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對蝦,卻要養牡蠣“凈水”?昨日,江蘇寶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許賀講述了這件新鮮事的來龍去脈。為了解決對蝦養殖污水排放問題,寶源科技通過投放牡蠣等貝類和濾食性魚類來凈化過濾,實現水循環潔凈排放和綠色生態養殖。數據顯示,今年全市59個海洋經濟重點項目,年度計劃總投資182.59億元,前11個月已完成投資169.56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92.86%,超序時推進。
在寶源科技,工廠化的水產養殖車間有效打破了海水養殖產業瓶頸,每年可養殖對蝦3至4茬,畝均產量超過2萬斤。如今,越來越多的高科技海洋項目在連落地,帶動全市海洋產業快速發展。市發改委副主任樊繼祥介紹,今年以來,我市將海洋強市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全力推動海洋經濟發展壯大,為加快實現全市高質量發展“后發先至”注入“藍色動能”。
建章立制,有序推進海洋產業發展。圍繞《2023年海洋經濟重大事項等目標任務》明確的海洋經濟重大事項、重點載體平臺、重點項目3張責任清單,定期調度推進。11月,將連云港海洋經濟發展目標任務與省海洋產業發展行動方案的新要求相結合,形成了5張清單共249項目標任務并以市政府辦名義印發實施。明確任務清單印發后,我市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也隨之駛入“快車道”——深海技術科學太湖實驗室連云港中心、省海洋資源開發技術創新中心落地運營,“深藍”號南極磷蝦捕撈船完成首航次作業返港,40萬噸礦石碼頭改擴建完工,贛榆漁港經濟區獲批國家級試點,全省首家海洋食品質檢中心通過驗收。
優化布局,加快培育支柱產業集群。今年以來,我市不斷推進海洋重點項目建設,加快培育海洋物流、漁業和文旅三大支柱產業集群——市海洋裝備產業園開工建設,昌本海洋食品、碩健海洋食品等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項目建成投產,中遠海運智能裝備制造基地、中核田灣200萬千瓦灘涂光伏等項目加快建設。
積蓄動能,精準發力海洋領域招商。加快以高質量招商引資助力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今年,我市緊盯“企業”這個制勝關鍵,完成2023年海洋經濟活動單位名錄更新,初步建立市涉海企事業單位信息庫、海洋經濟招商引資庫、海洋經濟重點產業鏈企業庫。與此同時,摸排出全市現有及擬招引培育的海洋產業企業327家、海洋產業特色園區6個、涉海創新平臺144個。市發改委沿海辦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進一步摸清家底,為推動全市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