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港市政務信息化暨“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情況通氣會
時間:2018年11月23日下午3點
地點:連云港發布新聞發布廳
主持人: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張名志
發布人:市政務辦副主任儲嘉祥,市信息中心副主任吳春雨
發布議題:連云港市整合數據資源、保障“一網通辦”情況通報
張名志:記者朋友們,大家下午好!今年以來,我市圍繞國家、省部署要求,以政務信息資源整合共享為抓手和突破口,構建“一網通辦”基礎支撐,為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建設新型智慧城市提供有力的支撐和保障。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我市的政務信息化工作已全面推進并初見成效。
今天,經市政府批準,我們舉行情況通報會,向大家通報我市整合數據資源、保障“一網通辦”相關情況。
出席本場通報會的有:市政務辦儲嘉祥副主任,市信息中心吳春雨副主任。我是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張名志,主持本場會議。
本場通報會共有兩項議程。首先,進行第一項議程,由我向大家通報我市整合數據資源、保障“一網通辦”相關情況。
整合數據資源、實現“一網通辦”,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實現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抓手和重要引擎。去年以來,我市以政務云為基礎,以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平臺為樞紐,以跨部門、跨層級應用為抓手,推動重要信息系統通過統一平臺進行數據共享交換,努力實現數據匯集互聯和共享應用。具體體現在:
一是制度體系逐步完善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擔任組長的市政務信息化暨“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領導小組,進一步加強對全市電子政務、政務大數據及“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的指導、協調和組織領導,已召開了5次領導小組會議研究部署該項工作。去年以來,先后出臺了《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快推進全市電子政務外網建設的通知》《市電子政務外網暨大數據中心建設實施方案》《市級政務信息化項目聯審管理辦法》《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工作實施方案》《市政府網站管理暫行規定》《市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管理暫行辦法》《市政府辦公室關于進一步深化市電子政務外網應用的通知》《市政務云平臺管理暫行辦法》《市政務數據中心管理暫行規定》《2018年全市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重點工作》《市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平臺數據資源管理使用操作規范》《市政務數據安全管理暫行辦法》等文件,與所有使用單位逐家簽訂了《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安全保密協議》,進一步保障數據安全、規范、有效運轉,為政務信息化工作配套了必要的制度環境。
二是基礎設施支撐能力不斷加強
完善電子政務外網方面。全市1659個村(社區)全部接入市電子政務外網,在蘇北率先實現省、市、縣、鄉、村五級電子政務網絡全貫通。完成業務專網改造,教育、衛計、工商、國土、民政等部門的專網與電子政務外網實現互聯互通。
建設統一政務云平臺方面。由市政府辦公室牽頭建設,市信息中心負責日常運維和服務保障,2017年9月30日建成啟用,今年采用購買服務方式,完成市政務云平臺擴容,云主機數量新增800臺(達到1500臺),CPU新增744核(達到1808核),服務器內存新增41T(達到58T),存儲容量新增100T(達到800T),并配備必要的安全設施和專業安全運維外包服務。60家市級部門的158個非涉密業務系統已部署在市政務云平臺,實現“統一平臺、共享使用、實時監管”。
建設大數據中心方面。市城市大數據中心是我市發展大數據戰略的重要載體,總面積約4.5萬平方米,預計11月份基本完成,將打造成為城市創新發展能力中心、國家實施“一帶一路”倡議提供IT能力的重要節點數據中心、新亞歐大陸橋云數據中心和紫光一帶一路云數據中心。同步建設“城市大腦”(市城市運營管理中心),為領導決策提供數據支撐,展現連云港在政務信息化、數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設方面的成果,指揮廳和展廳面積共計2400平方米,預計11月底建成。
