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城風采
開發開放
對沖疫情影響和經濟下行壓力,全面落實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制定出臺惠企紓困50條、工業20條、促消費10條等系列措施,全力以赴穩住經濟基本盤。主要經濟指標穩中有進,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增長3%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口徑增長1.7%,留抵退稅162億元、退稅質效全省領先,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13%,工業應稅銷售收入增長8.5%,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180億元,實際使用外資10億美元,外貿進出口總額160億美元,凈增“四上”企業800余家。大力提振消費,發放消費補貼9000萬元、旅游消費券及電子門票50萬張,培育夜間經濟集聚區20個,網絡零售額突破900億元、增長25%。實行“房票”安置制度,發放購房補貼6000萬元,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爭取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項目8個。銀行機構貸款余額增長17%、位居全省前列。扎實做好能源物資保供,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重點企業穩定生產,工業用電量增長21.2%、全省第一。
加快“一帶一路”強支點建設,推進東西雙向開放,深化與上海港及西安、蘭州等陸港合作,新開航線10條、鐵水聯運通道5條,“連申快航”實現“天天班”,中哈物流基地集裝箱量增長10%,上合物流園物流量增長20%,開行國際班列728列。30萬噸級深水航道全面建成,盛虹30萬噸級原油碼頭投入使用,40萬噸礦石碼頭、智能化集裝箱碼頭等項目開工建設,整車出口22萬臺、躋身全國三大口岸,港口吞吐量突破3億噸、集裝箱運量550萬標箱。實施自貿試驗區新一輪改革創新事項,11項案例在全國全省推廣,全國率先開展銅精礦保稅混配試點,辦理RCEP原產地證書2127份。高規格承辦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論壇首屆大會。全面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實施“優化營商環境攻堅年”專項行動,出臺審管聯動、全程代辦、全市通辦、一件事一次辦等集成化改革措施,全省率先開展“綜合查一次”執法改革,建成國內首家“電水氣訊”聯合服務中心,“工改”材料壓減比例全省領先,實現企業開辦全免費半日辦結、工業項目“拿地即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