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加快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解讀
一、背景依據
為加快推動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培育新興業態,打造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提升我市產業競爭力。
到2020年,全市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進一步深化,新業態、新模式成為經濟發展新動能,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明顯提升,大中型工業企業兩化融合發展水平達到蘇北前列。“5511”工程加快實施,即力爭創建5家智能制造示范企業(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培育50家星級上云企業,推進100個智能化生產線建設,引導1000家企業實現業務上云。智能制造水平不斷提高,智能制造投入年均增長15%以上,省、市示范智能車間達到30個,工業機器人應用50臺。企業融合創新能力明顯提升,重點企業內部信息化綜合集成、大數據運用、跨企業協同和組織創新等互聯網化水平顯著提升,石化、醫藥等重點領域的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生產管理信息化普及率超過80%,數控設備應用超過60%。
到2025年,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創新發展邁上新臺階,融合發展新模式在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廣泛普及,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創新發展生態體系日趨健全,制造業競爭力大幅提升。打造1個以上重點領域國內有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和2個以上重點行業服務平臺。在石化、醫藥等重點領域,成為國內兩化深度融合的示范區和行業高地。
三、主要內容
制定本市具體實施方案,涉及工業互聯網平臺、融合創新、企業上云、融合應用、基礎支撐、安全保障,共6大類20條。
一是實施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提升工程。大力發展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加快建設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引進培育綜合性工業互聯網平臺、著力構建互聯網雙創平臺。
二是實施融合創新示范工程。實施項目智慧管理示范、培育智能制造示范、打造智慧園區示范。
三是實施工業企業上云工程。鼓勵企業核心業務上云、促進云服務機構發展、推進云技術產品創新。
四是實施深度融合應用工程。提升企業融合應用水平、培育融合新模式、提升解決方案供給能力。
五是實施基礎支撐提升工程。推進信息基礎設施升級、加快企業內部網絡改造、推進網絡降本增效、加快支撐載體建設。
六是實施安全保障強化工程。提升工業互聯網防護能力、提高工控企業安全防范水平、建立工業互聯網數據安全保護體系。
四、適用范圍
全市涉企服務政府各相關部門和單位參照執行。
五、重點舉措
(一)加強統籌協調。建立市、縣(區)聯動機制,形成合力,協同推進全市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創新發展,研究重大政策,解決重大問題,部署實施重大工程。市有關部門要根據職責分工,建立協同推進、統計監測、評估和監督考核機制。各縣區政府要健全工作機制,制定實施方案,推動工作落地。
(二)落實政策引導。要充分發揮各類財政專項資金的引導作用,積極爭取省級相關政策,統籌使用好各類風險補償資金和產業基金,大力支持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創新,重點鼓勵企業互聯網化提升和企業上云,推動企業信息化建設加快發展。圍繞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工業互聯網標桿示范應用推廣等關鍵環節,強化財政資金導向作用,實施精準扶持。引導各類投資基金向制造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工業互聯網平臺等領域的傾斜。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加大對工業互聯網發展的信貸投放力度。
(三)加大人才支撐。落實市委“人才新政20條”,優化創業創新環境,完善激勵保障機制,大力引進國內外工業互聯網領軍人才和創業創新團隊,依托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業技術中心,培養造就一批掌握工業互聯網核心技術、具有國際前沿水平的科技領軍專家、高層次專業人士和職業技術人才相結合的人才梯隊。建設工業互聯網培訓教育基地,加強相關領域人才的培訓能力。
(四)開展示范推廣。支持我市重點園區、骨干企業、研究機構與國內外先進示范的全面交流和深度合作,組織開展行業典型的試點示范項目現場觀摩和交流對接活動,引導行業企業對標學習和趕超。建立線上、線下立體化的宣傳渠道,全面宣傳我市制造業與互聯網發展的新理念、新模式,營造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的良好環境。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