三是政務數據匯聚取得重要進展
深化政務信息系統整合方面。對全市基礎設施情況進行摸底普查梳理,清理與實際業務流程長期脫節、功能可被其他系統替代以及使用范圍小、頻度低的“僵尸”信息系統,支撐提供跨部門的綜合性、一體化服務。
編制政務信息資源目錄方面。市政府辦公室組織編制了《連云港市政務信息資源目錄(一期)》,包含60個部門的1071個信息資源、12492個信息項,明確了政務信息資源的提供方、格式、共享類型、更新周期等內容。
推進政務信息資源整合方面。以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為突破口,消除“信息孤島”、推倒“數據煙囪”,我市的數據資源整合匯聚工作已走在全省前列。目前,市級部門自建非涉密業務系統已基本實現與市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平臺的實時對接,共匯聚全市60家部門的數據資源,數據量達30.2億條,存儲總量達1T(1T=1000G)。其中,包括:民政部門的全市婚姻信息數據、公安部門的人口車輛數據、人社部門的社保數據、工商部門的企業法人數據、國土和住房部門的不動產登記數據、環保部門的環保業務數據、衛計部門的個人健康數據、公積金管理部門的單位及個人公積金信息等政務數據資源。同時,積極協調省大數據中心,獲取了國家發改委、人社部、教育部等國家部委和省衛計委、省統計局等省級部門的數據資源。
共建、共用基礎數據資源方面。由市政府辦公室牽頭,采取統一招標建設模式,規劃建設統一、權威、規范的人口庫、法人庫、空間地理信息庫、宏觀經濟庫、社會信用庫、電子證照庫等六大基礎數據庫,計劃11月底建成并上線試運行。
信息共享網站建設方面。建成市政務信息共享網站和公共數據開放網站,分別作為我市數據共享交換和開放的門戶,支撐信息共享開放與業務協同應用。9月8日,由市信息中心建設的市公共數據開放網站,在蘇北地區率先上線試運行,首批上線的部門近30家單位,共計62項數據資源、11萬條數據,目前正按照目錄逐步開放其他數據資源。市政務信息共享網站正在優化完善,計劃11月底前面向各單位提供數據共享服務。
四是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快速推進
2017年11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完成政府網站集約化建設,市級部門網站和縣區網站全部遷入市政府網站群,形成以市政府門戶網站為龍頭、各縣區各部門政府網站為支撐的全市政府網站體系。市政府門戶網站是全市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的總門戶,新增不更新提醒、無障礙瀏覽、智能機器人等功能,實現24小時人機互動,11月份上線試運行。
市政務辦建成橫向連接全市50家單位、縱向連接各縣區(功能板塊)的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實現7505項權力事項一網公示、咨詢、網上申報等功能,構建全市統一的數字身份認證和電子印章體系。依托市政務數據共享平臺,市級各部門全面獲取政務服務數據資源,共享量累計達6000萬條,平均每天交換數據量50萬條。
今年9月份以來,完成市人社、國土、環保、規劃、住房、食藥監、公積金等7個部門10個自建審批業務系統與“市政務服務網”實現數據實時交換,市國土、住房、稅務等部門通過市共享平臺實現“房產交易”業務聯動,有力支撐“一網通辦”。通過共享電子身份證、電子營業執照信息,實現在線核驗身份證、營業執照,全面取消辦理業務時提交身份證復印件。
截至目前,“市政務服務網”通過市共享平臺已匯集辦件數據261.4萬條、證照數據79.6萬條,電子證照覆蓋率87%,電子證照入庫、辦件合格率、證照合格率、證照完整率達100%?;凇笆姓辗站W”,已實現建設項目“多評合一”、企業設立、醫保類業務100%不見面等場景化應用和市本級61項審批業務的“一網通辦”,部分審批業務在全省領先。
五是建立全市一體化扁平式的協同辦公體系
依托市電子政務外網和市政務云平臺,統一建設集即時消息、短信、語音簽批、手寫簽批等功能于一體全市綜合協同辦公系統,打造全市黨政機關共同管理使用的協同辦公系統,實現全市機關內部辦公、單位間公文信息交換、即時通訊、電子印章、CA認證等業務的整合應用。截至目前,包括市委辦、市政府辦在內的62家市級機關單位已經共同使用統一的辦公平臺。各縣區正在部署全市綜合協同辦公系統,11月份上線試運行,屆時將在省內率先實現市、縣區跨層級一體化網上協同辦公應用,為扁平化工作探索出新的建設服務模式。
下面,記者朋友們可以就關心的問題提問。
記者:我市政務數據匯聚工作已經走在全省前列,很多部門在前期還不愿意拿出自己的數據,但現在數據在幾何級的增長,已有海量級的數據。政務數據整合共享方面,我市有哪些新作為?還有哪些沒有拿出來,未來可以拿出來的?
