備案,其他化工項目一律由市投資主管部門審批、核準和備案。對于環境基本設施不完善或長期不能穩定運行的企業,加強在環保、安全等方面的改造,在改造未完成前,一律不批除提升安全、環保、節能水平等改善生產條件外的新改擴建項目,改造完成需經安監、環保等部門驗收通過后,方可報批新改擴建項目(不包含重組升級類化工項目)。

                2.嚴格項目管理。嚴格執行《企業投資項目核準和備案管理條例》相關要求,企業對實施項目的真實性負責。新建項目在開工建設前,由發改委會同經信、安監、環保等部門進行聯合核實;技改項目在開工建設前,由經信會同安監、環保等部門進行聯合核實。審批、核準和備案機關以及依法對項目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其他有關部門應當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按照誰審批誰監管、誰主管誰監管的原則,落實監管責任,采取在線監測、現場核查等方式,加強對項目實施的監督檢查。

              六、嚴格安全生產管理

              (一)加強源頭安全管理。鼓勵企業加強技術改造,淘汰落后工藝設備,更新陳舊設備和廠房,提升自動化控制和本質安全水平。企業要認真組織實施化工建設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抓住泄漏、火災、爆炸等導致重大事故發生的關鍵環節,科學準確地評估危險因素,依據國家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進行安全設施設計,組織建設項目施工和竣工驗收。各縣區、各部門要從嚴執行安全生產行政許可條件,認真審核,嚴把安全生產準入關。對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隱患整改不到位的,一律不予安全生產行政許可。化工園區要設置相關的安全生產管理機構,配備滿足園區安全管理需要的人員,建立企業安全生產協作組的管理模式,加強安全生產行政執法結構建設,建立專業化的安全生產監管執法隊伍。

              (二)強化安全風險管控。各類化工企業要采用危險與可操作性分析(HAZOP)、保護層分析(LOPA)、安全完整性等級分析(SIL)等風險評估方法辨識、排查安全風險,完善風險排查、評估、預警和防控機制。落實隱患排查治理制度,實現事故隱患自查、自報、自改的閉環管理,確保隱患及時消除。建立重大危險源辨識分級、安全評估、建檔備案、應急管理等工作機制,實現對重大危險源實時監測、視頻監控、自動化控制等有效的管控和預警。新建涉及兩重點一重大的化工裝置和危險化學品儲存設施要設計符合要求的安全儀表系統,其中構成一、二級重大危險源的企業必須建立獨立安全儀表系統。

              (三)嚴格作業現場安全管理。各類化工企業要加強作業現場的安全管理,特殊作業要嚴格執行《化學品生產單位特殊作業安全規范》,履行作業審批手續,落實專門監護人員,對易燃易爆場所的動火作業推行第三方專業化服務,嚴格按照《連云港市加強化工(危險化學品)企業動火作業管控實施方案》規范企業動火管理,履行作業審批手續,認真落實動火作業提檔管理和第三方專業化服務機制。要落實對承包商的管理,嚴格資格審查,加強過程管理和考核評估,對承包商的安全生產實行統一協調和監督管理。

              (四)加強企業基礎管理。推進安全生產信息化工作,建設完善全市統一的化工安全管理信息化平臺,基本實現化工產品生產、儲存、流通和廢棄全生命周期的數據共享。建立重要化工設施(裝置)地理信息系統,時刻掌握轄區內重要化工設施(裝置)具體位置、數量、產品屬性和應急救援措施等。加快化工企業自動化改造,引導企業利用智能控制等先進技術改造提升現有生產裝置,通過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減少涉及易燃易爆介質的獨棟廠房作業場所人員數量等措施,降低安全風險。優化、整合化工園區內各企業專業人才、救援裝備、滅火制劑等資源配置,建立消防安全區域聯防聯勤組織,定期開展安全互查、互宣、互援活動。加強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督促企業持續開展以崗位達標、專業達標和企業達標為內容的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加快化工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提檔升級,對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后運行質量差、經復核不滿足達標條件的,一律降低標準化等級或取消標準化企業稱號。

              (五)提升經營儲存運輸環節安全水平。化學品儲存罐區建設要確保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有關標準,確保符合城鄉規劃要求,確保與周邊場所的距離滿足規定要求,必須設置自動控制系統。提倡危險化學品集中經營、集中儲存,推進集倉儲、配送、物流、銷售和商品展示為一體的化學品交易市場建設。加強危險化學品運輸安全管理,提高運輸器具質量標準,嚴格從業人員培訓和資質管理,強化運輸全過程管理。

              七、強化環境保護監管

              (一)堅持綠色發展。以綠色發展為導向,以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保護公眾健康為核心,以污染防治為重點,系統管控污染源頭,提升治理修復手段,防范環境風險,推進環境管理系統化、科學化、法治化、精細化和信息化。推進清潔低碳安全生產,加大有毒有害原料(產品)替代和綠色工藝推廣,推進資源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副產、廢棄物資源化再利用率及環境安全性。到2020年底,與2015年相比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均減排不低于20%,化學需氧量、氨氮分別減排不低于15.17%、15.84%。

