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港市連云區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連云港市連云區統計局二0一七年三月2016年,連云區奮力搶抓“一帶一路”、江蘇沿海開發等多重戰略機遇,積極應對經濟下行挑戰,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以東部城區港產城融合發展為契機,大力實施“3456”發展戰略,綜合實力日益增強,順利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
一、綜合綜合實力持續提升。2016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6.81億元,增長7.5%。GDP內部結構不斷優化,三產對GDP拉動持續增大,一產、二產占比均比去年有所下降。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53億元,增長2.3%;第二產業增加值47.39億元,增長6.6%;第三產業增加值73.89億元,增長8.5%。全區經濟結構由2015年4.4:38.8:56.8調整為4.3:37.4:58.3,一產比去年同期降低了0.1個百分點,二產比去年同期降低了1.4個百分點,三產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5個百分點。
二、農業特色農業穩中有進。全年完成農業總產值10.71億元,其中漁業產值9.65億元。連島中心漁港全面開工,高公島一級漁港通過驗收,紫菜物流園開工建設,羊山島生態保護與修復扎實推進。條斑紫菜養殖14萬畝,壇紫菜試養5000畝,紫菜輪養格局初步形成。漁業安全得到強化,拆解涉漁“三無”漁船34艘。以國家出口農產品加工示范基地為載體,引進加工企業7家,注冊資金6000萬元,建成健康食品產業區。
三、工業和建筑業工業經濟穩健發展。益海鹽化油化產業鏈項目列為市產業發展“二號工程”,華樂合金冷軋、利海氯化芐開工建設,三吉利鄰甲酚、三航潤馳主體竣工,泰輝集裝箱、千紅石化竣工投產,抽水蓄能電站、綠地光伏發電加快推進,開展各類招商620多批次,新招引過億元項目10個。全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投資和增加值49.2億元、21億元,分別增長15%、8.1%。建筑業生產保持平穩態勢。2016年,全區實現建筑業增加值7.34億元,增長3.2%。17家資質以上建筑業企業共實現建筑業施工產值31.38億元,增長8.8%。竣工產值27.74億元,增長28.8%。房屋建筑施工面積為195.35萬平方米,其中本年新開工面積94.32萬平方米;期末從業人員達10856人。
四、固定資產投資投資總量不繼擴大。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257.03億元,較上年增長21.0%。其中一產投資0.89億元,二產投資47.2億,三產投資208.99億元。三產投資對全區固定資產投資的支撐作用明顯,增長9.4%,占全區總投資的81.3%。房地產開發市場穩中有降。全年房地產業實現增加值8.30億元,增長2.7%。全年房地產投資完成16.30億元,增長81.4%;房屋施工面積169.76萬平方米,增長16.9%;其中住宅面積99.16萬平方米,增長5.9%;竣工房屋面積完成11.99萬平方米,下降49.9%,商品房銷售面積27.26萬平方米,與去年同期持平。
五、城市建設城市面貌煥然一新。田灣跨海大橋、北疏港隧道、云宿路竣工通車,中華路完成改造提升,院前路上跨立交、中華路西延開工建設。改造危舊房1.5萬平方米,完成8個地塊征收,開竣工房地產項目20個。建成小游園15個,新絲路零點公園加快建設,新增改造綠化面積20萬平方米。累計投入4.2億元,舉全區之力開展創衛工作,緊緊圍繞背街小巷、老舊小區、農貿市場、公共廁所等創建重點,扎實推進18類4350項創建任務,順利通過國家暗訪和現場技術評估。建成全市首個智慧環衛平臺,環衛作業質量有效提升。率先出臺城市管理長效機制,推進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成立街道城管綜合執法中隊,落實執法事項屬地管理。加強環衛日常管理,主干道、窗口地段機械化清掃率達90%。完成板橋污水處理廠環保驗收,清淤疏浚排淡河連云區段,建成8條澗溝雨污水分流工程。秸稈禁燒連續6年“零火點”,全年空氣優良天數263天,達到年度考核優秀等級,通過省級生態區技術評估。