張名志:好的,非常感謝你對政務數據整合共享工作的關注。數據資源作為信息化工作基礎,是今年政務信息化重點工作。在各部門緊密配合、通力協作、有序推進下,在5個月時間內,60個部門按照《政務信息資源目錄》實現歸集和掛接,城市數據中心匯聚了30.2億條數據,有效打通部門間的數據壁壘,全市的數據資源整合匯聚工作已位居全省前列。下一步將繼續深化政務數據的整合應用。
一是繼續推進業務系統整合、上云,積極與上級政務數據主管部門對接,更多獲取國家、省發布的政務信息資源,加強數據資源的動態更新,完善六大基礎庫支撐能力,不斷擴充市城市大數據中心的數據總量。
二是圍繞群眾和企業重點關注或影響面廣的事項,以減少環節、簡化材料、縮短時間為目標,深入分析事項辦理中需要共享的跨部門數據資源,形成共享數據清單,逐步實現能通過數據共享獲取的材料不需提交、能通過網絡核驗的材料不需提交、前序流程已收取的材料不需提交。
三是進一步推進跨部門政務數據的資源共享和應用,支持建設一批政務大數據的示范應用,打造基于數據的共享協同“大平臺、大系統”,提升政府科學決策和服務的能級。
記者:推進政務信息化和建設數字政府的落腳點還是方便企業群眾辦事創業,讓群眾少跑腿、好辦事、不添堵,請問,下一步我市在這方面還有什么具體措施?
張名志:好的,正如這位記者朋友所說,政務信息化和建設數字政府的落腳點是方便企業和群眾。下一步,我們將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以提高政務數據資源利用水平為主線,突出政務數據的場景應用開發和保障能力提升,提升“一網通辦”能力,真正實現變“群眾跑腿”為“數據跑路”。重點實施“1+1計劃”,即“大數據應用推廣+服務能力提升”。在數據層面,完善六大基礎庫,建立全領域主題庫,推動基于政務服務系統的數據資源整合與共享,解決數據共享堵點,完全打通“信息孤島”;在平臺層面,建立“城市大腦”,打造城市運營管理中心,全面整合政務數據,接入企業社會數據,形成城市大數據中心;在服務層面,建立全市統一的移動服務端(“我的連云港”APP),實現一部手機辦事通,著力建成“業務數據化、數據服務化”的政府服務模式,建設更高水平、更有優勢、更具活力的智慧城市。
記者:我市采取了哪些措施推進“一網通辦”,取得了哪些成果?
