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四好農村路”成村民幸福路
“大貨車直接開到田頭,公交車更是通到了家門口,太方便啦!”望著修到家門口暢通寬闊的水泥路,灌南縣李集鎮八間房村蔬菜種植戶宗生勤非常滿意。
10年來,灌南縣堅持把農村公路建設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推進鄉村振興的先導性工程,以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勇氣和魄力,搶抓各項政策機遇,積極探索推行“整合資金保投入、建養一體保暢通”模式,走出了一條以改革創新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以“公路+多元化”模式促進農村產業、旅游、文化全方位發展的新路子。
通村達戶,產業因路而興
在湯溝鎮下窯村,養殖大戶伏師傅正在給豬喂食。養殖場旁邊,一條通村達戶的農村公路格外亮眼。公路既方便了村民群眾生活和出行,也給村民帶來“財氣”。因交通便捷,村民紛紛承包土地養殖螃蟹、生豬等特色產業,實現增收致富。
“按照‘產業發展到哪,道路延伸到哪’的要求,灌南持續不斷完善農村通往工業聚集區和農業產業區等重要經濟節點的交通基礎設施,推動‘農村公路+產業’融合發展,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灌南縣交通運輸局綜計科負責人王琦說。
“四好農村路”的建設,不僅擴大了灌南縣居民的“朋友圈”,對接了增收致富的“經濟圈”,也帶動了縣域經濟大發展。截至目前,灌南公路養護總里程達1873公里,其中農村公路里程為1720公里,實現了100%行政村通水泥(瀝青)路和通客車“兩通”目標,為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交通運輸環境。
齊抓共管,道路因養而美
車在路上走,人在畫中游……走在4月的李集鎮新民村農村公路上,一條條整潔干凈的道路,把新民村的自然景觀、生態環境、人文景觀串成一片,繪就出一幅農業興、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美好圖景。
“為了讓路域美景更好地呈現在大家面前,灌南縣緊扣‘修一條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的發展理念,積極推行“三級路長制”管理模式,組建總路長1名、縣級路長6名、鎮級路長11名、鄉村道專管員180余名,實現‘有路必養’‘養路有方’。”灌南縣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久久為功,建好民心工程
“‘四好農村路’的建設是一項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我們將久久為功,全力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灌南縣交通運輸局副局長李青松表示。2020年灌南縣順利創建“四好農村路”省級示范縣,今年將繼續積極爭取農村公路建設項目,積極推行“建養一體化”模式,全面落實“路長制”,努力建成“廣覆蓋、深通達、高品質”的農村交通網絡,為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交通運輸保障。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