              (二)嚴格廢水處理與排放。推進化工企業生產廢水分類收集、分質處理。影響污水處理效果的重金屬、高氨氮、高磷、高鹽份、高毒害(包括氟化物、氰化物)、高熱、高濃度難降解廢水應單獨配套預處理措施和設施,對于園區已配套工業廢水集中預處理站的,預處理站內部應對上述影響污水預處理效果的因子單獨配套處理措施和設施,企業內部應做好相應的分類收集和輸送農藥、染料等高鹽份母液需采取先進技術進行處理。嚴禁化工生產企業工業廢水接入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已接入生活污水處理廠的工業廢水必須在2017年底前接入工業污水處理設施,2018年底前所有化工企業必須完成雨污分流、清污分流改造,企業清下水排口必須安裝在線監測系統和由監管部門控制的自動排放閥,清下水必須經監測達標后方可排放。

              (三)強化廢氣排放控制。對廢氣源進行摸底調查,建立揮發性有機物產品、工藝等治理檔案和排放清單。全面推進LDAR(泄漏檢測與修復)修復技術,努力突破揮發性有機物綜合防治難題。切實加強企業廢氣尤其是無組織廢氣的收集和治理,有效控制生產過程中污染物的排放。生產過程中涉及有毒有害、刺激性、惡臭等揮發性有機物的,應在生產車間、處置裝置及廠界安裝氣體在線監測裝置,并與環保部門聯網。

              (四)規范危險廢物處理處置。按照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原則對危險廢物按其性質和特點分類收集、包裝、貯存、轉移、處置,強化危險廢物安全處理和資源化綜合利用,避免二次污染。推進低碳清潔安全生產、提升副產廢棄物資源化再利用率及環境安全性,健全和完善危險廢物的接收、運輸和處置工作機制。鼓勵企業危廢集中式處理,危險廢物產生和經營單位均應設置符合要求的危險廢物貯存設施,危險廢物的轉移和處置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對危險廢物產生量大、超期貯存嚴重且無安全處置途徑的企業,實施限產、停產、關停。

              (五)加強化工企業環境風險防范。化工企業要重視并加強環境風險防范工作,定期開展突發環境事件風險評估,排查企業環境安全隱患,編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按照環保主管部門的相關規定開展環境安全達標建設工作。

              八、持續推進節能節水降耗

              (一)嚴格控制能源和水資源消耗總量。對化工領域中高耗能行業新增產能實行能耗等量或減量置換,嚴格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和水資源消費總量超出控制目標的縣區新增高耗能項目。大力實施現有用能大戶節能改造,重點抓好石油化工、二堿化工、硫酸、基礎化工原料、合成材料等重點行業以及重點用能單位節能工作,促進用能大戶進入全國碳交易市場。

              (二)加快淘汰落后生產裝備。嚴格執行《江蘇省工業和信息產業結構調整限制、淘汰目錄和能耗限額》,對超出能耗限額標準的企業,實施差別電價和懲罰性電價政策、差別化信貸和利率政策,限期整改,倒逼企業強化能效管理,淘汰落后高能耗工藝裝置和用能設備。對超過單位產品能耗限額標準且經限期治理,逾期不治理或者沒有達到治理要求的用能單位,由本級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規定的權限責令停業整頓或者關閉。

              (三)加強資源綜合利用。積極發展循環經濟,推動廢渣、廢氣、廢水資源化利用,優先使用城鎮污水處理廠再生水,構建石化行業循環經濟產業鏈。至2020年,行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80%。重點開發和推廣化工節能技術、材料、產品和裝備,鼓勵企業采用能量梯級利用、余熱余壓回收等先進節能適用技術開展技術改造,提高利用效率。

              (四)提升企業能效管理水平。在石油化工、基礎化學原料、合成材料、橡膠制品等高能耗行業重點用能單位實施能源審計,建立能源管理體系。擴大能效領跑者制度推行范圍,樹立標桿,弘揚典型,開展能效對標。到2020年底前,化工園區以及年綜合能源消費量超過20萬噸標準煤的化工企業應建立能源管理中心。

              (五)提升企業清潔生產水平。根據《清潔生產審核辦法》,污染物排放超過國家或者地方規定的排放標準,或者雖未超過國家或者地方規定的排放標準,但超過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的企業,及使用有毒有害原料進行生產或者在生產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質的企業,在2020年底前,全部完成一輪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

              九、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一)完善應急救援機制。化工企業要及時將廠區內涉及的化學品品種、特性、分布和應急處置方法等基礎信息向所在地公安消防、安監、環保等部門備案。建立健全市、縣、園區和企業安全生產應急管理體系,積極推動數據匯聚共享,完善應急救援協調聯動機制,提高應急處置效率。加強處置重特大災害事故等針對性應急救援裝備、應急物資的配置儲備,推進化工園區專門消防站提檔升級,提高救援裝備配置標準。完善水上船舶載運危險貨物應急處置機制,加強水上船舶安全管理和應急處置。建立區域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數據庫,實現信息共享,為專業救援和精準施救提供信息支持。