六、服務業、旅游與國內貿易現代服務業活力增強。連島5A級景區創建全面啟動,獲評全國十大美麗海島;海上云臺山至老街棧道建成,保駕山路、環山路提檔升級,法起文化園建成迎客;老街七一廣場開放運營。我區獲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年接待國內外游客88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00億元。“點點通”平臺上線運營,跨境直購業務全面開展,省康復醫院復工,新城租賃式辦公、豐惠廣場完成外裝。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2.34億元,增長12.0%。全年實現服務業增加值73.89億元,增長8.5%。民營經濟發展迅速。全區共新設企業518戶,新增注冊資本13.48億元;新設個體工商戶2610戶,資金總額1.85億元。目前,全區累計注冊企業3633戶,注冊資本90.88億元;個體工商戶累計9877戶,資金總額6.68億元。
七、對外經濟強化招商項目信息管理。完善項目基礎臺賬,定期將項目信息進行分析、匯總,突出重點,明確責任,強化推進。精心編印了《連云區投資指南》,著重從優勢資源、連云新城、連云老街、海上連云、特色園區及投資服務多個方面宣傳推介,圍繞鹽化、裝備制造、現代物流、電子商務、旅游綜合開發、城市建設等編排中韓文、中日文招商指南。申請招商微信公眾號。主動出擊,招商活動顯成效。全區累計“走出去、請進來”600多批2800多人次招商活動,其中組織請進來、走出去各類大型招商活動30多批次。積極開展境內外招商,“走出去”方面,區主要領導帶隊多次赴浙江、上海、北京、福建等地開展針對性招商;為推動我區生命健康產業的發展,區委主要領導帶隊赴韓國、日本等地開展了系列招商活動;為開拓新的客商資源,區政府主要領導帶隊赴中亞五國開展了專題招商活動。在“請進來”方面,邀請了韓國大田硅晶片企業8家、韓國美佳整容醫院、臺灣紅酒銷售及餐飲連鎖企業、上海臺商協會會長一行等外商來我區交流洽談。圓滿完成“農洽會”、“一帶一路”首屆投資推介會、“連博會”等各類展會活動。全年新批外資項目9個,共辦理審核審批外來投資企業的合同、章程等工作23件。辦理涉外勞務派遣初審備案9件。實現實際利用外資3664萬美元。據海關統計, 2016年,連云區進出口總額為11.63億美元,下降21.8%,其中出口額為4.24億美元,下降41.7%,進口額為7.39億美元,下降2.8%。
八、財政財政收支平衡。2016年全區公共財政預算收入9.4億元,同比降低36.36%。稅收收入8.05億元,占公共財政預算收入85.42%。從收入結構看,稅收收入8.05億元,降低35.58%;非稅收入1.4億元,降低39.68%。從稅種看,增值稅24329萬元,增長59.69%,占全部稅收的30.22%;營業稅18867萬元,下降69.20%,占全部稅收的23.44%;企業所得稅9443萬元,下降11.58%,占全部稅收的11.73%。2016年公共預算支出9.71億元,下降18.81%;基金支出2.14億元,下降21.97%。在公共預算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6857萬元,下降11.28%;教育支出28556萬元,增長0.76%;科學技術支出1274萬元,下降59.41%;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795萬元,下降73.04%;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6640萬元,下降2.65%;醫療衛生和節能環保支出分別為4001萬元和5679萬元;城鄉社區事務支出8297萬元,下降43.16%;農林水事務支出5407萬元,下降49.12%;交通運輸支出588萬元,下降83.61%;其他支出19049萬元,下降19.87%。
九、社會事業民生保障全面加強。新增城鎮就業6080人,城鄉居民就業技能培訓1262人。每千名老人養老床位50張,位居全市首位,獲評省現代民政示范區。接通高公島、連島燃氣主管道,全區新增燃氣用戶3800余戶。改革創新不斷深化。創新能力穩步增強,獲批省級科技計劃項目6個,新認定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3家、省級兩化融合示范試點企業2家。創成省知識產權示范區,通過國家科技先進區考核。統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制定開發區61家企業幫扶、調整、整治方案,關停麗港稀土、銀化制鎂和禧瀚實業,重組正豐柴油、寶聯科技等僵尸企業。