儲嘉祥:“一網通辦”就是通過江蘇政務服務網構建網上政務服務體系,推進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管理和服務,努力實現企業和群眾辦事線上政務服務網“一網通辦”(一網),線下實體大廳“只進一扇門”(一門),現場辦理“最多跑一次”(一次)的目標,讓企業和群眾辦理政務服務事項像“網購”一樣方便。目前,我市已經建成了橫向連接全市50家單位、縱向連接各縣區、功能板塊的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實現7505項權力事項在政務服務網上公示、咨詢、網上申報等功能,構建了統一旗艦店平臺、統一身份認證、統一物流支撐體系,企業和群眾只需登錄政務服務網就可以辦理多個部門事。具體來講:
一是政務服務向鎮村基層延伸全覆蓋。全市101個鄉鎮、1659個村服務事項和辦事指南在政務服務網上全覆蓋,公共服務“應上盡上”,目前正在完善相關系統建設,建成后群眾只需登錄政務服務網就可享受咨詢辦理一條龍服務。
二是不見面審批范圍不斷擴大。實現納稅申報、發票申領、信用查詢、營業執照辦理等300余項業務全程不見面審批。率先在全國實現醫保業務在政務服務網上100%不見面審批,長期居住在外地的參保人員只需上政務服務網提交相關材料,就可以辦理,不再需要往返奔波;貨車禁區通行證等13項市級公安事項實現全流程“不見面”審批,貨車駕駛員可以在網上或手機移動端辦理;公積金退休提取等16項業務實現政務服務網和手機移動端選擇辦理。
三是不斷豐富移動服務。開通政務服務APP,提供社保信息查詢、交通線路站點提醒、中考高考成績查詢、學區查詢、在線預約取號、在線評價等48個熱門便捷服務,力爭年內100個高頻應用上線,實現“指尖辦、掌上辦”。
四是實現審批流程再造。打造預審代辦、多評合一等并聯平臺,建成企業開立“一網通辦”并聯審批平臺,實現“一窗受理、集成服務”。依托共享交換平臺,實現政務服務網與6個市級自建系統對接,形成政務服務網受理、自建系統審批、結果反饋到政務服務網的模式。
下一步我們將加大工作力度,以方便企業和群眾辦事為目標,打通數據共享,建設電子證照庫,年內實現企業營業執照和身份證在辦事過程中免提交,實現“減證便民”;推進更多事項實現“指尖辦”、“馬上辦”、“一網通辦”,讓企業和群眾的獲得感滿意度持續增強。
記者:市信息中心在整合數據資源、建立數字政府中承擔了哪些工作?
吳春雨:市信息中心在整合數據資源、建立數字政府中的主要業務工作主要有:
一是管理維護市政府門戶網站,指導政府部門網站建設。強化信息發布更新,提升在線辦事能力,促進機關行政效能,加大信息公開力度,充分發揮門戶網站政務公開、辦事服務、互動交流等職能作用。
二是建設完成市公共數據開放網站。數據開放網站自今年9月份上線運行以來,共整合上線了28個市級部門的77個數據資源,65多萬條數據,有序推動政府部門的原始性、可機器讀取、可供社會化再利用的數據集向社會開放,鼓勵和引導社會化開發利用,釋放數據能量,創造社會價值。
三是管理運維市政務云平臺,推進全市政務系統遷移上云工作,加強云資源使用管理,截至目前已部署云主機近800臺,為60多個部門200多個各類業務信息系統的上云運行提供云資源,為保障市政務信息系統安全穩定運行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記者:市信息中心在推進政務資源開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吳春雨:在市公共數據開放網站上線運行的基礎上,制定市公共數據服務網資源管理使用操作規范,明確數據上線流程;打通與市共享交換平臺的數據交換渠道,依據政務數據開放目錄,不斷推進全市數據開放工作,為“兩化”融合提供數據支持。配合全市六大基礎數據庫建設工作,推進部門數據資源共享。建設前置數據庫和業務數據庫,開發前臺展示功能,優先推動城市治理、民生保障、公共服務和市場監管等領域的政務數據資源向社會有序開放。
張名志:記者朋友們,推動政務信息化和“一網通辦”,離不開各縣區、市各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也離不開新聞媒體的廣泛宣傳,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關心、關注、支持我市信息化建設,采取多種宣傳方式,擴大社會各界的參與度、認同感、知曉率,為建設水平更高、效率更快、服務更優的數字政府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由于時間關系,本次會議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