              (二)加快應急救援基地建設。積極爭取國家、省應急救援項目資金支持,爭取盡早設立連云港石化產業基地(徐圩新區)危化品應急救援基地,推動徐圩新區化工專業救援隊伍建設,發揮應急救援基地的輻射帶動作用。

              (三)加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各園區應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和相關要求加強本地區應急救援基地和隊伍建設,積極推動園區現有專職消防隊的提檔升級工作。政府和園區要建立應急救援隊伍社會化服務補償機制,鼓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應急救援。化工園區、化工企業要按規定配備應急救援人員和裝備設施,鼓勵和推動企業建立專業的應急救援隊伍。按照國家、省相關規定應當建立企業專職消防隊(站)的化工企業,要按規定建設隊(站)、配備相應救援人員和裝備設施。其他不具備條件的企業,要與鄰近的專業救援隊伍簽訂救援協議。

              十、落實保障措施

              (一)強化屬地管理責任。化工企業及化工園區實行屬地管理。轄區主要負責同志負總責,分管同志具體負責。各地要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化工行業轉型發展實施細則的推進方案和四個一批清單,加大化工行業監管和對違法違規企業(園區)查處力度,高標準完成化工企業關停并轉任務,不斷提升本地區化工行業轉型發展水平。制定科學嚴格的考核考評辦法,對違反實施意見的地區、部門、企業負責人及相關人員嚴肅追責問責。

              (二)強化行業監管責任。發改、經信部門重點加強項目投資備案、產業政策審查、化工園區及化工企業規范化管理等工作;安監、環保部門重點加強安全風險評價和規劃環評審批等,強化事中事后監管;消防部門重點加強應急救援力量建設,提高突發事件處置能力;其他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切實落實規劃布局、結構調整、產業政策、安全環保、節能降耗等各項措施。

              (三)強化企業主體責任。企業是遵守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等法律法規和執行產業政策的主體,企業法定代表人或其他主要負責人是第一責任人。企業要推進行業HSE(健康、安全、環境)理念和行為準則,規模以上化工企業應建立HSE工作管理職能部門,在設計、研發、生產、銷售、回收再利用等各個環節體現社會責任關懷,實施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強化對企業和相關責任人責任追究,主要負責人未履行安全生產管理職責導致發生生產安全事故,對重大、特別重大事故負有責任的,終身不得擔任本行業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四)加大財政支持力度。通過財政、稅收、直接融資等手段,對化工產能轉移、化工企業兼并重組、化工新興產業創新和創業投資進行支持。加大對化工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傳統產業先進技術改造項目、產業共性關鍵技術攻關等項目等在財政、稅收、融資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鼓勵、引導社會資金投向化工戰略性新興產業、早中期階段的創新型企業。各級各部門要出臺企業產業轉移、兼并重組、搬遷入園、淘汰落后等方面的具體補償優惠政策。

              (五)加強綜合執法。建立發改、經信、公安、環保、交通、工商、質監、食藥監管、安監、海事、港口、海洋漁業部門等多部門聯合執法機制,加大對違法違規企業、園區的處罰力度,從嚴查處各類違法行為,對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化工企業證照手續不全的、發生重大安全環保事故的,或在特殊作業環節發生亡人事故的,一律停產整頓,整頓不合要求的一律不得開工生產和申(換)領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安全生產許可證、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許可證、排放污染物許可證。化工園區1年內發生較大以上或有重大影響的安全環保事故事件,或未通過區域安全風險評價、環境影響區域規劃環評和跟蹤評價的,實施建設項目限批。

              (六)樹立正確輿論導向。加強對化工行業轉型發展的宣傳引導,充分發揮各類新聞媒體的作用,全面宣傳行業安全、環保政策,著力營造政府監管、社會監督、企業自律、百姓滿意的良好氛圍。嚴格執行重大化工項目建設社會穩定性評價,加強事前溝通、征集社情民意、澄清不當誤解、形成廣泛共識。加強對化工企業安全、環保等法律法規培訓,積極保護守法企業投資積極性,提振鞏固化工行業轉型發展信心。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码不卡| 亚洲色偷拍另类无码专区| 国产色无码精品视频免费| 熟妇无码乱子成人精品| 中文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天天| 色噜噜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在线播放无码后入内射少妇| 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码专区| 国产精品无码无卡无需播放器|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 欧美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免费高清 |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a乱码日本中文字幕高清 |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视频一区| 久久亚洲日韩看片无码|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fc2|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二区麻豆| 最近2019年中文字幕一页| 国产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中文|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福利|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a最新无码国产在线视频|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成人在线| 亚洲av无码av制服另类专区|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播放| 暖暖免费中文在线日本|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下载| 婷婷中文娱乐网开心| 东京热人妻无码一区二区av| 国产产无码乱码精品久久鸭|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大全高清大全1| 亚洲AV人无码激艳猛片| 国产三级无码内射在线看| 中文字幕一区一区三区| 波多野结衣AV无码|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色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