扎實推進“營改增”改革,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稅收占比達82%。深化審批制度改革,完成3000余項行政權力清單、辦事指南標準化入庫工作,率先開通工商登記遠程服務。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率100%。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升。2016年中考初中教學質量綜合評估得分全市第一,總均分全市第一。云山小學新校區開工建設,海濱中學新校區正式啟用,墟溝小學教育集團掛牌成立,率先創成省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創新區,獲評省平安校園建設示范區。創建省課程基地、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省健康促進校金牌學校各1所,市課程基地2所、綠色教育基地1所。連島、宿城街道成功通過省標準化社區教育中心現場評審,連云街道創建為全國社區教育示范街道。總投資0.9億元的新城小學完成主體建設;投入270萬元,完成大港中專二期附屬工程;總投入450萬元,完成幼教中心校安工程及3所幼兒園的改造項目;投入2000余萬元用于建設校園網絡、監控管理平臺和基建維修、設備采購等;新購標準校車20臺,基本解決學生上下學出行問題。組織參加市級以上教師培訓900余人次,安排16人出境培訓。在省市各類教師技能競賽中,84人次獲獎,其中14人獲省一等獎,3人獲市特等獎、37人獲市一等獎。2人被評為省第十四批特級教師,1人被評為省優秀教育工作者、12人被評為市優秀教育工作者、市教學名師。3人成功申報市首批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主持人。創建“省小學特色文化”項目1個;共有25篇論文獲省“教海探航”市“五四杯”論文評選一、二等獎;新立項36項市級課題,2項成果獲省教育科學優秀成果獎,13項研究獲市“十二五”優秀教科研成果獎。衛生體系不斷完善。全省唯一的“全國母子健康手冊”試點成效顯著,創成省婦幼健康優質服務示范區、省人口協調發展先進區,獲評全國計生優質服務先進單位,3家衛生服務中心與東方醫院共建“醫聯體”。社會治理進一步加強。矛盾糾紛“四級調解”體系建立健全,制定“七五”普法規劃并組織實施,省級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達58%,名列全市第一。成立區平安志愿者協會,完成天眼織密工程,健全治安防控體系,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得到提升。積極推進科技進步與創新。2016年全區共組織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家,省級眾創空間1個省科技計劃項目4個、省“雙創計劃”人才項目6個、省科技進步獎1個、省高新技術產品2個,組織3家企業申報省科技型中小企業,2家企業申報省企業研究生工作站,1家企業參加省級科技創業大賽,申報市級計劃項目5個。今年全區獲批省、市級科技計劃項目6個,省“雙創計劃”人才項目3個,獲得項目資金222萬元,組織7家企業申領科技創新券80萬元,申請成果轉化風險補償專項資金350萬元,全區專利申請656件,授權529件,專利申請、授權量較去年有大幅度提升。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區域人口規模繼續擴大。隨著城區規模的擴大,經濟的發展的加快,全區人口規模不斷擴大。2016年末,全區(含徐圩新區)戶籍人口177351人,口徑較上年末增加478人,增長0.3%。不含市開發區、徐圩新區,全區戶籍人口134113人,同口徑較上年末凈增643人,增長0.5%。全年戶籍人口(不含市開發區、徐圩新區)出生率(含往年出生補報)11.51‰,死亡率3.03‰,自然增長率為8.48‰。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全區城鎮住戶人均可支配收入34472.9元,增長8%;農民人均純收入23532元,增長11.8%。
注:1、公報中地區生產總值及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行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2、公報中部分數據為初步統計數,正式統計數據以《連云區統計年鑒》為準。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