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動數字產業化發展
- 加快產業數字化轉型
- 提升數字化服務水平
- 增強數字化治理能力
- 釋放數據要素價值
- 強化數字基礎設施支撐
- 1
- 2
- 3
- 4
- 5
- 6
-
1. 鞏固基礎產業發展優勢
依托硅材料、封裝材料的基礎優勢,加強資源整合,做大封裝材料產業規模,引導培育集成電路產業。圍繞硅資源高值化利用,瞄準新一代信息技術和裝備制造業發展需求,聚焦片式化、微型化、集成化發展方向,點發展光電子器件、電力電子器件、新型機電元件等新型電子元器件,推動海洋電子、汽車電子、新型顯示、光伏等產業發展。支持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通用基礎軟件、高端工業軟件、高端嵌入式軟件,加快推進石化、船舶等領域工業軟件研發創新,提升連云港高新區省級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園建設水平。(市工信局,各縣區人民政府、功能板塊管委會;以下均需有關縣區人民政府、功能板塊管委會落實,不再列出)
-
2.提升新興產業發展能級
深化工業大數據應用,培育市級工業大數據應用示范區。推進數據安全產業發展。加快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和應用,組織參加 2023年江蘇省人工智能融合創新產品和應用解決方案征集。推動以政務服務、智能制造、數字金融、社會治理、民生服務等應用場景融合創新為重點的區塊鏈應用,孵化1—3家區塊鏈技術企業。出臺連云港市區塊鏈技術應用和產業發展行動計劃,探索建設政務網與互聯網融合互通的政務區塊鏈開放創新平臺及公共服務平臺,探索建設全市區塊鏈技術創新應用試驗區、產業人才培訓基地。年末全市IPv6 活躍用戶數達到 390 萬,物聯網 IPv6 連接數達到 100 萬,移動網絡 IPv6 流量占比達到 50%。(市委網信辦、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通管辦)
-
3.增強關鍵技術創新能力
爭取數字技術領域國家、省重大科技計劃項目布局,引導創新主體加強集成電路、前沿新材料、智能制造等硬科技創新。爭創數字領域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科學數據中心等省級創新平臺載體建設,實施數字經濟科技攻關行動,持續推進數字領域關鍵核心技術(裝備)攻關項目,以“揭榜掛帥”等方式解決重大研發需求,著力解決“卡脖子”問題,提高數字化發展的信息技術支撐能力,推動形成標志性創新成果及核心產品。(市科技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局)
-
4.加速數字技術賦能應用
推進車聯網和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實施信息消費“三品”行動和智慧健康養老產業創新發展工程,培育信息消費品牌,引導建設信息消費體驗中心,推薦企業申報全省信息消費重點領域優秀產品推廣目錄,爭創智慧健康養老試點。(市工信局、市通管辦)
-
5.強化數字人才支撐
大力引進高端數字經濟人才,加大“花果山英才計劃”“521 工程”對數字人才支持力度,舉辦“花果山英才雙創周”活動,建立緊缺急需數字經濟人才引進“發榜應征”機制,吸引高端數字人才加速向數字經濟相關產業及項目快速集聚。完善產學研用協同育人模式,鼓勵高校與數字經濟領域骨干企業聯合建設數字高技能人才專項公共實訓基地、技能大師工作室和技工院校數字類品牌特色專業群等產教深度融合的數字經濟教學和實踐基地。實施數字經濟卓越工程師培育項目,組織參加“英才名匠”“智改數轉”人才培訓和數字經濟卓越工程師評審認定,培育一批復合型“數字工匠”和新型卓越工程師。(市委組織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人社局、市國資委)
-
6.培育數字產業集群
加快推動海州區、連云區等建設數字產業園區,推動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集成電路、關鍵軟件等數字產業在海州區、連云區、開發區集聚發展。引導創新要素加快集聚,培育壯大數字經濟領域創新型企業集群和創新型產業集群。(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商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