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港市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動計劃》印發
記者從市衛健委獲悉,為持續推進我市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近日,市中醫藥管理局、市衛健委、市發改委等9部門聯合制定了《連云港市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按照《行動計劃》,到2025年,我市基層中醫藥將實現五個全覆蓋,即縣級中醫醫療機構全覆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等級中醫館全覆蓋、基層中醫藥服務全覆蓋、基層中醫藥人才配備全覆蓋以及基層中醫藥健康宣教全覆蓋。
“基層是中醫藥服務群眾的主陣地。近年來,我市大力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全力幫扶提升區域內中醫診療水平,幫助打通基層中醫藥服務最后一公里,‘方便看中醫、看上好中醫’的可及性、便捷性、公平性明顯提升。”市衛健委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根據《行動計劃》,到2025年,我市融預防保健、疾病治療和功能康復于一體的基層中醫藥服務網絡更加完善,服務設施設備更加配套,人員配備更加合理,中醫適宜技術更加普及,綜合管理更加規范,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中醫藥健康服務,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15分鐘中醫藥服務圈”進一步夯實,“五個全面實現”目標全部完成。
在上述目標指引下,我市基層中醫藥服務體系將進一步增強。《行動計劃》明確,原則上每個縣辦好一所縣級中醫醫院,有效承擔縣域居民常見病、多發病中醫診療和急危重癥搶救、疑難病轉診任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全部設置中醫館,完善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評價機制,著力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館服務能力,引領基層中醫館從“有沒有”向“優不優”發展,著力打造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等級中醫館,到2025年,全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建制鄉鎮衛生院三級標準中醫館數量占比達50%、四級標準達30%、五級標準達20%。
在加強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實施中醫館骨干人才培養項目,為每個縣培育1-2名優秀中醫藥基層骨干師資,為每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培訓1名中醫館骨干人才。到2025年,爭取實現城鄉每萬居民有0.6-0.8名合格的中醫類別全科醫生,縣辦公立中醫醫院中醫類別醫師占本機構醫師總數比例達60%以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中醫類別醫師占同類機構醫師總數比例達到25%,三級及以上基層中醫館至少培養1名中級及以上中醫師,社區衛生服務站至少配備1名中醫類別醫師或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的臨床類別醫師,90%以上的村衛生室至少配備1名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的醫務人員。
針灸、推拿等中醫適宜技術具有“簡、便、驗、廉”的特點,深受老百姓喜愛。《行動計劃》明確,市中醫醫院作為市級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中心,推廣10類60項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為每個縣培訓至少15名縣級師資,每人掌握8類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每個縣級中醫藥適宜技術中心能夠按照中醫藥技術操作規范開展10類45項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5年內各縣面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推廣10類40項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98%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能夠按照中醫藥技術操作規范開展6類15項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社區衛生服務站均能提供4類6項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90%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和村衛生室能夠按照中醫藥技術操作規范熟練開展4類8項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
在夯實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方面,我市將進一步提升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藥飲片、中醫非藥物療法診療能力擴大中醫藥服務規模。到2025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中醫處方占處方總數的比例力爭達30%。促進中醫藥融入治未病、康復、養老服務,優化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圍繞兒童老人、慢性病管理等提升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能力,提高中醫藥健康管理率,擴大目標人群覆蓋面。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